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 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

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 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 著
圖書標籤:
  • LTE
  • 小基站
  • 優化
  • 3GPP
  • R13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Harri Holma
  • 網絡優化
  • 通信工程
  • 5G演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麥點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41226
商品編碼:2948837725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

定價:119.00元

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15412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討論LTE小基站,從規範到産品再到外場測試結果。●通過大量商用網絡樣本檢驗LTE優化方案。●對3版中的3GPP功能進行瞭解釋。●國際電信業專傢編寫,直接討論3GPP發展、外場測試、産品信息以及芯片設計挑戰。

內容提要


LTE網絡能力隨著小基站(簡稱小站)部署、優化以及新的3GPP功能得到增強。LTE商用網絡正在承擔更高的業務負荷,這需要更為先進的優化手段。盡管小站已經在通信産業內部討論多年,但其實際部署纔剛剛發生。3GPP2版和3版中的新功能進一步提升瞭LTE網絡性能。本書及時地討論瞭LTE小站和網絡優化的相關研發和標準化工作,關注3GPP到3版的演進內容。它涵蓋瞭小站從規範到産品及外場測試結果、3GPP到3版的演進技術,以及LTE優化和從商用網絡中獲得的經驗總結。

目錄


目錄推薦序譯者序原書前言略縮語章概述11��1導言11��2LTE全球部署與終端現狀11��3移動數據業務量增長31��4LTE技術演進31��5LTE頻譜51��6小站部署61��7網絡優化71��83版之後的LTE演進81��9總結8參考文獻9第2章第8版到1版中的LTE及LTE-Advanced102��1導言102��2第8版和第9版LTE102��2��1第8版和第9版物理層102��2��2LTE架構152��2��3LTE無綫協議162��30版和1版中的LTE-Advanced172��3��1載波聚閤182��3��2多入多齣增強212��3��3異構網絡增強的小區間乾擾協調212��3��4協同多點傳輸232��4第8~11版中的UE能力等級242��5總結25參考文獻26第3章2版和3版中的LTE-Advanced演進273��1導言273��2機器類通信273��3增強的CoMP313��4FDD-TDD載波聚閤333��5WLAN無綫交互343��6采用LTE的設備對設備通信373��7單小區點對多點傳輸383��82版UE能力等級393��9總結39參考文獻40第4章2版和3版中的小站增強414��1導言414��2小站及雙連接原理414��3雙連接架構原理424��4雙連接的協議影響434��5雙連接的物理層影響和無綫鏈路監測454��6其他的小站物理層增強474��6��1用於LTE下行的256QAM474��6��2小站開關切換和增強的小區發現484��6��3帶有小站開關的節能功能504��6��4eNodeB之間的空口同步504��73版的增強514��8總結51參考文獻51第5章小站部署方案525��1導言525��2小站驅動力525��3網絡架構方案535��4頻率使用565��5小站位置的選擇575��6室內小站595��6��1分布式天綫係統595��6��2Wi-Fi和飛站605��6��3飛站的架構615��6��4推薦635��7成本方麵635��7��1宏網絡的擴展635��7��2室外型小站645��7��3室外皮站簇645��7��4室內負荷分擔645��8總結65參考文獻65第6章小站産品666��1導言666��23GPP的基站類彆666��3微站676��4皮站696��5飛站716��6低功率遠端射頻頭736��6��1為室內應用設計的遠端射頻頭可選方案746��7分布式天綫係統756��8Wi-Fi集成756��9無綫迴傳設備776��10總結78參考文獻78第7章小站乾擾管理797��1導言797��2分組調度方案807��3增強的小區間乾擾協調847��3��1概念描述847��3��2性能和算法877��4增強的協同多點(eCoMP)967��5協同多點(CoMP)1007��6總結103參考文獻104第8章小站優化1068��1導言1068��2異構網絡移動性管理1068��3帶有雙連接的站間載波聚閤1108��3��1采用站間載波聚閤的用戶數據速率1108��3��2帶有雙連接的移動性1148��4超密集網絡的乾擾管理1188��4��1超密集網絡的特徵1188��4��2主動時域小區間乾擾協調1198��4��3應激的基於載波的小區間乾擾協調1218��5采用小站開關的節能1238��6多廠商宏站和小站1248��7總結125參考文獻126第9章小站部署經驗1279��1導言1279��2運營商的小站部署動機1279��3小站挑戰及解決方案1289��4小站部署的經驗總結1299��5安裝方麵的考慮1329��6小站案例研究舉例1339��6��1站址解決方案和迴傳1339��6��2覆蓋及用戶數據速率1339��6��3宏站分流及容量1359��6��4網絡統計中的KPI1359��6��5移動性能1379��6��6參數與射頻優化1389��7總結1380章LTE非授權頻譜13910��1導言13910��2非授權頻譜13910��3操作環境14010��4采用LTE非授權頻譜的動機14110��55GHz頻帶共存的關鍵需求14210��6LTE非授權頻譜原理14310��7非授權頻帶上的LTE性能14410��8共存性能14510��95GHz頻帶的LTE覆蓋14810��10標準化15010��11總結151參考文獻1511章LTE宏站演進15311��1導言15311��2網絡輔助乾擾消除15311��3天綫陣列技術的演進15811��4天綫陣列的部署場景16111��5LTE支持的Massive-MIMO16311��5��1基於扇區化(垂直)的方法16411��5��2基於互易性的方法16511��6LTE多天綫的進一步標準化16611��73版的先進接收機的增強16811��8總結169參考文獻1692章LTE關鍵性能指標優化17012��1導言17012��2關鍵性能指標17012��3物理層優化17112��4呼叫建立17412��4��1接入建立17612��4��2RRC連接建立18212��4��3E-RAB建立18712��5E-RAB掉話19012��5��1切換性能19212��5��2UE觸發的RRC連接重建19412��5��3eNodeB觸發的RRC連接重建19912��6切換和移動性優化20112��7吞吐量優化20412��7��1MIMO多流使用的優化20612��8高速火車優化21412��9網絡密度基準分析21812��10總結219參考文獻2193章容量優化22013��1導言22013��2大事件中的業務特徵22113��3上行乾擾管理22513��3��1PUSCH22713��3��2PUCCH23413��3��3RACH和RRC建立成功率23513��3��4集中式RAN23713��4下行乾擾管理23913��4��1PDSCH24013��4��2物理下行控製信道24513��5信令負載以及連接用戶數規劃24813��5��1信令負載24813��5��2RRC連接狀態用戶25013��6負載均衡25413��7容量瓶頸分析25413��8總結260參考文獻2604章VoLTE優化26214��1簡介26214��2LTE智能手機的語音解決方案26214��3電路交換迴落方案26314��3��1基本概念26314��3��2CSFB呼叫建立時間,轉換到目標RAT26514��3��3CSFB呼叫建立成功率27114��3��4CSFB呼叫後返迴LTE係統27114��4LTE語音27614��4��1建立成功率及掉話率27714��4��2TTI綁定和RLC分段27914��4��3半持續調度28114��4��4分組綁定28314��4��5帶有無綫準備過程的重建28314��4��6VoLTE語音質量28414��5單待無綫語音呼叫連續性29014��5��1信令流29014��5��2性能29414��6總結299參考文獻2995章層間移動性優化30015��1導言30015��2層間空閑狀態移動性和測量30015��2��1初始小區選擇和UE駐留在一個小區的低準則30115��2��2小區重選準則的總結30215��2��3空閑狀態測量30415��3層間連接狀態測量31015��4針對覆蓋受限網絡的層間移動性31515��4��1基本概念31515��4��2將吞吐量目標映射為SINR、RSRQ和RSRP31815��4��3層間移動示例#1(不同優先級不同帶寬的LTE層)32515��4��4層間移動示例#2(相同優先級相同帶寬的LTE層)33215��5針對容量受限網絡的層間移動性33415��5��1通過移動閾值的靜態負載均衡33615��5��2通過eNodeB算法的實現動態負載均衡33915��6總結341參考文獻3416章智能手機優化34216��1導言34216��2LTE網絡中的智能手機業務分析34216��2��1數據量和不對稱性34216��2��2業務相關的信令34416��2��3移動性相關的信令34416��2��4用戶連接性34516��3智能手機功耗優化34616��3��1下行載波聚閤的影響34616��3��2非連續接收的影響34816��4智能手機操作係統35216��5消息類應用程序35316��6流媒體類應用程序35416��7LTE語音35516��7��1VoLTE係統架構35616��7��2VoLTE性能分析35716��7��3待機性能36516��7��4網絡負載以及無綫質量的影響36616��8智能手機電池、基帶以及射頻設計36816��8��1電池容量的趨勢36816��8��2蜂窩芯片功耗的趨勢37016��8��3小站對於智能手機功耗的影響37316��9總結381參考文獻3827章對LTE演進和5G的展望38317��1導言38317��23版之後LTE-Advanced的進一步演進38317��3麵嚮5G38517��45G頻譜38617��55G的關鍵無綫技術38717��6期望的5G時間錶38917��7總結391參考文獻391縮略語

作者介紹


Dr.Harri Holma是諾基亞網絡公司首席工程師,專注於UMTS/HSDPA性能研究。著有“WCDMA for UMTS”“LTE for UMTS”等書,業界專傢。Antti Toskala是諾基亞網絡公司高級標準化經理,HSDPA首席架構師。著有“WCDMA for UMTS”“LTE for UMTS”等書。

文摘


序言



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 精雕細琢,網優智慧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深入剖析瞭LTE(長期演進)小基站(Small Cell)優化的核心技術與前沿進展,以3GPP R13標準為關鍵節點,係統性地梳理瞭小基站技術從誕生、發展到成熟演進的脈絡,為讀者呈現瞭一幅全麵而精細的網絡優化畫捲。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憑藉其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深厚積纍與前瞻洞察,將復雜的技術原理與實際應用場景巧妙融閤,為通信工程師、網絡規劃者、研發人員以及對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感興趣的專業人士,提供瞭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指南。 第一章:LTE小基站的基石——技術原理與發展現狀 本章奠定瞭全書的技術基礎。首先,我們將時間迴溯,深入探討LTE(長期演進)技術的基本原理。這包括其核心的網絡架構,如EPC(Evolved Packet Core)與eNodeB(evolved NodeB)的協同工作,以及OFDM(正交頻分復用)和MIMO(多輸入多輸齣)等關鍵空口技術如何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在理解LTE基礎之上,我們將重點聚焦於“小基站”的概念。不同於傳統的宏基站,小基站以其低功率、小覆蓋、易部署的特性,在密集城區、室內場景、熱點區域等傳統宏基站覆蓋薄弱或容量不足的區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將詳細闡述小基站的分類,例如微基站(Microcell)、微微基站(Picocell)、飛毛腿基站(Femtocell)等,並分析它們各自適用的場景和部署優勢。 接著,本章將梳理小基站技術的發展曆程,重點關注其在3GPP標準演進中的地位。從早期為瞭補充宏基站覆蓋而提齣的概念,到逐步演進成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流量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技術,小基站的演進之路充滿瞭技術革新與市場驅動。我們將迴顧LTE Release 8、Release 9等早期版本在支持小基站方麵的嘗試,以及這些嘗試為後續發展奠定的基礎。此外,本章還將對當前小基站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包括全球主要運營商的部署策略、設備商的技術進展以及小基站生態係統的構建情況,為讀者構建一個宏觀的産業認知。 第二章:LTE小基站性能提升的驅動力——關鍵技術解析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技術解析部分,將圍繞小基站的性能提升,深入探討一係列關鍵技術。 載波聚閤(Carrier Aggregation, CA)的引入與優化: 載波聚閤是LTE-Advanced(LTE-A)的核心技術之一,它允許用戶設備(UE)同時連接多個載波,從而顯著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頻譜利用率。本書將詳細介紹載波聚閤的原理,包括同帶、帶內和帶間聚閤等模式,並著重分析其在小基站場景下的應用。例如,如何利用載波聚閤有效整閤小基站提供的不同頻譜資源,實現更高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在小基站部署中,如何對載波聚閤參數進行精細化配置,以避免乾擾並最大化性能。 多天綫技術(MIMO)在小基站中的應用與增強: MIMO技術通過增加天綫數量,實現空間復用和分集增益,是提升LTE係統容量和覆蓋的重要手段。本書將深入探討MIMO在小基站中的應用,包括2x2 MIMO、4x4 MIMO等配置,以及其在不同小基站部署場景下的優化策略。此外,還將介紹一些先進的多天綫技術,如大規模MIMO(Massive MIMO)與小基站的結閤,以及波束賦形(Beamforming)技術如何幫助小基站實現精準的用戶覆蓋,降低乾擾,並提升信號質量。 小區內和跨小區乾擾協調(Interference Management): 小基站部署密度高,容易産生小區間和小區內的乾擾,這嚴重影響網絡性能和用戶體驗。本章將係統性地介紹各種乾擾協調技術,包括: 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從宏觀層麵協調相鄰小區間和宏基站與小區間的小區選擇、資源分配等,例如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R) 等策略。 eICIC(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更精細化的乾擾協調技術,例如 Almost Blank Subframe (ABS) 等,用於減少在特定時域或頻域內的乾擾。 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多個基站協同為用戶提供服務,進一步提高邊緣用戶的吞吐量和信號質量。本書將詳細分析CoMP的不同方案,如DPS(Dynamic Point Selection)、DCI(Dynamic Compression of Inter-cell)等,並探討其在小基站網絡中的部署挑戰與優化方法。 動態資源分配與調度算法:結閤小基站的特性,介紹適用於密集部署場景下的動態資源分配和調度算法,以最大化頻譜效率和用戶吞吐量。 異構網絡的協同(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優化: 小基站通常與宏基站共同構成異構網絡。本章將深入探討宏基站與小基站之間的協同工作,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策略實現網絡負載均衡、用戶切換優化、覆蓋互補等目標。這包括: 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設計閤理的切換策略,確保用戶在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間的平滑切換,避免掉話和卡頓。 負載均衡(Load Balancing):將流量從擁擠的宏基站分流至負載較輕的小基站,從而提升整體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 覆蓋優化(Coverage Optimization):利用小基站填補宏基站的覆蓋盲區,或在熱點區域提供增強覆蓋。 第三章:3GPP R13標準下的小基站演進 本章將聚焦於3GPP R13(Release 13)標準,深入剖析其為LTE小基站帶來的關鍵演進和新增特性。R13是LTE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在多項關鍵領域為小基站的性能提升和應用擴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eLAA(enhanced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與NR-U(NR in Unlicensed Spectrum):R13在 unlicensed spectrum(非授權頻段)上的演進是小基站發展的重要方嚮。本書將詳細介紹eLAA技術,它允許LTE在Wi-Fi等常用的非授權頻段上進行部署,與授權頻段協同工作,從而極大地拓展瞭可用頻譜資源,為小基站提供瞭更廣闊的部署空間。同時,本章還將預見性地介紹R13中為5G NR(New Radio)在非授權頻段的部署奠定的基礎(NR-U),為讀者理解未來小基站的發展方嚮提供前瞻性視角。 麵嚮小基站的信道狀態反饋(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優化: R13在CSI反饋方麵進行瞭多項改進,特彆關注小基站場景下的效率提升。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優化,例如更靈活的CSI報告機製,以及如何利用更精細的CSI信息來提升波束賦形、載波聚閤和乾擾協調的性能,從而使小基站能夠更有效地適應復雜的傳播環境。 終端能力(UE Capability)的演進對小基站的影響: R13標準也同步更新瞭終端的能力要求,這些演進對小基站的設計和性能配置産生瞭直接影響。本書將探討R13中與小基站相關的終端能力特性,例如對更高階調製方式、更多MIMO層、更寬聚閤帶寬的支持等,並分析這些能力如何被小基站充分利用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IoT(Internet of Things)場景下的低功耗小基站解決方案: 隨著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低功耗、廣覆蓋的小基站解決方案成為新的需求。R13標準也開始為IoT通信提供支持,例如NB-IoT(Narrowband IoT)和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本書將探討這些技術與小基站的結閤,分析如何通過低功耗小基站實現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以及相應的網絡部署和優化挑戰。 第四章:LTE小基站的部署與優化實踐 本章將視角從技術原理轉移到實際部署與優化操作層麵,為讀者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小基站的選址與規劃: 詳細闡述小基站的選址原則,考慮因素包括用戶密度、業務需求、室內外場景、現有基礎設施等。介紹常用的網絡規劃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覆蓋和容量規劃。 小基站的性能評估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定義: 明確小基站性能評估的關鍵指標,如覆蓋率、吞吐量、用戶體驗速率、掉綫率、切換成功率等。介紹如何通過實時監測和離綫分析來評估小基站的性能,並與網絡目標進行對比。 參數配置與調優策略: 針對小基站部署中常見的參數配置問題,如功率控製、調度策略、切換參數、乾擾協調參數等,提供詳細的配置建議和調優方法。結閤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根據網絡狀態和業務需求,對參數進行精細化調整,以達到最佳的網絡性能。 故障排查與問題解決: 總結小基站部署和運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例如覆蓋盲區、信號乾擾、切換失敗、設備故障等,並提供相應的故障排查思路和解決方案。 第五章:麵嚮未來的展望——5G NR與小基站 本章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LTE小基站技術演進到5G NR(New Radio)的趨勢,以及5G時代小基站將扮演的角色。 5G NR的小基站架構與關鍵技術: 介紹5G NR的核心技術,如大規模MIMO、波束賦形、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並分析這些技術如何應用於5G小基站,以實現超高速率、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目標。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和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場景下的小基站應用: 探討5G小基站如何服務於mMTC和URLLC等新的應用場景,例如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以及需要具備哪些關鍵能力。 小基站生態係統的發展趨勢: 分析未來小基站市場的格局,包括不同類型小基站的演進方嚮、虛擬化/軟件化小基站(vRAN/Cloud RAN)的發展、以及與Wi-Fi的融閤趨勢。 開放式小基站(Open RAN)與小基站的融閤: 探討開放式小基站(Open RAN)的興起對小基站部署模式和産業生態帶來的影響,以及其與傳統小基站的融閤發展趨勢。 結語 《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是一部集理論深度、技術廣度和實踐價值於一體的專業著作。它不僅為讀者提供瞭對LTE小基站技術全麵而深入的理解,更指明瞭其未來發展方嚮。通過對3GPP R13標準的細緻解讀,本書幫助讀者掌握瞭當前最新的小基站優化技術,並為迎接5G時代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無論是希望深入理解小基站技術原理,還是尋求提升網絡性能的實踐方法,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通信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特彆是那些能夠直接影響到移動網絡性能和用戶感知的重要技術。《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LTE小基站優化這一關鍵領域的機會。在4G網絡日益飽和,而5G建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對現有LTE網絡的精細化優化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而小基站的引入更是為網絡容量和覆蓋帶來瞭新的可能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全麵梳理3GPP R13標準中與小基站相關的各項技術特性,比如它可能深入探討的載波聚閤、MIMO技術在小基站場景下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智能化的切換和負載均衡策略來提升網絡的整體效率。我希望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能夠憑藉其深厚的專業功底,為我們解讀這些復雜的概念,並可能提供一些關於性能評估和故障排除的實用技巧。對於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能夠幫助我理解和掌握未來通信技術演進脈絡的重要窗口。

評分

作為一個通信行業的從業者,我深知網絡優化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移動通信領域。當《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這本書的齣現時,我毫不猶豫地將其列入瞭我的必讀清單。這本書的題目就明確指齣瞭其核心內容,即LTE小基站的優化,並且特彆聚焦於3GPP R13這個重要的演進版本。我非常有興趣瞭解在這個版本中,小基站的技術有哪些突破和改進,例如在乾擾協調、資源管理以及用戶體驗提升方麵,R13又帶來瞭哪些新的解決方案。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小基站的部署規劃、站間乾擾的抑製方法,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參數調整來達到最佳的網絡性能。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es)在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他自己在實際網絡優化項目中的經驗和心得,例如如何處理LTE小基站與現有網絡的兼容性問題,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指導優化決策。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將體現在它能夠提供實實在在的指導,幫助我們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

評分

我最近一直對下一代通信技術,特彆是5G背後的演進路綫非常感興趣,但市麵上關於這方麵深入探討的書籍卻寥寥無幾。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解答我對LTE小基站優化,特彆是從3GPP演進到R13這一階段的技術細節的書籍。我看到《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這本書的標題,感覺它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小基站的部署策略、乾擾管理以及與宏基站的協同優化等核心問題。在4G嚮5G過渡的關鍵時期,對小基站的理解和優化能力至關重要,這本書似乎提供瞭深入的洞察。我對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在通信領域的研究成果早有耳聞,他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無疑會為這本書增添極大的分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解釋R13標準下的技術變化,更能提供一些實際的優化案例和方法論,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日益增長的移動數據需求和復雜的網絡環境。這本書的齣版,對我這樣渴望在通信技術前沿保持敏銳度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重要的精神食糧。

評分

我一直對無綫通信技術的精妙之處著迷,尤其是那些能夠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效率的技術。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時,我的眼睛立刻就被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標題精準地觸及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小基站的優化。在當前密集部署的網絡環境下,小基站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優化,以最大化其性能並減少潛在的乾擾,是工程師們麵臨的巨大挑戰。我特彆好奇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是如何在3GPP R13這個關鍵版本中,深入剖析小基站技術發展的。我猜測書中會涉及許多關於信道狀態反饋、調度算法、波束賦形以及多點協作等方麵的先進技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理論框架,並輔以詳實的圖錶和實例,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地理解小基站的優化原理和實現細節。對於正在從事相關研發工作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本能夠指導我解決實際問題的寶貴參考書。

評分

我在通信領域工作多年,見證瞭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從2G到4G,再到如今蓬勃發展的5G。其中,LTE技術的成熟和演進一直是我的關注焦點。我最近正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剖析LTE小基站優化技術,特彆是3GPP R13標準演進的書籍。《正版新書--LTE小基站優化:3GPP演進到R13》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吸引瞭我。小基站的引入極大地改變瞭移動網絡的部署模式,並帶來瞭新的挑戰和機遇。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LTE小基站的技術原理,包括其在容量提升、覆蓋增強以及網絡韌性方麵的作用。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3GPP R13標準中針對小基站的關鍵技術,例如增強的乾擾協調機製、更靈活的資源調度策略,以及在室內覆蓋和熱點區域優化方麵的創新。我非常期待作者哈裏·霍爾馬(Harri Holma)能夠憑藉其在通信領域的豐富經驗,為讀者帶來深入淺齣的講解,並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分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小基站相關的各種優化技術。對於我這樣追求技術深度和實踐指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