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服务型职能体系
定价:43.50元
作者:吴爱明,沈荣华,王立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100813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职能的含义和发展演变过程,借鉴北欧、英、德、加拿大等国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结合我国上海等地的职能改革实践,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职能体系的价值取向和“软”、“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服务型职熊实现方式的合理化建议,如完善公共服务的多主体供给模式、使公共服务市场化以及建立市县集中办公模式。
目录
作者介绍
吴爱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与政治、电子政务。
文摘
序言
总而言之,这本关于服务型职能体系的著作,给我的感觉是沉甸甸的“实战指导手册”而非轻飘飘的“管理哲学散文”。它没有停留在描绘一个完美的愿景,而是聚焦于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职能部门的摩擦、内耗和效率低下等具体痛点。我欣赏作者们敢于直面组织变革的阻力,并在书中探讨了如何管理好来自高层的期望落差、如何处理中层管理者的既得利益冲突,以及如何激励员工接受新的服务导向文化。这种对组织政治和人力资源管理复杂性的坦诚探讨,使得全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职能设计范畴,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领域。读完之后,我感觉手里握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经过千锤百炼的工具箱,它无疑会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中参考和反思的重要资源。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体系”二字的强调深深吸引。许多企业在推行职能改革时,往往只抓住了某一个点,比如流程再造或者组织架构调整,但这本书明确指出,没有一个稳健、相互支撑的“体系”作为底层框架,任何局部的优化都可能是昙花一现。作者们似乎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框架模型,从顶层的战略对齐,到底层的日常协同机制,再到支撑整个体系运转的文化价值观,他们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有机的、自我优化的职能生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信息流与决策权力的下放”那一部分,他们探讨了在服务型职能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构建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让职能部门从“审批者”转变为“洞察者”,并在这个过程中,确保决策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不被削弱,这一点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前瞻和关键。
评分这本《9787010081342 服务型职能体系》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低饱和度的蓝绿色调,沉稳中透着一丝现代感,与“职能体系”这个略显严肃的主题形成了有趣的平衡。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细微的纹理处理,仿佛触手可及的纸张质感,而不是那种光秃秃的覆膜印刷,这立刻提升了书籍的“阅读价值”。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体选择上既保证了清晰易读性,又避免了过于呆板的宋体,可能采用了某种优化过的黑体,行距和字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要知道,对于这种探讨管理理论的书籍来说,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座无形的门槛,如果排版不过关,读者很容易望而却步。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来看,人民出版社这次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具书,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体系”二字所蕴含的严谨与专业态度的尊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深度与条理性,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团队对“服务型”这一概念的阐释极其细腻,他们似乎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口号式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职能转变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组织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尤其是关于如何将传统的“控制型”职能部门,逐步引导和转化成能够主动赋能一线业务的“服务型”支撑单元,书中给出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说服力。他们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几个不同行业背景的实际操作路径,比如在流程优化和指标考核体系上是如何进行动态调整的,这对于正在经历组织变革的管理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赋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KPI考核中常见的“互相掣肘”问题,转而关注于支撑部门对前线部门效率提升的实际贡献度,这种视角上的切换,是推动整个组织向高效协同迈进的关键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比我预期的那种官方文件式的叙述要鲜活不少。吴爱明、沈荣华、王立平等几位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在阐述复杂的系统构建时,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类比和比喻,让那些抽象的管理模型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举个例子,书中用“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与后勤保障团队”来比喻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一下子就让读者明白了,后勤不是添麻烦的,而是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交付的核心润滑剂。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专业知识的消化难度。此外,他们在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时,也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既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又避免了学术腔过重带来的阅读障碍,使得这本书既能满足资深研究人员的查阅需求,也能成为职能管理新人快速上手的实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