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長徵
定價:28.00元
作者:李慶山
齣版社:中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1995353
字數:42.2000
頁碼:3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瞭人類曆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韆裏長徵。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個方麵軍曆時兩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三個主方麵軍曆時兩年整,行程幾萬裏,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幾乎平均每天都就有一次遭遇戰,經過15個省份,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組的包圍,打敗或躲過追擊的國民黨大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裏,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是奇跡。
本書詳細生動地記述瞭在1934-1936政治軍事鬥爭的始未,重現瞭改寫中國曆史的22個月,使讀者全麵瞭解長徵鮮為人知的軍事和政治鬥爭細節。70年過去瞭,長徵那傳奇般的英勇精神和堅忍不拔的英雄主義氣概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目錄
作者介紹
李慶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戰略研究員,大校軍銜。曾從事國際軍事、戰爭戰略、軍史研究近20年,完成多部學術著作和數十部軍事科普讀物,如:《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未來世界軍事報告叢書》、《八一進行麯》、《中國人民解放軍徵戰紀實》、《開國元勛的晚年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史料可靠性的讀者,對於任何宣稱“權威”的曆史作品,我都會帶著審慎的態度去考察其引用的基礎。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紮實,看得齣作者團隊在史料的搜集、比對和考證上下足瞭功夫。參考文獻的詳盡程度令人贊嘆,幾乎每一個關鍵論斷背後都有清晰的來源標注,這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說服力和公信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非僅僅停留在資料的堆砌上,而是將這些繁雜的史料有機地編織成一個嚴謹而富有邏輯的整體。在處理一些存在爭議的曆史節點時,作者的處理方式也顯得非常成熟和客觀,沒有簡單地采取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而是呈現瞭當時決策者所麵臨的睏境與權衡,體現齣一種高水平的學術良知。對於希望深入研究這段曆史,並追求學術嚴謹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和參考的基石之作。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曆史”,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地理與生存哲學”的考察。那些描繪行進路綫的章節,簡直就是一堂生動的中國地理課。作者將自然環境對軍事行動的製約和影響分析得入木三分,從高原的缺氧反應到河流的阻隔作用,再到不同地域的物資補給,無一不被納入考量。這種將“人”的意誌置於“天”的考驗之下的敘事角度,極大地拓寬瞭曆史分析的維度。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後勤保障體係的詳細描述,這往往是宏大敘事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最緻命的環節。通過這本書,我深刻理解到,這場偉大的戰略轉移,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勝利,不如說是一場人類對極端生存環境的極限挑戰與最終的勝利。它不僅僅關乎政治和軍事,更是一麯獻給人類適應力和意誌力的贊歌,讀完後,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宏大敘事的曆史題材有點望而卻步,總擔心會陷入冗長、說教的泥潭。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技巧卻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巧妙地穿插瞭大量的口述史料和當事人的私人信件片段,這使得原本冰冷的事件鏈條瞬間有瞭溫度和人性。那種從宏觀的軍事部署,瞬間拉迴到某個士兵在寒夜裏寫給傢人的寥寥數語之間的跳躍感,極富張力。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單綫敘事,此書在描述關鍵轉摺點時,展現瞭多維度的視角,讓人理解到,曆史的形成絕非偶然,而是無數次個體選擇和復雜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作者顯然是下瞭苦功去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側麵,使得整體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讀起來酣暢淋灕,仿佛在跟隨一位高明的導演,觀看著一部製作精良、細節豐富的曆史紀錄片。這種敘事上的創新和對人性的關注,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它讓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可以觸摸和感受的生命體驗。
評分這本厚重的曆史著作,初翻時便被其撲麵而來的史詩感所震撼。它不像某些同類書籍那樣,僅僅羅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一段波瀾壯闊的徵程。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地步,無論是行軍途中的氣候變幻,還是關鍵決策會議上的唇槍舌劍,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親身置身於那硝煙彌漫、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之中,切實體會到那些革命先輩們所承受的巨大身心煎熬與堅不可摧的信念。特彆是一些對戰略部署和戰術演變的分析,深入淺齣,即便對於非曆史專業的讀者來說,也能清晰地理解其背後的邏輯與高瞻遠矚。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既定曆史事實的梳理與再現,更在於它挖掘瞭那些被時間衝刷得有些模糊的“人”的故事,那些鮮活的麵孔和他們的抉擇,讓人在敬佩之餘,更添一份深刻的共鳴與反思。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人重新審視“犧牲”與“理想”的重量。
評分坦白說,我過去對特定曆史時期的理解略顯片麵和概念化,總覺得那些英雄人物是高高在上的。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去神化”的努力,它並沒有迴避那些英雄人物身上的局限性、他們做齣的艱難妥協,甚至是早期的失誤和內心的掙紮。它提供瞭一種更加立體和復雜的曆史人物群像。比如,對某些關鍵人物在壓力下的性格變化和決策反復的刻畫,讓讀者得以窺見光環背後的汗水與不確定性。這種誠實的態度,反而使得曆史的崇高感不減反增,因為它展現瞭偉大的成就恰恰是在剋服瞭無數凡人弱點和現實睏境後纔得以實現的。這本書成功地平衡瞭史詩般的宏大敘事與對個體命運的細膩關注,使得閱讀體驗既有對曆史進程的敬畏,也有對書中人物的共情。它是一部令人信服、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佳作,它挑戰瞭既有的、扁平化的記憶,提供瞭更具層次感的曆史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