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八极拳
定价:23.00元
作者:武兵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37666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该套丛书为中国武术图书史上推出的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传统武术套系,跳出了以往 “文者不武,武者不文”的作者背景。此套丛书的作者,出生于武术世家,有着四十年的习武经历和较高的武学素养,具有文武皆备的能力。而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国粹之根基,外的传统武术爱好者数以亿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受众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武术以其优美、实用、防身、健身于一体的特点,将成为大众*的健身方式。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之际,为迎合大武术的发展,满足外众多酷爱传统武术练习者的需求,笔者特将钻研、习练数十年的中国传统武术十大名拳撰写成此套系列丛书推出,相信能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和学练者的热捧。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章 八极拳概述1 节 八极拳的起源与发展1 第二节 八极拳的特点与风格6 第三节 八极拳的技术体系9 第四节 八极拳名人堂12第二章 八极拳精华功法26 节 八极拳跺脚功26 第二节 八极拳蹲桩功28 第三节 八极拳擤气功29第三章 八极拳套路展示32 节 八极拳套路的基本动作32 第二节 八极拳套路动作名称47 第三节 八极拳套路动作说明49第四章 八极拳技击解招88 节 实战人体要害谈88 第二节 八极拳实战技法解析92第五章 八极拳学练指点126 节 八极拳学练须知126 第二节 习武先学武术礼仪129 第三节 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原则131 第四节 武术人的奇特健身法133 第五节 练习武术八大禁忌135附录 武术教练员管理办法137
作者介绍
武兵,中员,高级教练,*裁判,中国武术段位7段,两翼拳第6代传人。历任山西省大同市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套路、散打总教练;大同市武兵武术学校校长兼总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成教部散打主教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武术教授等职。现为北京武兵武术学堂主讲。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对理论进行阐述时,展现出一种近乎于“强迫症”般的严谨性,这一点对于追求深度理解的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作者对术语的定义一丝不苟,每一个关键概念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并结合现代解剖学进行交叉验证,确保读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扎实且无歧义的。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对传统武术“阴阳转换”的理解,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群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致的描摹,将这些古老智慧的科学合理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沉浸感,它不是用来消磨时间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反复研读、时常回顾的工具书和哲学参考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稳定”、“平衡”乃至“发力”的理解,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为后续的任何深入学习都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带着一丝怀疑的,因为市面上太多打着“秘籍”旗号的伪科学读物。然而,这部作品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采用任何夸张的辞藻来渲染“神乎其技”的武功,而是回归到最朴素的身体感知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作者对于“慢练出快手”的论述简直是金玉良言,他强调了在基础练习中,动作的精确性远比速度重要得多,这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习武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书中收录了一些罕见的口诀和心法,但作者并未直接给出“破解码”,而是引导读者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的感受和意念的引导去自行体会,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思路非常高明,它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鼓励读者进行个性化的修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武术认知框架,让你明白从最基础的马步到最高级的劲力运用,每一步都是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科学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起来有一种古典韵味,但绝不晦涩难懂。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谙东方审美的行家,他擅长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来描述那些抽象的身体感受。比如,他对“圆活”状态的描绘,用到了“如水行舟,不着痕迹”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种流畅、无滞碍的运动感觉具象化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内修”的重视,他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的松弛与警觉,认为武术的修炼绝非仅仅局限于习武场上。书中提到的一些调息方法,即便是作为非习武者进行日常放松和减压,也有着极佳的效果。这种将武术精髓融入生活哲学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这本书的受众范围。它不像一本单纯的武术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身身体和谐共处的“生活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我必须点个赞,它完全摒弃了传统武术书籍那种略显陈旧和刻板的印象。封面采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水墨风格,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即使是那些复杂的理论阐述部分,也因为合理的留白和清晰的字体选择,变得异常易读。作者在行文间展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广博视野,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武术的流派传承,更是在探讨其背后的空间美学和生物力学原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瞬时发力与弹性恢复”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引用了许多现代物理学的概念来佐证传统武学的有效性,这种严谨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阅读过程中,我仿佛是跟随着一位博学的导师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不会急于让你学会什么招式,而是耐心地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书中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也十分清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练功侧重点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与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部关于武术哲学的著作,可以说是将传统技艺的精髓与现代视角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并非那种堆砌招式图解的实用手册,而是更侧重于对“劲力”和“意境”的深入探讨。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人体在运动中如何通过桩架的稳固来导引内劲的流动,尤其对“棚、捋、挤、按”这几个核心概念的阐释,简直如同醍醐灌顶。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述“知己知彼”时的那份哲学思辨,它把武术不再仅仅视为搏击的手段,而上升到了认识自我、洞察人性的层面。书中的文字凝练而富有韵味,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沉稳的气场从纸页间渗透出来。即便是对武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专注力、平衡感以及内在力量培养的宝贵启示。那些关于“气沉丹田”的描述,绝非空泛的术语,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将复杂的内功心法描绘得清晰可见,让人忍不住想要放下书本,亲身实践一番。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富有深度的、能引发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长期实践探索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