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现代汉语词典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著
定价:109元
ISBN号:978710012450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09-01
印刷时间:2016-09-01
版次:7
印次:561
开本:32开
页数:1799
这本工具书真是太给力了,我这半年来在写作上的进步,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前阵子我还在为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模糊的词语感到困扰,比如“霎时”和“俄顷”,到底哪个更书面化?又比如“倡导”和“提倡”,细微的语感差别总让我拿不准。翻开这本工具书,那种清晰、精准的解释简直像一盏明灯。它不仅仅罗列了同义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词义的侧重、使用语境和搭配禁忌。我记得有一次校对一篇古籍整理稿件,里面有个生僻的古代用法,我原以为是笔误,结果查阅后发现,原来是现代汉语中已经极少使用的引申义,幸好有这本词典作为最后的“定海神针”,不然我的学术声誉恐怕要受损。它的排版也做得极好,查询效率很高,不像有些老旧词典,查找起来像大海捞针,光是找到那个词条就要费一番周折。这本词典的收录量和权威性,让它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语言圣经”。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字极其敏感的普通读者,说白了,我就是那种看到错别字会浑身不舒服的人。过去我总觉得,日常交流用不着这么较真,但接触的书籍多了,发现自己对很多基础词汇的理解其实是停留在“大致知道”的层面,而非“准确掌握”。这本词典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举个例子,关于一些量词的用法,比如“一撮”、“一撮而就”中的“撮”,如果不查阅,我可能永远不会去深究它背后精确的量度概念。这本书的例证非常丰富,而且选取的例句都非常地道、自然,让人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汉语的优美和规范。它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我日常阅读和写作的质量,让我的表达更加精准有力,不再是那种“差不多就行”的随意状态。
评分说实话,我买很多工具书都是因为“冲动消费”,买回来后束之高阁,过一阵子就忘了它的存在。但这本书,我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尤其是在处理那些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比如我偶尔会参与一些法律文书的审阅工作,那对措辞的要求简直是吹毛求疵,一个词的细微偏差可能导致整个条款的理解出现偏差。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些新近出现的、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复合词的解释,这本新版词典的更新速度和包容性非常令人称赞。很多网络热词或者新兴行业术语,一些旧版词典压根儿不收录,查了也白搭。但这部第七版,在保持传统权威性的基础上,明显注意到了语言的鲜活生命力,对新词的收录既审慎又及时。这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过去的语言宝库,更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语言指南针。它的严谨性毋庸置疑,但那种“与时俱进”的务实态度,才是我真正离不开它的关键原因。
评分我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对于语言的“形神兼备”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翻译最怕的就是“望文生义”或者“死译”,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负载性的汉语词汇。这本书在解释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时,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处理。它不像有些词典那样,只给出一个生硬的英文对译就草草了事。相反,它会细致地勾勒出这个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语境下的细微情感色彩和文化意象。比如,关于“禅意”这类词汇的解释,它不仅仅是学术性的定义,更像是一种对东方哲学精髓的初步导引。对于我这样的译者来说,理解了词语的“根”,才能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切的“枝叶”。此外,对于那些罕见的、带有古白风格的表达,它的释义也清晰透彻,帮助我迅速把握原文的语感,而不是在字典中迷失方向。
评分我喜欢收藏工具书,但很少有能让我心甘情愿把它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的。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任感。但真正让我持续使用的,是它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词语时的那种平衡感。语言是流变的,规范与灵活之间总有一条微妙的界限。这部词典很巧妙地处理了这种张力,它在坚守规范的同时,也认可了语言的活力和演变趋势。它没有因为追求绝对的“新”,而抛弃了对经典的尊重。我特别欣赏它在收录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词汇时,能够客观地描述其褒贬倾向,这对于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语境至关重要。每次合上它,都有一种充实感,知道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扎实、权威的基础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