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拳治病之奥秘
定价:25.00元
作者: 雨宫隆太,桥逸郎,袁镇澜,陈彦克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0949428
字数: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日本专家太极拳研究系列之二:太极拳治病之奥秘》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等角度,对太极拳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用太极拳来治疗许多常见疾病,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记录、分析、统计,终拿出可靠的“数字”来证明太极拳治病的显著效果,这就是“科学根据”。全书所披露的内容很有说服力,它对中国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读者可以从书中获得大量的太极拳健身治病的科学知识,对多年练习太极拳并喜欢思考的人也许会起到“恍然大悟”的作用。
目录
章  太极拳可以防止老人“跌跤”
一、防止跌跤需培养腿部三种力量
(一)支撑体重的力量
(二)两腿向上的力量
(三)保持平衡的力量
(四)提升腿部三种力量的办法
※专门训练之一太极拳后退步
二、太极拳能防治腰部伤痛
(一)腰椎的运动
(二)保护腰椎的呼吸方法
三、太极拳可以强化膝关节
(一)增强腿骨质量
(二)防治膝关节变形
※专门训练之二膝关节运动
第二章  防治生活习惯病
一、“死亡”四大诱因
二、太极拳治疗疾病的事例说明
(一)高血压
※专门训练之三“缓息”呼吸法
(二)高血脂
(三)内脏脂肪症候群
(四)肥胖症
(五)糖尿病
(六)慢性闭塞性肺病
(七)增强心肺功能
(八)促进血液循环
(九)提升消化能力
(十)症
(十一)癌症
(十二)“帕金森”症
(十三)“脑中风”的康复治疗
(十四)其他病症
第三章  用太极拳提高大脑活力
一、太极拳能增强记忆力
二、提高“海马”的机能
※专门训练之四三种“丹田”功法
第四章  太极拳可以创造良好心境:心与身的关系
(一)古代哲学家们喜爱运动
(二)脑内物质的“三权分立”
(三)保持宁静的心境
(四)心境与呼吸密切关联
※专门训练之五“甩手”练习
第五章  太极拳其他优点:应用自在的太极拳
(一)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也可学习
(二)“站立”姿势很重要
(三)老人也需要力量练习
(四)躯干运动的好处
(五)代替医疗
第六章  如何练习太极拳:练习的次数与时间
(一)如何练习
(二)每周练习3次较好
(三)什么时间练习适宜
第七章  太极拳相关知识
(一)气功与太极拳的区别
(二)武术与健身的区别
(三)练习不宜用音乐
(四)少年儿童不宜练习太极拳
第八章  太极拳入门知识:初学者须知
(一)目的要明确
(二)自学难成功
(三)找到好老师
(四)选择好教室
(五)重视学理论
附: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全图
一、背景介绍
二、24式太极拳动作连续图
作者介绍
雨宫隆太,1947年出生,日本山梨县人,医学博士。20多岁开始跟小暮武秀师范学习空手古武道,并听从师命,着手对空手道进行现代医学方面的研究。40岁后开始学习杨名时太极拳,并学习“调和道呼吸法”,受到带津良一、长允也等两位老师的指导。任NPO法人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咨询会议委员,杨名时太极拳师范,日本空手道琉球古武道真光流拳生会师范,筑波大学临床教授,杏林大学客座教授,东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呼吸器学会指导医师,第29届日本呼吸器内视镜学会会长。
  
  桥逸郎,1954年出生,爱知县人。长期以来对太极拳理论与技术为中心的中家拳进行研究。日本中部学院大学短期大学部社会福利学科教师。NPO法人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咨询会议委员,杨名时太极拳师范,日本中部内家拳研究会代表,半田市健康太极拳协会代表,爱知县武术太极拳联盟理事。
  
  袁镇澜,男,1949年6月出生,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人。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武术科研委员会常务理事,温州市武术协会主席,温州大学武术研究所所长,享受“特殊津贴”,获“中国体育荣誉奖章”。曾多次担任全国散打比赛的裁判长、仲裁等,多次到国外进行武术文化交流活动。1988年毕业于武汉体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92年到日本天理大学留学,学习日本武道理论,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武术训练、教学与理论研究。研究重点是武术的“技击”与“哲理”、太极拳教学以及中日武术的异同等课题。
  
  陈彦克,男,1974年6月出生,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人。1999年考取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并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医师。
文摘
《日本专家太极拳研究系列之二:太极拳治病之奥秘》:
  ●提高腰、腿力量是健康的基础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到老年时还能保持行动自由、身体灵活,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但现实中老年人出现的疾病比率总是高的,尤其是老人的“跌倒”事故,据统计每年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由于发生跌倒摔跤而带来伤害事故,往往造成大腿股骨头折断。因为老年人的骨量大量流失,骨骼再生能力差,摔断之后很难恢复,造成长期卧床,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得用“尿布”裹身,生活质量十分低下,不少老人因此而过早去世。
  在日本城市中,经常看见一个明显标志的医疗场所,门前招牌上写着“预防老年人跌跤的教室”字样。在这类教室中,教练员采用部分适宜的运动教给老年人,老人们通过自我锻炼,提高腿部的力量与灵活性,终达到防范“跌倒”的目的。这类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其中以太极拳为常见的内容。这种现象不仅在日本,就是在美国也很普遍,用太极拳来锻炼老年人身体,几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社会共识。1995年美国有一项医疗跟踪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腿部运动能力,尤其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而腿部运动能力与身体平衡能力是正相关的,它是防止老人跌跤的重要的自身因素。
  中国太极拳有杨、陈、吴、武、孙等五式,演练风格与姿势各有特点,五式中以杨式太极拳适宜老年人锻炼。日本健康太极拳协会的教学内容是属于杨式的,名为“杨名时太极拳”,其演练的拳架、技法与理论均来源于杨式太极拳系统。
  一、防止跌跤需培养腿部三种力量
  老人跌倒摔跤,有70%以上是出于重心不稳、地面过滑或被低小障碍物绊倒等原因。人过中年以后生理机能开始出现衰退,过了65岁衰退速度会显著加快,尤其是腿部大肌肉、膝关节及周边韧带的运动功能更甚。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摔跤事故。因此,老年人必须重视提高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取决于腿部三种“力量”。三种力量分别是:
  ▲支撑体重的力
  ▲两腿、足趾向上“顶起”的力
  ▲保持身体稳定的力
  上了年纪的人,并不是不能够进行力量训练的,反之应该观察其人的体质状况,适当选择一些力量性动作进行锻炼,如此能使衰老速度变慢。但选择“力量”练习时必须小心谨慎,特别是练习时间与力量大小,要适量。在运动的速度方面不可以过快、每天练习力量时间不能太长、次数不可太多、避免做爆发力动作等。一般而言,老年人应该参加缓慢的、轻松的方式锻炼,如散步、体操等。当然,与散步、体操相比太极拳更加适宜老年人。太极拳动作简单,运动速度缓慢,尤其是太极拳的步法练习,不管是前进或后退,都是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缓慢、轻灵地移动着身体。太极拳步法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是在两脚开立的状态下,身体保持中正,缓缓地移动脚步,每移动一步的时间大约是普通走路的3倍。同时步法移动在保持半屈膝过程中进行,重心降低了,对力量的要求也就提高了。
  太极拳步法练习对上述“三种力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支撑体重的力量
  ●太极拳主要功能是锻炼腿脚的能力
  所谓支撑体重的力,就是维持人体站立,即不至于因地心重力作用而倒地的支撑力量。它主要是由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不断做功而维持的,太极拳能提高这些肌肉的功能。
  为了便于理解,先将太极拳特征加以说明:首先,太极拳运动速度缓慢;其次运动过程身体始终保持中正,俗语称“中腰”,犹如坐小船在平静湖面上移动,身体稳定,两膝微屈。这样的运动特征对两腿会产生较大的负重。
  ●股四头肌承担体重又保护膝部
  维持人体站立姿势或完成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有关肌肉的肌纤维收缩做功所产生的力量而完成的。人体肌肉大都是依正反方向的运动组成“一对”,粘附在各骨骼、关节的两侧,负责该骨骼的屈、伸运动。例如图1,手的肘关节运动:手向上屈是肱二头肌工作的结果;手向下伸是肱三头肌工作的结果。此两块肌肉就是负责肘关节屈、伸运动的一对肌肉,通常称肱二头肌为屈肌,肱三头肌为伸肌如图1。
  人体能够保持站立姿势,主要是“膝伸肌”起着重要作用,太极拳练习时两腿支持全身重量的同时,在保持膝关节微屈状态下,缓缓地移动,这也是依靠“膝伸肌”做功来完成的。“膝伸肌”由多块肌肉组成,其中主要的是股四头肌。
  太极拳步法移动,主要由股四头肌做“伸长性收缩”来完成。
  什么叫伸长性收缩呢?
  让我们先了解人体肌肉的三种收缩状况:缩短性收缩,也称克制性工作;保持性收缩,也称等长性工作;伸长性收缩,也称退让性工作。
  ①克制性工作,肌肉工作时肌纤维做“缩短性收缩”。以手臂动作为例,肱二头肌的肌纤维做“缩短性收缩”,此时呈现“肥大”状,做功时能量供应为无氧代谢加图2。
  ……
序言
我是一位对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之道深感好奇的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新奇的健康理念所轰炸,但内心深处,我依然渴望寻回那些经过时间沉淀、被代代相传的智慧。《XH 太极拳治病之奥秘》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招式讲解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的结合。比如,书中是否会阐述太极拳的“以柔克刚”、“阴阳平衡”等理念如何与中医的“扶正祛邪”、“辨证施治”相呼应?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养生实践。特别是对于“治病之奥秘”的解读,我希望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太极拳来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甚至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健康的故事,那将是极具感染力的。
评分我对养生一直抱着一种探索的态度,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温和而持久的健康之道。《XH 太极拳治病之奥秘》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太极拳在健康领域独特价值的书籍。我期望书中能够不仅仅讲解太极拳的套路,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太极拳“治病”背后的科学道理和中医理论基础。比如,书中会不会解释太极拳的重心转移、虚实转换等动作原理,如何促进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从而达到疏通瘀滞、激发自愈力的效果?我特别想了解,对于一些常见的,比如关节炎、高血压、焦虑症等,太极拳是否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建议?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由专业人士进行的动作指导,并且解释清楚每个动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那将对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的读者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种能够让我长期坚持,并且真正感受到身心受益的太极拳练习体系。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古老的技艺和哲学思想。太极拳,作为一种既是武术又是养生功法的独特存在,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XH 太极拳治病之奥秘》这个书名,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太极拳的动作演示,更可能包含了对其深层治愈原理的探索。我比较关注书籍的内容深度,希望它能像解剖一样,深入剖析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呼吸,如何与人体的经络、穴位产生联系,进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功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练习方法。比如,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有哪些特别的注意事项?对于火气大的人,又该如何调整练习来达到降火的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性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经验分享的层面,这样才能让我更加信服并坚持练习。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太极拳的认知比较浅显,只觉得它是一种老年人练的慢悠悠的运动。但“治病之奥秘”这个副标题,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深受颈椎病的困扰,长期伏案工作,脖子僵硬,肩膀酸痛,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听说太极拳对缓解颈椎问题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针对颈椎病的专项练习,比如如何通过特定的动作来拉伸颈部肌肉,如何调整呼吸来放松肩颈。如果书中还能解释清楚太极拳动作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某个动作能缓解某个症状,那我就更能理解和坚持下去了。我希望能学到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的练习流程,最好还能有关于练习频率和强度的建议,这样我才能更有计划性地进行锻炼,希望能真的通过太极拳改善我的颈椎状况,重拾轻松自在的生活。
评分这本《XH 太极拳治病之奥秘》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淡雅的配色,加上中间行云流水般的太极图案,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太极拳,总觉得它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但从它的名字来看,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探寻到太极拳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独到之处。想象一下,通过舒缓的动作,配合呼吸的调节,就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这简直就像是为身体量身定制的“慢疗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一些具体的病症,比如慢性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等,然后给出相应的太极拳练习方法和要领。越具体越好,最好能有图文并茂的演示,这样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更容易上手。而且,如果能穿插一些古籍的记载或者名家大师的经验分享,那就更有说服力了,能够增加这本书的底蕴和可信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