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破與立的雙重變奏—新中國成立初期鄉村社會道德秩序的
定價:38.00元
作者:謝迪斌
齣版社:湖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43856752
字數:236000
頁碼:2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工具書>百科全書
內容提要
本文以“改造與重建”為主綫,用一種新的分析框架,在已有的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解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曆史文本,剖析實踐個案,對中國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鄉村道德秩序建設理論與實踐進行客觀的評述與總結。
目錄
工具書>百科全書
作者介紹
工具書>百科全書
文摘
工具書>百科全書
序言
工具書>百科全書
我對這本書的潛在價值,首先是基於它所指嚮的那個“斷裂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社會基礎結構正在經曆劇烈重塑的時期。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社會變革,其最深刻的痕跡往往不是體現在政治綱領上,而是滲透到最底層的道德觀念和人際關係網絡之中。因此,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捕捉和呈現這種“隱形的戰爭”,即關於“對與錯”、“善與惡”的定義權如何在權力更迭中被重新協商和界定。如果作者能成功描繪齣基層民眾在麵對新舊觀念衝突時的內心掙紮與適應過程,那麼這本書的學術貢獻和曆史洞察力就將是巨大的。這不僅關乎曆史記錄,更關乎我們理解當代社會道德睏境的參照係。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被它的行文節奏所吸引,作者似乎很擅長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觸來描繪嚴肅的曆史事件。它的敘事語言充滿瞭畫麵感,仿佛不是在陳述報告,而是在為讀者搭建一個可以身臨其境的場景。我尤其欣賞其中一些過渡句的處理,它們像是音樂中的休止符,在緊張的論述間隙給予思考的喘息,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並不感到枯燥或晦澀。雖然我尚未完全深入到核心論點,但僅從開篇的引言和章節標題的編排來看,作者的邏輯綫條是清晰且富有張力的,預示著一場關於舊有規範瓦解與新生秩序建立的復雜對話即將展開。對於一個不太喜歡硬邦邦學術腔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兼具文學性和思辨性的錶達方式,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
評分翻閱目錄時,我注意到瞭幾個特彆吸引我的章節標題,它們似乎暗示著作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瞭多維度的交叉視角。比如,某些標題暗示瞭對具體案例(如傢族糾紛或鄰裏互助模式的轉變)的深入挖掘,這錶明作者並未滿足於宏觀的理論建構,而是注重將理論根植於鮮活的田野調查或檔案材料之中。這種“大處著眼,細處落筆”的寫作策略,往往能産生最紮實的研究成果。我預感這本書會提供許多以往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關於“民間智慧”和“非正式規範”如何在新舊秩序交替中發揮作用的寶貴案例。這種對微觀曆史的尊重,是衡量一本優秀曆史著作的關鍵標準之一,我對此抱有極高的期待值。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深沉的藍與老照片般的泛黃色調交織在一起,立刻將人拉迴到瞭一個遙遠的、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年代。我是在一傢獨立書店裏偶然翻到它的,當時我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變遷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想探究那些宏大敘事下,具體到鄉村層麵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被重塑的。書脊上的字體選擇非常考究,透露著一種學者的嚴謹,但又不像純粹的學術著作那樣拒人韆裏之外,反而散發齣一種邀請人深入探索的魅力。光是捧著它,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選題上所下的苦功,那種對曆史細節的敏銳捕捉,讓人不禁好奇,文字內部究竟蘊含著怎樣一番波瀾壯闊又細緻入微的敘述。我對這類探討社會結構與人文精神交織的作品總是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個不同於主流教科書的、更具生活質感和人情溫度的觀察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細節也值得稱贊,內頁的紙張質感非常舒服,那種微微啞光的觸感,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側邊留白恰到好處,方便讀者在閱讀時做筆記和標記,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這在如今很多追求快速流通的齣版物中是難得的。我個人習慣在讀曆史或社科類書籍時,會習慣性地在重要段落做標注,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顯然考慮到瞭深度讀者的需求。從側麵來看,能夠感受到齣版方對內容本身的尊重,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讀物,更是一本值得珍藏和反復研讀的資料。這種對實體書本體的重視,也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讓人更加願意靜下心來,去品味作者的思想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