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
定價:87.00元
作者:申國卿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030550002
字數:
頁碼:236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1900—2012)》從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全新宏觀語境齣發,主要以1900—2012年的中國武術宏觀發展軌跡為研究對象,兼顧1840—1900年等相關曆史階段的中國武術發展,旨在探討和揭示近代以來百餘年武術轉型之旅不同重要曆史節點的時代背景及其相應發展特徵,在此基礎上歸納和總結百餘年武術演變軌跡對於當代武術發展的戰略啓示,以期探研、反思近代以來的武術發展經驗,助力當代武術文化發展,為服務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盡己所能。
目錄
目錄
導論 1
章 百年轉型語境下的中國武術發展 11
節 西風凜冽中的落日輝煌:1840—1900年的傳統武術發展宏觀特徵 12
第二節 從尚武圖強到改良自新:1900—1949年的武術文化發展迴應 19
第三節 轉型語境的雙重張力:1949—197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宏觀時勢與武術發展形態 94
第四節 市場語境的消解與重構:1978—2008年的改革開放背景與武術生態特徵 110
第五節 大國崛起語境的異化與迴歸:2008—2012年的武術發展激蕩與演進趨勢 116
第六節 反思:武術百年轉型之旅三次思想討論的曆史意義與戰略啓迪 153
第二章 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的個案解讀 167
節 鏢行江湖:理解近代中國武術文化變遷的一條綫索 167
第二節 太極勃興:市場經濟語境下的當代中國武術文化發展 180
第三章 中華民族復興語境下的中國武術齣場路徑與轉型戰略 203
節 當代馬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語境論”與“齣場學” 203
第二節 “語境論”與“齣場學”視域下的百年武術轉型曆程 206
第三節 中國武術的齣場路徑與轉型戰略 229
結語 214
參考文獻 218
後記 22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關於它在近現代的演變曆程,我總覺得有些模糊不清。這本書,【XH】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解析,從1900年到2012年這百餘年間,中國武術是如何一步步從傳統的江湖技藝,逐漸演變為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各種形式的。這種“轉型”必然充滿瞭各種挑戰和機遇。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社會思潮、政治環境以及科技發展,是如何影響著武術的走嚮的。比如,在民國時期,武術與國傢主義、民族復興有著怎樣的聯係?在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又是如何被納入國傢體育體係,並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的?到瞭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多,武術又經曆瞭哪些新的變化?這本書的“研究”二字,讓我對其內容深度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紮實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武術在這百年間所經曆的復雜演變,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一看就吸引瞭我,【XH】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這個時間跨度很長,從一百多年前的民國初年到我們剛剛過去的2012年,這中間發生瞭太多變化,而中國武術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這百年間又是如何演變、如何適應時代洪流的,這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那個年代,武術是從一種實戰技藝、一種民間信仰,慢慢走嚮瞭套路錶演、走嚮瞭競技體育,甚至走嚮瞭國際舞颱,這個過程肯定充滿瞭各種復雜性。作者選擇瞭“轉型曆程”這個詞,說明這本書會聚焦於這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羅列武術流派或者人物。我會很想知道,在這漫長的百年裏,有哪些關鍵的事件、重要的人物,甚至是某些思潮的湧現,對中國武術的轉型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是辛亥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是抗日戰爭時期武術的民間抗爭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後對傳統文化的重塑?還是改革開放後武術與商業、與世界接軌的嘗試?這些都是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這本書的副標題“研究”二字也錶明,它並非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有嚴謹的學術支撐的。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挖掘史料,提供有力的論證,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中國武術在這百年間的跌宕起伏,感受它內在的生命力與韌性。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梳理宏大曆史進程的書籍情有獨鍾,而【XH】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深感著迷的作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武術招式或流派的介紹,它更像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展現瞭中國武術如何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劇烈變遷中,經曆著一場深刻而漫長的“轉型”。我很好奇,在這百年間,有哪些人物,有哪些事件,對武術的發展軌跡産生瞭至關重要的影響?是那些被載入史冊的武術大傢,還是那些默默無聞但對武術推廣做齣貢獻的民間力量?書中對於“轉型”的界定和分析,讓我看到瞭作者試圖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武術的變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藝層麵。它讓我思考,武術的“轉型”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傳統與現代的融閤?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平衡?是競技與錶演的取捨?這本書的跨度很大,1900年到2012年,這期間經曆瞭無數的曆史變革,而武術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如何在這種變革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之道,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國武術的生命力遠比我想象的要頑強。它並非一成不變的古老技藝,而是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地適應、調整、升華。【XH】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這個書名精準地概括瞭作者想要探索的核心。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一個動態的武術,而不是一個靜態的符號。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勾勒齣瞭中國武術在過去一百多年裏,從一個相對邊緣、甚至有時被誤解的民間技藝,逐漸走嚮主流、走嚮規範、走嚮國際的麯摺而輝煌的曆程。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武術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在民國動蕩時期,它可能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抵禦外侮的武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它又被賦予瞭新的時代內涵,成為國傢體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它更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對話,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這本書讓我明白,武術的轉型並非簡單的衰落或新生,而是一個復雜而有機的演變過程,它既保留瞭傳統的精髓,又吸收瞭現代的元素。
評分一拿到這本書,就被它厚重的體量和嚴謹的標題所吸引。【XH】1900-2012-中國武術百年轉型曆程研究,這幾個字仿佛就帶著曆史的滄桑感。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我一直對中國武術的近代史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和發展。這本書的時間跨度1900-2012,幾乎涵蓋瞭中國近現代史的大部分重要時期,我想象著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武術必然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可能更多地與江湖、與實戰相關的技藝,如何演變成如今我們看到的競技體育項目、錶演藝術,乃至健身養生之道,這個轉變的過程無疑是復雜而充滿挑戰的。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節點?是民國時期對武術的官方認定和整頓?是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如何被納入教育體係和體育發展規劃?再到改革開放後,武術如何走嚮國際,如何與世界其他搏擊項目交流融閤?這本書的“研究”二字,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學術性有瞭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現象的描述,更能深入分析其背後的社會、文化、政治原因,以及不同時期武術在民間、在官方、在學術界的各種聲音和爭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