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可怕的科学科学新知系列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
定价:16.80元
作者:(英)科尔曼 原著,(英)波茨 绘,尹朝霞,林春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012385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安万特青少年奖。全球热销千万册版权销售至25个国家和地区。网五星级评论。名校名师特别推荐。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该系列畅销的五星级套装产品可怕的科学(63本)年销售已过千万!可怕的科学(全63本) 可怕的科学(2013新九册)汇总“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科学、数学、地理、人文一次拥有! 同类产品推荐: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数学套装和中学数学套装) 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科学套装和中学科学套装)可怕的科学自然探秘系列 可怕的科学科学新知系列 神奇科学(全套2册)
内容提要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初,占代奥运会足男人的天下,女人是被禁参加的。后来,又出现一种极为怪异的温洛克奥运会,内容都是一奇怪的竞技项目,比如危险的追猪运动以及蒙眼推车比赛等。现在,我们所说的奥运会足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它起源于1896年,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件盛事。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将为你讲述你想知道的一切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包括奥运圣火的采集、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上的惊人的纪录,还有狂热的观众、令人难忘的运动员以及由奥运会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纷争。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渝生,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奖”特别奖,并享受特殊津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少工委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渝生,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奖”特别奖,并享受特殊津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少工委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科普作协副理事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战略研究“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组组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20)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
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起草组成员。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赞叹不已。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类来组织内容的,而是更像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迷宫。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总能在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之间找到一条隐形的、逻辑缜密的线索,让你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忍不住去寻找下一个章节是如何与之呼应的。这种“钩子”设计非常高明,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探索欲。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早期实验数据伪造的描述,看似是独立的事件,但后来作者巧妙地揭示出,这种行为在后续几十年中如何以不同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某个领域的标准制定,这种跨越时空的因果联系,读起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定论”,鼓励我们去探寻隐藏在光环背后的阴影,它是一本激发批判性思维的绝佳教材。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著作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次枯燥的知识点罗列,没想到它竟然能让我一口气读到深夜,完全停不下来。作者在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他不仅仅满足于搜集到信息,更致力于考证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它背后的动机。比如,书中对某个技术突破的描述,没有简单地赞美其天才性,反而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当时社会环境、资金链断裂、甚至研究人员之间的个人恩怨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这个结果的——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视角,实在是太高级了。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科学发现”或“历史进程”,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岔路、偶然和妥协的复杂网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平衡感,他不会急于下结论,而是将所有的证据摆在桌面上,让读者自己去权衡,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让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有力量。读完后,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读过的许多主流历史或科学读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这种扎根于细微之处的真实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难度不低,因为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或者至少是愿意随时停下来查阅资料的耐心。但正是这份“门槛”,保证了内容本身的深度和纯粹性。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很少使用过度简化的比喻,而是倾向于直接呈现问题的核心矛盾和数据支撑。我尤其欣赏他对“失败”的探讨。与许多歌颂成功的书籍不同,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来细致解剖那些被主流叙事刻意忽略的、灾难性的失败案例,并深入剖析了这些失败是如何在长期内塑造了后续的研究方向。这种对“反面教材”的重视,反而比对成功的颂扬来得更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了,知识的积累,往往是建立在一座又一座被清理干净的错误废墟之上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去浪漫化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探索历程,非常值得那些对真相抱有终极渴望的读者收藏和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冷峻”,但这种冷峻并非是冰冷无情,而是一种洞察一切后的冷静与精确。它没有花哨的修辞来粉饰太平,而是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语言,剖开事物的肌理。比如,书中描述某一重大科学决策背后的政治角力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反而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让人感到震撼。它成功地避免了将科学人物“神化”的陷阱,而是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有缺陷、会犯错的普通人,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才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知识体系。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现场观看一出精心编排的纪录片,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如果你喜欢那种需要动脑筋去串联线索,并且享受这种智力挑战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大呼过瘾。它带来的知识冲击力,远超预期的“科普”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认知极限的深度报告。
评分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种深入骨髓的好奇心驱使着,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揭示出哪些我们从未听闻的内幕。它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去触摸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那些真正影响了事物发展轨迹的“微小”细节。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丝毫不显卖弄的叙事方式,他总能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逻辑链条。读完之后,我对自己过去对某些领域固有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动摇,这并非是作者刻意要颠覆什么,而是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妙的分析,让你自己得出“原来如此”的结论。那种阅读体验,就像是解开了一个困扰已久但从未察觉的谜题,酣畅淋漓。书中的某些案例,其复杂性和精妙程度,简直可以媲美最优秀的悬疑小说,但不同的是,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对于那些渴望超越表面现象,探究事物深层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智力探险。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故事性”的吸引力完美融合,让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和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