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解析
定价:28.00元
作者:周小文著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35407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30年历史上的7个夺目亮点
一、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让人兴奋不已说起
二、30年历史上的7大步
三、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确定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章 审时度势把握形势
一、历次全会都注意分析形势
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变化
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第三章 思想大解放推进经济大发展
一、必须紧紧跟上时代
二、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
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第四章 决策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尊重群众的精神
二、问计天下
三、集体智慧与个人贡献
第五章 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当代思想史上的无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体系
第六章 新形势下的农村包围城市
一、中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
二、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
三、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四、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
第七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艰难而辉煌
一、破除长期计划经济的坚冰
二、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三、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
第八章 民主政治揭开新篇章
一、中国政治充满新气象
二、法治国家与法治精神
三、利益调整与社会稳定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
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让经济和社会两条腿齐步走
三、着力解决“所教所得所医所养所居”问题
第十章 党的建设决定事业的成败
第十一章 历史的经验就是大智慧
第十二章 改革的再起步、再远航
附录:历届三中全会文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说,初看之下有些朴实过头了,那种传统的政治经济类书籍的版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厚重的理论和晦涩的术语。然而,一旦翻开扉页,深入阅读正文,那种朴实感反而成了一种可靠的基调。作者显然没有沉溺于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图表堆砌,而是选择了一种直截了当、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风格,尤其在梳理那些跨越数十年、牵动无数政策细节的历史节点时,显得尤为珍贵。我尤其欣赏它在梳理每一次全会决议时,对于政策前因后果的细致勾勒,那种仿佛亲历者般的冷静客观,使得即便是对宏观经济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每一次重大转向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博弈。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排列,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地图,标明了关键的岔路口以及通往不同方向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国家发展脉络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具结构性的认知框架。这种清晰度,对于理解当前仍在延续的许多政策的“基因”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样习惯了碎片化信息输入的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慢阅读”回归。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去消化那些需要背景知识铺垫的段落,但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作者对于专业术语和政策代号的解释,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持了专业性,又没有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长期被简化或忽略的细节的挖掘。例如,对特定区域试点政策的分析,或者是对某一领域改革初期遭遇的体制内阻力的侧面描写,这些“毛细血管”层面的细节,恰恰是构建宏大叙事的基础。它们揭示了政策执行中常有的“温差”,即中央决策与基层实际之间的动态博弈。这种对微观层面的关注,使得整本书的分析不再悬浮于空中,而是有了坚实的泥土气息,读起来让人感觉更加真实和可信。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力作,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梳理了既有的历史事实,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改革进程的“分析工具箱”。读完合上书本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当前经济新闻或政策动向的视角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口号,而是会下意识地去追溯:“这个提议的‘历史渊源’在哪里?它试图解决的是哪一次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激发,是任何一本优秀历史解读类书籍的最高成就。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了可以被当代人理解、借鉴和批判的知识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史有严肃求知欲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参照系。它不是终点,但绝对是一个极佳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其极强的“去魅”能力。它没有将那些历史时刻浪漫化,也没有将其简化为简单的成功学案例。相反,它将焦点放在了决策桌前那些微妙的权衡与妥协上。举例来说,对于某一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描述,作者并未止步于宣布了什么新政策,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张力,以及最终方案是如何在多方拉锯中艰难形成的。这种对“过程”的重视,远比只看“结果”要有价值得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当时做出决定的人所面临的巨大信息不对称和压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历史性的共情训练。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引用数据和史料时采取的克制态度,它不强行灌输某种预设立场,而是将材料摆在你面前,引导你去得出审慎的结论。这使得全书的论述具有一种罕见的学术厚度和说服力,不像某些宣传性读物那样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而是致力于还原那个时代决策的真实复杂性。
评分从结构安排上来看,这本书的编排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敏感度和宏观视野。它没有将历次三中全会孤立地看待,而是巧妙地设置了贯穿始终的几条“暗线”,比如要素市场的改革进程、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演变。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者都会回溯前一阶段留下的“历史遗产”,从而解释当前决策的必然性或紧迫性。这种“承上启下”的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我个人非常欣赏它对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语境”的区分。例如,八十年代初期的探索性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深化改革,其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非常到位地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时代特征,避免了一概而论的通病。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穿梭在复杂的历史迷宫中,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让你时刻明白自己身处何种历史坐标系之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