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六手太极功
定价:26.00元
作者:曾乃梁,卫香莲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33546267
字数:
页码:1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六手太极功是作者曾乃梁(冠军教练,中国武术九段,武术***教练,当代十大武术教练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及其夫人卫香莲根据几十年经验与心得创编而成。主要的功能是养生,比24式太极拳还
容易入门。
2.本书早已出版英文版和日本版,十多年来风靡全世界,六手太极功更是在海外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应中国广大拳友的热切要求,出版本书。这也是作者**授权出版的《六手太极功》中文版图书。
3.中国武术活动家徐才、张山、昌沧、王友唐联袂推荐。本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附赠大容量DVD光盘。
内容提要
六手太极功是太极泰斗曾乃梁大师及其夫人卫香莲女士创编的,主要的功能是养生,学会全套一般只要半个小时。24式太极每一式都要配合相应的呼吸方法才能准确掌握动作,而六手太极功用均匀的腹式呼吸即可,主张气沉丹田,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内外皆修的目的。六手太极功简便、易学,利于初学者入门;不受场地、年龄、体质的限制,可作为“家庭体育”的重要内容;松、柔、圆、缓,是一种极好的积极性休息;以意导气,形神共养,以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天人合一的佳境界;循经取穴,练周天功;强调臂旋,疏通气血。总的来说,“六手太极功”具备健身、修身、娱身和医身等全面的功效,不仅是当今,而且也是未来全面信息时代的人们自我保健和陶冶情操的需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曾乃梁,男,生于1941年,福建福州人,中国武术九段,武术教练(正高级),当代中国十大武术教练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亲自培养全国武术比赛冠军以上者130多人次,其中有陈思坦、高佳敏、魏丹彤、王慧玲、吴贤举、彭荔丽等亚洲乃至世界冠军,以及福建武术领军人物代林彬。因此被誉为“冠军教练”。已出版《24式太极拳挂图》《走进太极拳》《新编太极拳对练》《太极拳入门与功法》等,还拍摄约40片太极拳教学VCD、DVD。
卫香莲,女,生于1944年,山西运城人,武术七段,武术高级讲师(副高级),现任福建华武中心副主任、福州华武功夫指导中心主任。被加拿大武术联合总会授予“武术家终身成就奖”,被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聘为指导讲师或客座教授。与曾乃梁合著《六手太极功》(英文版和日文版)、《太极拳入门与功法》等书,在武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分量的文章。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太极拳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以柔克刚”。然而,在接触了《六手太极功》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对我以往的认知进行了一次颠覆。书中所描述的“六手”,似乎在“柔”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种更加内敛而又充满爆发力的“刚”。我反复琢磨书中关于“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论述,我似乎从中看到了一种更高级的博弈哲学。它不像我之前理解的那样,仅仅是被动地化解对方的攻击,而是主动地去引导、去控制、去在对方的动势中寻找破绽。我感觉“六手”不仅仅是单纯的招式,更是一种对能量的调动和运用的艺术。书中的一些描述,比如“气沉丹田,意到气至”,让我深切体会到内家拳的奥妙。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将这“六手”运用到实际的搏斗中,将会是何等惊人的效果。这种功法,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技击,而是一种对生命能量的深刻洞察和掌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强烈的探究欲。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韵味,书页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十分踏实。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太极拳的书籍,大多侧重于招式的分解和练习要领,但这本书似乎在更深层次上触及了太极的本质。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古训,这让我觉得它并非流于表面的花架子,而是真正注重内功的修炼。书中对于“六手”的解释,我感觉到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六个手法,而是一种内在的感知和对外在的掌控的完美结合。我一直在思考,这种“六手”是否与我们常说的“心意”有关?是否是一种将意念、呼吸、力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独特方法?读到后面,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功底和对武术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图文并茂,让我对某些动作的理解更加直观,但我总觉得,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很难完全领会其中精髓,这或许正是武术的魅力所在,需要师徒相授,口传心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太极,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的修炼。
评分看到《六手太极功》这个书名,我心里就泛起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我从小就对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家里长辈总会提起一些传说中的武功,什么“蛤蟆功”、“龙爪手”,而“太极”更是家喻户晓,几乎是内家拳的代名词。卫香莲这个名字,也曾在我模糊的记忆中闪现过,似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曾乃梁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则有些陌生,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在这门技艺上有着深厚造诣的传承者。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有机会去窥探那些失传已久或鲜为人知的武学秘籍。我迫切地想知道,这“六手”究竟代表着什么?是六个独立的招式,还是六种不同的发力方式?它与我们熟知的陈式、杨式太极又有何不同?是更加精妙,还是另辟蹊径?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可能性,想象着那些飘逸的身法,刚柔并济的劲力,以及蕴含其中的东方智慧。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学,更像是一次寻根溯源的旅程,一次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我满怀期待,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我心中对武术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以为,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从小打下根基,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然而,书中的一些论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它似乎在强调,即使是成年人,或者没有武术基础的人,也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练习,逐渐掌握这门精妙的功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练习方法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武术那样,一开始就要求极高的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而是从最基础的呼吸和意念入手,逐渐引导练习者进入状态。这让我觉得,这门“六手太极功”更加亲民,更加易于普及。它不仅仅是武术爱好者的宝藏,也可能是那些希望通过运动来改善身心健康的人们的良师益友。我从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能性,也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需求,让古老的武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看到了“六手太极功”那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形意相随,虚实相生”,让我对太极拳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在思考,这种“形意相随”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依靠身体的协调性,还是依靠意念的引导?书中对“虚实”的解释,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真正的“虚实”并非简单的空无一物,而是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是动态的,是变化的。我感觉“六手太极功”并非仅仅是一种套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它教会我如何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静止中蕴含力量。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我期待着,能将书中所学,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去体悟那“六手”所带来的智慧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