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定价:36.00元
作者:曾令琴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5248930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共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两篇。其中电工技术基础篇包括电路分析部分、磁路变压器和电机及其控制电路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篇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等基本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全书内容体系新颖,内容先进,概念清楚,注重实际,行文流畅。不仅可作为高职高专、高级技工学校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工电子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篇 电工技术基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线性电路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1.5 电路中的电位及其计算
1.6 叠加定理
1.7 戴维南定理
检测题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2.4 多参数组合的正弦交流电路
检测题
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
3.1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3.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3.3 三相电路的功率
检测题
第4章 磁路与变压器
4.1 铁芯线圈、磁路
4.2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3 实用中的常见变压器
检测题
第5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
5.1 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5.2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
5.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5.4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5.5 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5.6 可编程控制器与传感器简介
检测题
第二篇 电子技术基础
第6章 半导体及其常用器件
6.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6.2 半导体二极管
6.3 特殊二极管
6.4 双极型三极管
6.5 单极型三极管
检测题
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
7.1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7.2 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7.3 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7.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7.5 功率放大器和差动放大电路
7.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检测题
第8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8.1 集成运算放大器
8.2 集成运放的应用
检测题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9.1 门电路
9.2 逻辑代数及其化简
9.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器件
检测题
第10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0.1 触发器
10.2 计数器
10.3 寄存器
10.4 555定时电路
检测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这套教材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实验和实践的重视程度,尽管这主要是一本理论书。它的章节末尾总会附带一些非常贴近当时工业生产实际的例题和设计任务。这些题目往往要求你不仅仅是代入公式得出数值,而是要考虑实际器件的容差、功耗限制,甚至是成本考量,这才是真正的工程思维的培养。我清晰地记得其中一个关于滤波电路设计的案例,它没有直接给出最优解,而是要求我们比较RC、RLC在不同频率响应下的优劣,并结合当时的集成运放性能来做取舍。这种引导式的思考训练,远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高明得多。它迫使我们的大脑从纯粹的学术推理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规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点”,更塑造了一种面对复杂电子系统时的“解决问题的心态”——即,永远不要忘记理论必须落到实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年代感了,封面那种略显粗糙的质感,让我想起了大学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教材。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和现在市面上轻薄的印刷品完全不同,仿佛握住了一段被时间打磨过的知识结晶。我记得我当时买它,就是冲着“十二五”规划教材这个名头去的,总觉得官方认证过的东西,内容质量肯定有保障,毕竟那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指导方针下的产物。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得有点刻板,但正是这种刻板,让我在查找特定知识点时感到异常方便,不用在复杂的章节布局里迷失方向。虽然现在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这本教材里的基础原理部分,无论是电路分析还是元器件特性,都被阐述得极其扎实,没有丝毫浮夸的修饰,全是硬碰硬的理论推导和工程实例。它就像一位老派的师傅,不急不躁地领着你走完每一个基础步骤,让你明白“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阅读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最初看起来枯燥的公式和推导,在反复研读后,逐渐在你脑海中搭建起一座稳固的知识高塔,让你对后续更复杂的系统设计有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界的“硬核”代表,完全没有如今流行读物中那种试图用生动故事或趣味案例来“软化”专业知识的倾向。每一章的开篇都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地抛出核心概念,然后立刻进入严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定律的阐述。我记得第一次翻到半导体器件那一章时,那种直接面对布拉德肖特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冲击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绝对不是一本给“小白”准备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本给那些已经有一定物理和微积分基础的学生准备的“进阶钥匙”。作者的行文逻辑性极强,从宏观的系统架构到微观的元件工作原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跳跃阅读的地方。如果你想囫囵吞枣地应付考试,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挫败,因为它要求你对每一个定义、每一个假设都了然于胸。但是,如果你真的沉下心去啃,你会发现它在严谨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美感,那是知识结构完美对齐的体现。
评分说到底,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而不是一本“菜谱”。它没有手把手教你每一步怎么做,而是把构成这门武学的基本内功心法和招式原理,用最精炼的语言和公式阐述清楚。我后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看似全新的电路问题时,常常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最底层的原理对应点。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使用某一个特定的芯片型号”,而是“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在任何拓扑结构下都是基础”。这种底层逻辑的构建,是任何快速更新的、基于特定产品手册编写的资料都无法比拟的。它提供的是一种可以穿越技术迭代周期的“内功修为”。每当我对某个新技术感到困惑时,回头翻阅这本书的某些核心章节,总能找到清晰的思路入口,将新技术还原到最基本的电学定律层面进行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动态的、快速演进的技术领域,提炼成了相对永恒的科学基础。
评分这套教材的字体和排版,说实话,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过时了。黑白印刷,图表大多也是简洁的线条和阴影构成,没有如今教材中那些炫目的彩色插图或三维渲染图来辅助理解。这反而逼迫我必须依靠纯粹的想象力和空间构建能力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电场和磁场。比如讲解变压器漏磁通分布时,如果不是脑子里构建出那个磁场的分布图,光看二维截面图是很难真正理解其对耦合系数的影响的。这种“极简主义”的呈现方式,虽然在视觉上缺乏吸引力,但在认知负荷上却做到了极致的优化——所有视觉信息都是必须的,没有多余的装饰来分散注意力。这就像是早期的黑白电影,虽然色彩斑斓的画面更具冲击力,但老电影中演员的精湛演技和故事的内在张力,往往能更深刻地刻在观众的心里。这本书的“素颜”下,是扎实到足以支撑起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