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毅所著的《与焦虑共舞》基于精神分析心理学有关“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的立场,立足心理学,并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维角度,以通俗的语言,主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了人们用来“避免焦虑”的将近二十种失败的心理策略,指出焦虑正是当代中国人无法回避的基本处境,以及焦虑的积极价值;指出健康的战胜焦虑之道,就是学会“与焦虑共舞”,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与焦虑共舞”的健康、积极的心理策略。
陈鸿毅,作家。因曾从事过语文教学而系统研读古文;因从事教育而系统学习心理学,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用功尤多;因有过主持官场笔政之经历而通读二十四史。知天命之年,独居山林水泉之间,晨诵释氏之典,日作心灵文字,夜浸翰墨丹青。著有《认识你的职业性格》《古语中的乡愁》等。
起: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一、当代中国人的四大焦虑
1.生存焦虑
2.安全焦虑
3.追求成功的焦虑
4.声望焦虑
二、弱焦虑感的农耕中国
1.在无焦虑之乡
2.焦虑的诞生
3.农耕中国:弱焦虑感的文化
三、焦虑为何弥漫?
1.处境与前景的不确定性
2.自由与责任担当
3.价值体系:传统与现实的对话
4.需求的不断催生与超速膨胀
5.面子文化传统与毁誉的处境
承:焦虑与容易焦虑的人
一、焦虑之苦
1.焦虑之虑
2.从应激反应到持久的焦虑
3.压力感与压力源
二、*容易焦虑的人
1.神经质的人
2.**主义者
3.内向的人
4.缺乏安全感的人
5.成就动机过于强烈的人
6.自我中心的人
7.自卑的人
8.病态自负的人
9.过分依赖的人
10.无所适从的人
转:逃避焦虑的条条岔道
1.把欲望关进笼子
2.投射只是一种安慰剂
3.以假当真的反向言行
4.逃避只是一种本能
5.“遗忘”背后的种种动机
6.选择性忽略的神奇妙处
7.合理的便是心安的
8.对事实与焦虑的否认
9.意淫:虚构幻境的美妙旅程
10.自卑焦虑的补偿机制
11.让焦虑*加焦虑的“毒药”
12.找个“火车上的陌生人”
13.迷醉:独自面对的虚假狂欢
14.逆叙:让自己瞬问退化成婴儿
15.以退为进的顺从策略
16.疾病是被捆绑的焦虑
17.水满则溢的宣泄与暴力
18.替代与升华的乾坤大挪移
合:与焦虑共舞
一、焦虑的价值
1.正视焦虑的意义
2.无焦虑:危机四伏、潜力丧尽
3.无焦虑:人格贫瘠,生命空虚
二、如何与焦虑共舞
1.在人格成长的路上积极应战
2.用勇气舞动焦虑的建设性情感
3.用自信助力自尊
4.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5.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6.活在建设性的互动中
7.利他:人际归属的*佳路径
8.在共舞中**焦虑
9.用童心活在当下
10.过去是历史,未来有愿景
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许多具体内容并没有完全消化,但它给我的整体印象却十分鲜明。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它不会用尖锐的语言去刺痛你,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与你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关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虽然看似琐碎,却能唤起内心深处许多共鸣。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同样蕴藏着深刻的意义。读这本书,我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它不像那种需要你集中精力去理解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与你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那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字里行间悄然流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温柔的视角。
评分这本《与焦虑共舞》,说实话,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去钻研,但我被它整体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深刻的气息深深吸引。它的叙述方式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在低语,却又能触及灵魂。我更倾向于在它营造的氛围中去感受,去体会。它不像那种需要你紧抓不放的悬疑小说,也不是那种需要你逻辑推理的侦探故事,它更像是在你安静的时候,轻轻地在你耳边诉说。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疾不徐,却能直抵人心。它让我有机会去放慢脚步,去观察那些被我们匆忙的脚步所忽略的美好。那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捕捉,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我并没有去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但每一次翻开,总能被它那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它不像那些直白的指导性书籍,而是更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用一种含蓄而充满意境的方式,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特别欣赏它在语言上的考究,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述,却又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细腻情感。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粹,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窗外,让思绪随着文字的引导而自由飞翔。它并不试图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而是营造出一种氛围,让你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慰藉和启发。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理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与焦虑共舞》,尽管书中内容我没有细致探讨,但它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却极其丰富和深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感,封面那柔和却又带有力量的色彩搭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内在的平静与自我接纳。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沉静的叙事风格,没有丝毫的喧哗和故作高深,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读者的内心。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冥想的状态,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角落,与自己的思绪进行着一场温和的对话。它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着读者去探索,去感受,去理解。那种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对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世界的联系。它像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点醒了许多我从未察觉过的内在风景。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体验”。它不强求你去记住什么,而是让你去“经历”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评分我承认,对于这本书的具体细节,我并没有全部理解透彻,但我对它所传达的整体感受却十分强烈。它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宁静空间。它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用一种舒缓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风景。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不事张扬的美感,朴实无华,却处处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它并不强迫你接受什么观点,而是邀请你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许多被遗忘的时光,那些温暖而美好的瞬间。它就像一个默默的陪伴者,在你感到迷茫时,给予你一种无声的支持和引导。它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有了更平和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包容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