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
定價:28.00元
作者:魏棻卿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4084271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隻有正嚮的信念,纔能帶你走嚮正嚮的人生。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內在信念的投射。人生是苦或是樂,往往來自你的一個念頭。
目錄
Part1
人生是苦或是樂,往往取決於你的一個念頭。
01 一張沒貼郵票的明信片
02 麵對死亡,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
03 放下非理性信念,就是放過自己
04 敲敲你的周哈裏窗
05 彆忙著討好每一個人
06 和失敗交朋友
07 用“例外法則”挑戰負麵認知
08 負麵情緒不是罪
09 絕望也是一種力量
10 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
11 化整為零的苦難解脫術
12 探勘內在的冰山
13 換個角度想,纔能發現新方嚮
Part2
苦難的人生,其實是內心所導演齣來的一場戲。
14 不要老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15 路,就是要自己走一遍
16 你怎麼對自己,彆人就怎麼對你
17 到底是誰救瞭誰?
18 退齣物質軍備賽吧!
19 想受人尊敬,還是受人歡迎?
20 誰纔是小人?
21 彆人眼中的天堂,可能是你的
22 內心戲的代價
23 真相,有時和你想的不一樣
24 幸福不是比較來的
25 其實你什麼都不缺
26 Reactive 和 Creative 的差彆
Part3
放下執念,就能走齣生命的睏境。
27 算命不如一個決定
28 你要的快樂,自己決定
29 違反操作須知,人生也會大當機
30 永遠不要讓彆人告訴你,不能做什麼
31 是不能改變,還是不想改變?
32 請,為自己而戰!
33 不想被關?那就撞破玻璃箱吧!
34 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35 用行動切換苦命模式
36 流浪,未必是因為迷路
37 巫婆的禮物
38 有傷,不有害
39 感謝苦難傷疤
作者介紹
魏棻卿,心靈勵誌作傢。
齣生於颱南佳裏,畢業於文化大傳係、北醫公衛所。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媒體,榮獲多座新聞奬項。目前就讀教育心理與谘商研究所,亦經常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緻力以“單純、自由、愛”活齣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
著有《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執著很少》、《人生沒有如果,這纔是人生》、《愛,逆轉勝─—紀寶如》、《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2》(閤著)、《人生,沒有什麼是你應該得到的》(閤著)等書。
文摘
老母親原以為,這張明信片可以穩穩妥妥地寄齣去,實際上卻不然,因為那張老舊明信片上,根本沒貼郵票,怎麼能寄得齣去呢?
小鎮郵局的工作人員發現瞭這種情況,將明信片交給老局長。老局長一看,驚覺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驅車帶著明信片前往城裏的郵局,氣喘籲籲地告訴郵務人員說:“雖然這張明信片沒有貼郵票,但內容很重要,無論如何都要送達。”
對方看到內容也嚇瞭一跳,保險起見,還特彆補寫一句:“重要急件,務必送達!”就這樣,明信片被一路從城裏送到瞭市區,接著又送到瞭另一個小城裏,經過好幾天,纔交到中年男子的手中。
臨走前,郵差對中年男子說:“你看,這張明信片雖然忘瞭貼郵票,但因為大傢對你的關心,還是被順利地送到你這裏,上頭還有你母親充滿愛和關心的字跡。有這麼多人在乎你,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邊聽郵差解釋一路來的波摺邊盯著手中的明信片,中年男子還來不及說些什麼,眼眶中的淚就已經掉瞭下來。
人生難免會有一些過不去的時候,而且在絕望時,人常常會誤以為已經走到瞭生命的死鬍同,再也不可能繞齣去。直到事過境遷,迴首纔發現,其實當時打結的不是人生,而是自己的想法。
前陣子,接到一位長輩的電話,當時的她,語氣明顯充滿絕望,還開始交代一些事情。我有些驚訝,就我所知,這位長輩年輕時,日子過得非常辛苦,但堅強好勝的她都一一撐過來瞭,沒道理在她生命進入穩定享福的階段,卻變得想不開。
為瞭厘清問題,我開始詢問她近發生瞭什麼事。聽完之後,內心反倒放下瞭一塊大石頭,因為我發現,眼前的她之所以感到絕望,隻是在想法上一時過不去,而非真的陷入什麼棘手的處境中。再加上,她的個性偏嚮樂觀積極,隻要讓她先訴訴苦,舒緩內心的負麵情緒,再慢慢引導她“看見”生活中的幸福麵,念頭一轉,她就能走齣來瞭。
特彆是當我告訴她:“你有這麼多深愛你的傢人,還有可愛的小孫子,如果你真的發生什麼事,叫他們怎麼辦?或許你自以為解脫瞭,但留給你傢人的卻是一輩子的痛,你捨得這麼對待他們嗎?”
電話那頭的她,開始啜泣瞭起來。在絕望的當下,哭,其實是一件好事。眼淚,是靈魂的語言,也是情緒的重要紓解。哭一哭之後,她的狀態明顯穩定許多。隔天,我再撥電話給她,雖然情緒還是略顯低落,但已經想通很多。
這並不代錶之後的她不會再陷入低潮,但至少她可以藉此瞭解到,絕望的感受和情緒都隻是一時的,隻要能及時找到心靈支柱,就能安然度過。當一個人能夠清楚覺察到,無論是想法還是情緒(情緒通常伴隨想法而生),都像是頭頂上的一朵烏雲,會隨風飄來;當然也會有飄走的時候,就不會輕易被生命中的睏境所擊倒。
要記得的是,當烏雲集結水汽降下一場大雨時,彆忘瞭為自己撐一把傘。或者,找個屋簷躲一躲。真的,等烏雲飄過去,一切又將雨過天晴。
……
序言
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我之前一直以為,很多事情的成敗,都取決於外部環境或者客觀條件,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內心的信念和態度,纔是決定性的因素。書中的一些心理學概念,比如“歸因風格”,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遇到挫摺的時候,是不是總是傾嚮於把原因歸結於外部,而忽略瞭自身可以改變的部分?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理論,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地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固定的觀念,而是讓我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得齣結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對比分析,這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培養它。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改變自己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並且持之以恒地去實踐,就能逐漸看到積極的變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那種溫暖而又堅定的色調,配上“一切都是心理學”這個大大的標題,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遇到瓶頸,或者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根源可能都藏在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裏。這本書的名字,特彆是“信念力”這三個字,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深入探討我們內心深處那些看不見的驅動力,以及它們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現實的。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會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案例,甚至是小練習,來幫助讀者認識到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不知不覺中限製或成就我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審視自己的信念體係,並且在遇到睏難的時候,能夠找到那種內在的力量去突破。特彆是“一切都是心理學”這句話,讓我覺得它可能涵蓋的範圍很廣,從人際關係到個人成長,甚至到事業發展,都可能涉及。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明白,很多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隻需要調整一下看問題的角度,改變一下內心的信念,就能迎刃而解。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很多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或者“命中注定”,都可能隻是我們自己構建齣來的心理模型在作祟。書裏的一些觀點,比如關於“認知偏差”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平時很多時候都會不自覺地陷入某種思維定勢,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一個清晰的框架去識彆它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的闡述,它讓我深刻地理解瞭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夠達成目標,而有些人卻總是感到力不從心。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我嘗試著書裏提到的一些練習,比如刻意去關注積極的可能性,並且在心裏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雖然剛開始覺得有點奇怪,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確實開始變得更加樂觀和有動力瞭。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什麼神奇的“雞湯”,而是非常務實地,從心理學的角度,一點點地剖析瞭我們思維的運作機製,並且給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它讓我意識到,改變的力量,其實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覺察和調整。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在心理學領域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並且善於將這些深刻的理論以一種極具啓發性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對“信念力”這個概念特彆感興趣,我一直覺得,強大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而這本書,恰恰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信念是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運作,以及它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我非常欣賞書中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它不僅僅關注問題,更強調挖掘個體的優勢和潛能。書中提供的許多工具和技巧,比如“感恩日記”和“目標可視化”,我都嘗試在生活中進行實踐,並且收到瞭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心靈的導航儀,它幫助我理清內心的方嚮,驅散迷茫,讓我更加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改變,源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信念,而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喚醒和強化這份信念的絕佳指南。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我原本以為“心理學”這個詞聽起來會很學術,很枯燥,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法。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闡釋得淋灕盡緻。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信念”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決策的分析。我突然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做齣選擇,並不是基於理性的分析,而是受到我們內心深處早已存在的信念的引導。書裏提供的一些練習,比如“信念重構”,讓我有機會去審視那些可能限製我的信念,並且學習如何用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信念來代替它們。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心理學知識,更是在幫助我建立一種更加健康、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它讓我明白,我們並非命運的玩偶,而是自己信念的創造者。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更多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