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學習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百題解讀
定價:39.00元
作者: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0100730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經中央領導同誌批準同意編寫的。根據《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7部分22條加導語部分的內容,本書共設計瞭100個題目,分“《意見》産生的背景、過程和重大意義”、“新時期信訪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定位”、“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閤法權益”、“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建立健全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長效機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基層基礎建設”、“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領導體製”、“信訪部門的機構和隊伍建設”等10個部分,以對《意見》主要內容進行解讀,促進《意見》的全麵深入貫徹落實。
目錄
代序
加強和改進新時期信訪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百題解讀
一、關於《意見》産生的背景、過程和重大意義
1.《意見》製定下發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2.《意見》産生的背景是什麼?
3.《意見》起草的過程是怎樣的?
4.如何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意見》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
5.《意見》和《信訪條例》的關係是什麼?
二、關於新時期信訪工作麵臨的新形勢
6.黨的以來信訪工作取得瞭哪些新成效?
7.如何正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8.如何正確認識當前信訪工作麵臨的新形勢?
9.信訪問題産生的原因是什麼?
10.如何深刻認識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
11.各級黨委、應從哪些方麵深刻認識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重要性?
三、關於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定位
12.《意見》對新時期信訪工作是怎樣定位的?
13.如何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信訪工作是黨和的一項重要工作?
14.如何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信訪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
15.如何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關於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6.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17.新時期信訪工作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18.如何構建新時期信訪工作新格局?
19.如何建立新時期信訪工作新秩序?
20.如何形成新時期信訪工作新機製?
21.如何推進信訪工作的製度化、規範化和法製化?
五、關於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閤法權益
22.如何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閤法權益的基本原則?
23.如何做到解決實際問題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相結閤?
24.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為什麼要緊緊圍繞解決問題這個重點來進行?
25.怎樣深刻理解“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製定政策的齣發點和落腳點”要求的重要性?
26.如何正確處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係?
27.如何理解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對於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産生的重要作用?
28.為什麼製定政策要綜閤考慮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
29.為什麼要保持政策的嚴肅性、連續性、穩定性,注意相關政策之間的關聯性?
30.在製定政策時,為什麼要重視信訪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31.怎樣做到對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32.當前要著力解決好哪些方麵的信訪突齣問題?
33.如何通過開展聯閤接訪解決重大疑難突齣問題?
34.如何切實解決好涉法涉訴信訪問題?
35.各級黨委政法委為什麼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公問題加強協調指導、督促檢查?
六、關於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規範信訪秩序
36.為什麼說“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規範信訪秩序”是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關鍵環節?
37.如何進一步完善信訪訴求錶達方式?
38.如何引導群眾以理性閤法的形式錶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
39.如何組織實施“綠色郵政”?
40.如何發揮好“專綫電話”的作用?
41.如何充分認識“網上信訪”的重要意義,有效開展“網上信訪”試點工作?
42.為什麼要建立全國信訪信息係統?
43.設立國傢投訴受理中心的目的是什麼?
44.為什麼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議徵集製度?
45.為什麼要堅持黨政領導乾部閱批群眾來信製度?
46.為什麼要大力推行黨政領導乾部接待群眾來訪製度?
47.為什麼要堅持黨政領導乾部帶案下訪製度?
48.為什麼要堅持黨政領導乾部包案處理信訪問題製度?
49.如何建立完善聯係信訪群眾製度?
50.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學規範的信訪事項受理工作規則和製度?
51.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學規範的信訪事項交辦工作規則和製度?
52.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學規範的信訪事項督辦工作規則和製度?
53.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學規範的信訪事項迴復工作規則和製度?
54.衡量信訪事項辦理質量的主要標準是什麼?
55.如何規範信訪工作行為?
56.如何依法規範信訪行為?
57.對信訪活動中少數人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如何處理?
七、關於建立健全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長效機製
58.為什麼要建立健全新時期信訪工作長效機製?
59.為什麼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綜閤協調機製?
60.在建立健全綜閤協調機製中各級黨委、怎樣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61.如何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和信訪部門的綜閤協調指導作用?
62.如何運用綜閤協調機製處理好跨地區、跨部門的信訪問題?
63.如何探索建立解決重復信訪問題的長效工作機製?
64.如何運用聽證的辦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65.如何建立健全信訪問題排查化解機製?
66.為什麼要把信訪工作的重心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來?
67.如何建立健全信訪信息匯集分析機製?
68.如何建立健全信訪督查工作機製?
69.為什麼要建立和完善信訪督查專員製度?
70.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應當如何支持和保證信訪部門充分履行“三項建議”職責?
71.如何加強對典型經驗的總結推廣和宣傳?
八、關於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基層基礎建設
72.為什麼要把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層?
73.如何提高基層化解矛盾的能力?
74.為什麼要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群眾初信初訪反映的問題?
75.如何加強基層信訪工作機構建設?
76.為什麼縣(市、區)及有關部門要嚮社區派齣接訪員?
77.如何加強縣級信訪工作?
78.為什麼要加強對信訪問題較多、群眾上訪量大、工作比較薄弱的地方的工作指導?
79.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為什麼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信訪工作機構,或配備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
九、關於新時期信訪工作的領導體製
80.如何健全信訪工作領導體製?
81.為什麼各級黨委、要建立健全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製度?
82.為什麼中央和特彆是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單位,要根據各自工作任務,配齊配強信訪工作力量?
83.為什麼各級、政協、法院、檢察院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切實抓好各自職責範圍內的信訪工作?
84.如何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製?
85.為什麼說各地區各部門的主要領導是信訪工作的責任人?
86.黨政領導乾部如何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做好各自職責範圍內的信訪工作?
87.如何建立科學的信訪工作考核評價辦法?
88.為什麼要把信訪工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考核的內容?
89.為什麼要嚴格實行信訪工作責任追究製?
90.國傢信訪局如何加強對全國信訪工作的協調指導?
十、關於信訪部門的機構和隊伍建設
91.為什麼各級信訪部門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要與形勢任務相適應?
92.如何切實加強信訪部門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
93.新時期信訪乾部應具備的素質是什麼?
94.為什麼要加大信訪乾部的培養、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
95.如何進一步探索建立後備乾部和新提拔乾部到信訪部門鍛煉的製度?
96.為什麼要把信訪部門作為培養鍛煉乾部的重要基地?
97.為什麼要高度重視信訪部門的基礎建設?
98.如何加強群眾來訪接待場所建設?
99.信訪部門在貫徹落實《意見》中應發揮什麼作用?
100.學習貫徹《意見》需要把握的幾個重要問題是什麼?
附錄
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2007年6月24日)
《信訪條例》(2005年1月10日)
就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國傢信訪局負責人答記者問(2007年6月25日)
構建新時期信訪工作新格局——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5號文件精神綜述
黨的以來信訪工作綜述
黨的以來取得的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發現這本書在論述問題時,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既沒有陷入空泛的口號式錶述,也沒有過於沉溺於繁瑣的枝節末梢,而是將理論指導與現實案例的分析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群對當前社會治理熱點和難點的敏銳捕捉。他們似乎總能在關鍵節點上,拋齣那個最能擊中核心、最能引發思考的問題,然後給齣基於政策精神的權威解答。這種兼具前瞻性與操作性的論述風格,使得全書充滿瞭活力和思辨性,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條文匯編。它鼓勵讀者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對於提升政策執行者的戰略思維能力,無疑具有極強的助益作用。
評分從收藏價值和使用頻率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它似乎被設計成瞭一本可以長期置於案頭的案頭參考書。它的實用性不僅僅體現在解決具體問題上,更體現在它提供瞭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知識參照係。我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任何與該領域相關的疑惑或需要快速定位依據時,這本書會是首選的工具。而且,考慮到政策文件的時效性和重要性,一本經過精心編纂、力求權威和全麵的工具書,其價值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它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學習資料,更像是一個專業知識體係的固化和濃縮,是未來處理相關事務時一個可靠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的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莊重又不失現代感的書捲氣。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厚實和質感,翻頁的時候那種沙沙聲,讓人立刻就進入瞭一種專注閱讀的狀態。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的疲勞。而且,內頁的紙張光潔度控製得非常到位,既能保證印刷的清晰度,又避免瞭反光對閱讀造成乾擾。從一個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說,這本書在物理層麵上就為深入學習奠定瞭一個非常舒適的基調,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齣版物。這種對手工感的尊重,在如今這個數字化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載體的認真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嚴謹與實用並存。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文件條文,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將一個宏大且復雜的政策體係拆解成瞭易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模塊。我注意到,它在引入理論背景時,用詞非常精準,既有政策的高度概括,又不失對實際操作層麵的細緻描摹。更絕妙的是,它在每一部分的銜接處都設置瞭自然的過渡,讀起來毫無生硬感,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著你逐步深入到政策的核心要義。這種邏輯的流暢性,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理解復雜法規的門檻,同時也為資深從業者提供瞭係統梳理和查漏補缺的絕佳平颱。可以說,它的編排思路體現瞭對讀者認知路徑的深刻洞察,是真正做到瞭“以用為本”的設計理念。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處理得非常得體,這對於一本涉及到嚴肅主題的專業讀物來說至關重要。它既保持瞭官方文件的莊重和規範性,避免瞭口語化帶來的輕佻,但同時又巧妙地規避瞭那種令人望而生畏的晦澀難懂。作者們似乎深諳如何用清晰、簡潔的現代漢語來闡釋復雜的政策概念,很多原本需要反復揣摩纔能理解的段落,經過這本書的梳理後,變得豁然開朗。這種清晰度,無疑是提高瞭學習效率的決定性因素。它像是一麵高倍望遠鏡,幫助我們聚焦到政策的精髓上,減少瞭在語言迷宮中迷失的風險。這種文字的“可讀性”和“準確性”的完美結閤,是這本書在我心中加分不少的關鍵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