注意!身体的警讯9787535293305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伊莎多尔.罗生福

注意!身体的警讯9787535293305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伊莎多尔.罗生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伊莎多尔.罗生福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
  • 医学
  • 身体信号
  • 疾病预防
  • 自我保健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养生
  • 家庭医学
  • 医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93305
商品编码:2940232009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注意!身体的警讯
作者 (美)伊莎多尔.罗生福
定价 59.00元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5293305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及便于使用的家庭医学参考书。作者伊沙多尔·罗生福是一位杰出的医师、畅销书作家及电视《钟点杂志》的专栏医学评论者。《注意!身体的警讯》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医学指南,包含了所有您都可能经历到的疼痛和其他生理不适的信号。有别于其他一般家庭医学指南,本书对某些特别的症状提供清楚的解说及直接的建议,内容分成“疼痛”“出血”和“发热”数个主题,让您能迅速找到想要查阅的内容。通过温馨、可靠的笔调,作者告诉您如何正确解读您身上发出的警讯,应该怎样寻找医师治疗,及该如何排除对自己健康的不必要的顾虑。《注意!身体的警讯》就像您的家庭医师,随时随地马上解答您的疑问,给您对某些疾病的疑虑一个圆满的建议,及减少您延误治病的风险。


   作者简介
伊沙多尔·罗生福,医学博士,美国的内科医生和健康专家之一。纽约医院康乃尔医学中心教授,被荣封为“罗西杰出奖临床学教授”,纽约医院和癌症纪念中心主治医师,曾担任纽约医学会社的会长、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心脏研究所的特别委员以及美国猝死症顾问委员长达10年之久。他曾连续8年每周在全美联播的《钟点杂志》电视节目上担任健康咨询专家,并担任CBS晨间顾问长达4年。作为罗生福心脏基金会的总裁,每月为世界的《时尚》杂志写健康专栏文章。著有《真正的好疗法》《医生,我该吃什么》《注意!身体的警讯》,这些著作均为美国医学畅销书。

   目录

序言

Part 1 疼痛 一个你不能忽视的信号!

●怎样感觉到疼痛为什么会觉得痛

1 头部疼痛

2 眼部疼痛

3 耳朵疼痛

4 舌头疼痛

5 喉咙疼痛

6 颈部疼痛

7 背部疼痛

8 肩膀疼痛

9 腿部疼痛

10 脚部疼痛

11 关节疼痛

12 手肘疼痛

13 胸部疼痛(从心脏引发的胸痛)

14 从肺部引发的胸痛

15 肋骨疼痛

16 从身体任何部位引发的胸痛

17 胃灼热(心口灼热)

18 腹部疼痛(右侧、左侧、右上侧及左下侧)

19 腹部正中央部位的疼痛

20 肋腹(腰窝)疼痛

21 直肠及肛门疼痛

22 腹疼痛

23 疼痛

24 阴茎疼痛

25 乳房疼痛

26 痛经

27 疼痛

28 排尿疼痛

Part 2 肿块及非肿块性质的肿胀状况

●非病态增衍所形成的“肿块”

1 舌头肿胀

2 牙龈肿胀

3 眼睛鼓胀(凸出)

4 颈部肿块

5 腋窝肿块

6 乳房肿块

7 腹部肿胀

8 腹肿块

9 肿块

10 直肠肿块

11 腿部水肿

Part 3 不正常的出血现象

1 皮下出血

2 流鼻血

3 眼睛充血

4 牙龈出血

5 耳内出血

6 呕血

7 唾液中带血

8 乳头出血

9 尿液中带血(血尿)

10 血精

11 便血

12 阴道异常出血

13 月经量少或无月经

Part 4 发热 体温多高才算是高热?

1 测量体温

2 确定已经发热

3 找出病因

Part 5 神经系统是否完全正常

1 猝发

2 虚弱或昏倒

3 面瘫

4 震颤

5 身体各个部位出现的麻木感和刺痛感

6 嗅觉或味觉退化

7 尿失禁

8 记忆力减退或行为怪异

Part 6 视力障碍

1 逐渐老化的视力

2 黑点、视力模糊、乏光及重影等现象

3 眼睑下垂

Part 7 听力障碍 耳聋、耳鸣等

Part 8 消化系统 进食和排泄问题

1 无食欲

2 恶心

3 原因不明的肥胖

4 吞咽困难

5 黄疸

6 便秘

7 腹泻

Part 9 呼吸系统 呼吸感到困难吗?

1 长期咳嗽

2 呼吸急促

3 打鼾

4 声音改变

5 打嗝

Part 10 性障碍

1 男性阳痿,女性怕冷

2 症

Part 11 皮肤症状

1 发痒

2 秃头

3 毛发过于浓密

4 满脸通红

5 皮肤变色

6 脸色苍白

7 多汗症

8 指甲是健康指标

Part 12 心悸、脉搏及心律不齐

1 如何测量脉搏

2 脉搏提供哪些信息?

3 这样的心率正常吗?

Part 13 高血压 这些现象提供了什么信息?

1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为什么?

2 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Part 14 睡眠不足或过度

1 经常昏睡

2 失眠

3 经常性疲倦

Part 15 尿液异常现象

检查自己的尿液

Part 16 经常觉得口渴

1 水的摄取与排除

2 找出原因

Part 17 遗传及生活方式对症状的影响

1 年龄的影响

2 性别差异的影响

3 婚姻状况的影响

4 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

5 工作环境的影响

6 酒精的影响

7 的危害

8 药物的影响

9 特别写给同性恋者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生命的低语:身体的智慧与信号》 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充满奇迹的宝库,它以各种微妙而强大的方式与我们沟通,传递着健康、快乐乃至危机的信息。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来自内部的低语,直到它们变成了无法忽视的呐喊。这本书,并非要为您解析一本特定的医学专著,而是旨在唤醒您对身体智慧的觉察,教会您如何倾听、理解并回应身体发出的种种信号,从而开启一段更健康、更充实的人生旅程。 第一章:身体的语言——不只是痛痒 身体的沟通并非仅限于疼痛或不适。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通过无数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身的状态。 面部表情与肤色变化: 疲惫时眼下的黑眼圈,紧张时脸颊的潮红,惊讶时的瞳孔放大,这些都是身体在无声地诉说。皮肤的颜色变化,如苍白可能预示贫血,发黄可能提示肝脏问题,而暗沉则可能反映睡眠不足或代谢紊乱。 姿势与动作: 一个人不自觉的坐姿、站姿,肢体的放松或僵硬,都能透露出情绪和身体的疲劳程度。例如,长时间的驼背不仅影响体态,也可能加剧肩颈酸痛。而积极舒展的肢体语言则往往与自信和活力相关。 体温与出汗: 体温的微小波动,无故的潮热或畏寒,以及汗液的量和气味,都是身体内部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发烧是身体在对抗感染,而过度出汗可能与焦虑、荷尔蒙变化或某些疾病有关。 消化系统的信号: 胃部的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这些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往往是我们饮食习惯、压力水平甚至肠道菌群失衡的直接体现。关注这些信号,可以帮助我们调整饮食,改善消化健康。 呼吸的韵律: 浅促的呼吸可能源于焦虑或紧张,而深沉平稳的呼吸则有助于放松身心。呼吸的模式与我们的情绪状态和生理需求息息相关。 第二章:失衡的警报——早期信号的识别 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身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并发出了一系列早期警报。学会识别这些信号,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持续的疲劳感: 并非简单的“累”,而是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的、侵蚀精力的疲惫。这可能是睡眠质量差、营养不足、压力过大,甚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的表现。 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 短时间内体重的快速增加或减少,且与饮食和运动量无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这可能是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的征兆。 睡眠模式的改变: 难以入睡、夜间频繁醒来、早醒或睡眠过多,这些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是身体在发出健康警告。 情绪的异常波动: 持续的易怒、焦虑、低落或情绪不稳定,有时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可能与身体内部的生理失衡有关,如荷尔蒙水平的变化或神经递质的失调。 轻微但持续的疼痛: 长期存在的头痛、腰痛、关节痛,虽然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但持续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提示身体某处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劳损或结构性问题。 消化不良的常态化: 长期胃部不适、胀气、反酸等,可能导致营养吸收受阻,并累及其他身体系统。 第三章:倾听内心——压力、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现代生活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压力。压力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情绪,更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战斗或逃跑”反应的持续激活: 长期处于压力下,身体会持续释放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血压升高、消化系统紊乱、睡眠障碍,甚至加速衰老。 情绪的生理表达: 悲伤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愤怒可能引起肌肉紧张和头痛;焦虑可能导致心悸和呼吸急促。理解情绪如何转化为身体感觉,是缓解情绪压力的第一步。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负面情绪会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使我们更容易生病。相反,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身心一体的治疗观: 许多身体疾病的康复,离不开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学会放松、正念、冥想等技巧,不仅能缓解心理压力,也能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第四章:食饮有节——滋养身体的智慧 我们摄入的食物,是我们身体最直接的燃料和建筑材料。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基础。 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如高糖食物可能带来短暂的能量提升,但随后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则有助于改善情绪。 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的肠道不仅仅是消化器官,更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第二大脑”。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倾听身体的饥饿与饱腹信号: 学会区分生理性饥饿和心理性饥饿,并在感到舒适的饱腹感时停止进食,是避免过度饮食和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营养素的精妙平衡: 了解各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身体中的作用,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个体化的饮食策略: 没有一种饮食适合所有人。理解自己的身体对不同食物的反应,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的前提。 第五章:动静结合——激活身体的活力 规律的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但“动”并非意味着过度劳累,“静”也并非意味着懒惰。 运动的多重益处: 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态、控制体重,还能释放内啡肽,提升情绪,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从散步、慢跑、瑜伽到游泳、舞蹈,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才能持之以恒。 倾听身体的信号,避免运动损伤: 在运动中,要注意身体的反馈,避免过度训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才能让运动真正造福身体。 静心与休息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午间小憩、乃至每日短暂的静坐冥想,都是身体自我修复和充电的重要方式。 劳逸结合的艺术: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合理安排动与静的时间,让身体在活动后得到充分的休息,在休息后拥有饱满的精力。 第六章:拥抱变化——身体的成长与衰老 身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从童年到老年,它经历了无数的成长、成熟和衰老的过程。接纳这些变化,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不同阶段的身体需求: 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身体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需求。了解这些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 衰老并非疾病: 衰老是自然过程,而非一场无法避免的疾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延缓衰老的速度,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 正视身体的局限性: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可能有所下降,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而非与之对抗,可以减轻不必要的焦虑。 保持学习与好奇心: 即使身体发生变化,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新事物的动力,依然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 与身体和谐共处: 最终,这本书是关于如何与我们自己的身体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理解它的需求,尊重它的信号,与它和谐共处,共同面对生命的旅程。 结语: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忠诚的伙伴,也是最珍贵的载体。学会倾听它、理解它、回应它,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愿本书能成为您开启身体智慧、探索生命奥秘的起点,让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更平和的心境,更充实的生命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娓娓道来的节奏感,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说教。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长者在跟你进行一次私密的、深入的谈话,他不会一上来就抛出那些吓人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引导你进入主题。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常见的小毛病进行剖析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简直令人叹服,他总能捕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小信号,并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健康图景中去解读。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对健康知识了解不多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敬畏感。阅读过程是享受式的,而非负担式的,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洞察力和一种克制的幽默感,这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易读。他不像某些健康类书籍那样,只会用“必须”和“禁止”来限定读者的行为,而是更多地使用“不妨试试”、“值得留意”这种鼓励探索和尝试的语气。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反而更有力量。我感觉作者是在邀请我们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诊断。他的用词精准,用词的丰富性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描述身体的复杂反应,也能用既准确又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来表达,让人在脑海中能够迅速建立起清晰的图像关联,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那种略带神秘感的深蓝色和跳跃的亮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某种紧迫感和重要性。我记得刚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反复摩挲了好几次,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物,里面藏着对我们日常健康至关重要的秘密。内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插图和图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一本需要认真研读的书来说,绝对是加分项。装帧的工艺也很扎实,书脊的粘合度看起来很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光是拿到手掂量分量,就能感觉到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快餐读物,而是真正沉淀下来的心血之作,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深度和可靠性。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并非是某个具体的“救命知识”,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阅读之前,我总是倾向于“事后诸葛亮”,等到身体发出剧烈的疼痛信号时才开始重视;而读完之后,我开始学会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寻找线索,对待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份“预判”和“预防”的心态。它教会了我,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是任何单一的医疗建议都无法比拟的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长期的“健康伴侣”,它提供的不是临时的补丁,而是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自我健康系统的蓝图。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遵循了一种非常逻辑化的递进关系。初读时,你会感觉它像是在为你构建一个基础的安全网络,先从最普遍、最容易察觉的那些“小动作”开始解释;随着章节的深入,你会发现内容开始拓展到更深层次的生理机制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作者巧妙地设置了“自我评估”的环节,这些设计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激发一种积极的自我察觉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前一个章节的结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章节深入探讨的起点,形成一个紧密的知识闭环。这种编排方式,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如何系统性地思考问题,而不是零散地、碎片化地获取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