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伪码体制引信概论
定价:68.00元
作者:涂友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77507
字数:
页码:1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伪码体制引信概论》是一本关于伪码体制引信及其特征参数提取与干扰效果评估研究的专著。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连续波伪码体制引信和脉冲伪码体制引信的工作机理及其性能,重点阐述了三种典型伪码体制引信(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伪码调相与正弦调频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信号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压制性和欺性干扰对这三种引信的干扰效果,分析了影响其干扰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干扰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接收机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该引信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伪码体制引信概论》的研究结果为伪码体制引信对抗双方在提高干扰、抗干扰能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伪码体制引信概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对抗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对抗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及外状况
1.2 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 信号参数提取技术
1.4 干扰技术
1.5 干扰效果研究概况
1.6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2章 连续波伪码体制引信
2.1 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
2.2 伪码调相与正弦调频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
2.3 伪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
第3章 脉冲伪码体制引信
3.1 伪码调相与脉冲多普勒复合引信
3.2 伪码调相与正弦调频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
3.3 伪码调相与伪脉位调制复合引信
第4章 典型伪码体制引信信号参数提取
4.1 引言
4.2 伪码体制引信信号参数提取相关知识
4.3 基于ZAM分布的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信号参数提取
4.4 基于ZAM分布的PRCPM-SFM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信号参数提取
4.5 基于ZAM分布的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信号参数提取
第5章 典型伪码体制引信干扰效果分析
5.1 概述
5.2 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压制性干扰效果分析
5.3 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欺性干扰效果分析
5.4 PRCPM-SFM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压制性干扰效果分析
5.5 PRCPM-SFM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欺性干扰效果分析
5.6 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压制性干扰效果分析
5.7 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欺性干扰效果分析
第6章 典型伪码体制引信干扰效果评估研究
6.1 概述
6.2 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干扰效果评估
6.3 PRCPM-SFM复合调制连续波引信干扰效果评估
6.4 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干扰效果评估
第7章 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干扰实验
7.1 概述
7.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干扰仿真实验
7.3 基于实验干扰机系统的伪码调相连续波引信干扰实验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伪码体制引信概论》:
的出现必然导致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出现,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一种新的干扰技术产生,而新的干扰技术又必然促进新的抗干扰技术的产生,引信的干扰与抗干扰作为一对对立统一体,正是在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同发展的。原则上,没有干扰不了的,也没有对抗不了的干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引信对抗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对抗技术的研究中。美国是先开展对抗技术研究的国家,先后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引信干扰机,前苏联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当今的俄罗斯继续在对抗领域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在引信对抗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今,的干扰与抗干扰,同雷达、制导与通信系统的干扰与抗干扰构成了四大电子对抗领域,成为电子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体制引信的不断涌现,现代的引信对抗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了使设计出来的引信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各种干扰中正常工作,引信设计方总是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抗干扰措施以提高引信的抗干扰性能;为了保护己方目标和人员的安全,把损失降到低限度,干扰方总会想方设法采用新型干扰装备和干扰技术去提高干扰机的干扰能力,实现对引信的有效干扰。对干扰方而言,主要关心干扰对引信是否有效,或者效果如何;而引信方则关心其在干扰条件下引信的工作能力,或者其对干扰的抵御能力。实际上,二者可以统一到一个问题上,那便是干扰效果评估问题,对抗双方都希望清楚地知道“干扰效果”,以便采取对策。在电子对抗领域,干扰效果是指实施电子干扰后,对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电子设备或人员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破坏效应的总和,而干扰效果评估是对实施电子干扰后,所产生的干扰、损伤或破坏效应的定性或定量地评价。早期的干扰效果评估主要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一般把干扰强度分为三级: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严重干扰。很显然,早期定性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给出的评估结果有些过于笼统,已不能满足引信对抗双方对“干扰效果”了解的需要。对抗双方都希望对干扰效果有更深刻的了解,要求定量化的评估结果。引信干扰效果评估是引信对抗技术研究、引信对抗装备论证、研制、试验鉴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客观、准确和定量地评价引信对抗装备对各类引信的干扰效果,是引信对抗双方在科研、生产、试验、使用等环节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面对复杂主题也能保持一种持续的求知欲。它不像有些同类书籍那样,读到一半就会因为信息的密度过大而感到窒息,反而更像是一次循序渐进的知识探索之旅。作者在章节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巧妙,总能自然地将前一节的内容自然地引向下一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个紧密的知识网络。这种行文的节奏感,对于需要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读完整个体系后,我感觉对整个领域的主流框架和发展趋势有了非常清晰的脉络感,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可以灵活调用的知识结构。这是一本真正有“内功”的书,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光是放在书架上就显得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印刷清晰,字号排版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它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采用了非常清晰的逻辑结构,从宏观的背景介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理论模型。初读时,我会特别留意它对概念的界定,通常这类专业书籍的入门章节会定下整个理解的基调,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历史沿革和技术演进的部分,作者的叙述流畅自然,让人仿佛在听一位资深专家娓娓道来,而不是枯燥地背诵知识点。这种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阅读下去的动力,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个章节会揭示怎样的奥秘。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被其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折服。专业书籍的价值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处理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图表的绘制质量,还是公式标记的规范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具有多重解释可能性的专业术语时,总是给出清晰的上下文界定,避免了因术语歧义带来的理解偏差。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文献时的严谨态度,每一处关键论断后面都有明确的出处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对于需要进行二次研究或者撰写报告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学术规范是进行深入探究的有力保障,让人倍感信赖。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表达风格,可以说是兼具了学术的严谨性和科普的易懂性,这在专业文献中是比较难得的平衡。我发现作者在解释那些极其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原理时,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比喻或者一个恰当的实例来辅助说明。比如,在解析某个关键算法的性能瓶颈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公式的极限分析,而是先构建了一个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为什么需要改进”以及“改进方向在哪里”。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虽然有相关背景知识但尚未完全掌握该领域尖端细节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其中关于系统级优化策略的那一章,我感觉自己对以往处理过的某些设计难题忽然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那是知识点被系统化整合后的豁然开朗,而不是零散信息的堆砌。
评分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更大量地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实践案例。我注意到在对比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时,作者的态度非常客观中立,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基于严格的性能指标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剖析。这使得全书的结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借鉴其中的思路。特别是章节中穿插的那些“专家提示”或者“注意事项”栏目,往往直指核心痛点,像是经验老道的师傅在耳边提点,避免了新手在实践中容易陷入的误区。这种对实践层面的关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淀,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教科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