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营养的应用方法与指导
定价:38.00元
作者:宋应华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64502591
字数:
页码:2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运动营养的应用方法与指导》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共分6个部分。部分是支持运动营养实践的基础营养知识,这一部分是后续各部分确定营养目标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关注的是运动员膳食和膳食组织,有效的膳食组织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对运动营养从基础理论转向实际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膳食组织下的合理膳食能为额外的营养品补充提供具体的营养数据,使运动营养品的补充更加科学化。第三部分是有关运动营养品、营养品的补充原则的归纳总结,便于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合理使用营养品。第四部分注重的是对高水平运动员特殊训练情况下的营养补充,主要是结合膳食对解决诸如中枢神经疲劳、体能和力量等训练中的营养问题提供实践案例。第五部主要是介绍大负荷强度训练期间高水平运动员所遇到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的生化监控和膳食、营养补充及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运动训练中这些医学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测控、膳食、营养和预防方法等。后一个部分是运动实践过程中的有关膳食、营养补充或运动营养品配伍应用性研究。这一部分突出了运动营养在运动训练的多样性,要注意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能量代谢特点所对应的膳食与营养补充或营养品配伍选择的应用条件等。
内容提要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非常重视营养学的研究,只有科学的营养供给,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与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营养的应用方法与指导》介绍了运动营养的基础知识,分别对不同运动项目在不同训练阶段和比赛期间的膳食和营养,以及如何进行营养品的配伍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运动营养的应用方法与指导》内容丰富,在长期的运动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力求突出基础理论的简单易懂,应用研究数据的真实性,方法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可作为竞技体育行业从事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随队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和餐饮工作者的参考书。有助于他们了解和应用基本营养知识,以及合理膳食、合理应用运动营养品,进行科学的营养恢复。
目录
0 绪论
0.1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0.2 营养学的意义
0.2.1 营养与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
0.2.2 营养与健康长寿及疾病防治
0.2.3 营养与运动
0.3 研究运动营养的目的和工作内容
1 基础营养
1.1 运动与能量
1.1.1 能量单位和能量系数
1.1.2 人体的能量消耗
1.1.3 人体能量需要及供给
1.2 运动与糖
1.2.1 糖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
1.2.2 运动中糖原利用的调节
1.2.3 补糖的意义、方法和作用
1.3 运动与蛋白质
1.3.1 蛋白质的概念、生理功能和代谢
1.3.2 运动员氨基酸的补充
1.3.3 复方氨基酸、蛋白质的特殊作用
1.3.4 过量补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不良反应
1.3.5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1.4 运动与脂肪
1.4.1 脂类的概念
1.4.2 脂类的生理功能
1.4.3 运动中脂肪营养的作用
1.4.4 运动中的脂肪酸代谢
1.4.5 运动员脂肪的需要量
1.4.6 脂肪的食物来源
1.5 运动与矿物质和维生素
1.5.1 矿物质
1.5.2 维生素
1.6 运动与水和电解质
1.6.1 水与电解质的功能
1.6.2 运动与水盐的平衡和调节
1.6.3 运动补液
2 运动膳食
3 运动营养恢复
4 运动训练营养补充策略
5 特殊训练问题的监测与防治
6 运动营养品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宋应华,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副研究员,河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6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主要从事运动训练监控和营养恢复研究。先后主持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并参加多项其他课题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青年科技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运动营养这类书籍都大同小异。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并非是那种罗列各种食物和营养成分的死板教材,而是真正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告诉你如何将营养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我特别欣赏它对“个体化”的强调,书中反复提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甚至是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营养方案。它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书中关于“能量负荷”和“营养负荷”的讨论,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调整饮食以适应训练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是简单地认为“吃多点就没事”,而是学会了如何精确地计算和调整。此外,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关于“情绪与饮食”的关联,这对于我这种有时候会因为压力而乱吃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让我明白,运动营养不仅仅是关于身体,更是关于心灵的健康。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它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食谱或者营养补充剂推销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身体的秘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解锁你的运动潜能。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并没有给你一个固定的“万能公式”,而是引导你去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比如,它深入剖析了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它们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作用,这让我不再对“好碳水”和“坏碳水”感到困惑。而且,书中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也有非常详尽的解释,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吃了高蛋白的食物,身体却没有预期的变化。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肠道健康”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角度。书中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例子,让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我不再是那种只关注训练强度的人,而是开始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我的运动和营养。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运动营养,是关于如何让身体更好地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摄入更多的“营养品”。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买的这本书,没想到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运动饮食的认知。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运动营养就是训练后的那一杯蛋白粉,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图景。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吃”和“怎么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能量平衡”的章节,书中用非常直观的比喻解释了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关系,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我努力训练却总是瘦不下来。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时机”的重要性,比如运动前后的能量补充,以及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营养补充时机的要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赛前和赛后的营养恢复”的详细指导非常受用,这对于我这种业余比赛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宝典。它提供了多种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我甚至开始关注起书中的“补水”环节,之前总觉得喝水是小事,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脱水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有多大。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凭感觉训练,而是有了一套科学的营养体系支撑。
评分这本书简直把我拉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本我对运动营养的认识仅限于“多吃点蛋白质就好”,但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每天该吃多少克碳水化合物”,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它们,它们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不同的运动类型对能量的需求有什么差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详细拆解,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共同支持我们的运动表现和身体恢复。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书中举例说明了马拉松选手在训练不同阶段的营养策略,以及力量训练者如何在增肌期和减脂期调整饮食。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会了如何去分析自己的身体需求,并根据书中的原则去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常见的食物,并分析了它们的营养成分,这对我日常的食物选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而是有了科学的依据。这本书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运动目标更有信心了。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宝库。它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提供那些听起来遥不可及的“神仙配方”,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科学地为我的运动“加油”。我之前对“运动性贫血”、“能量性骨骼疾病”等名词只是一知半解,但这本书用清晰的语言和案例,让我明白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及如何在饮食上进行预防和改善。最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关于“营养补充剂的选择和使用”的部分,它并非一味地推崇,而是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常见补充剂的功效、风险以及适用人群,让我不再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感到迷茫。它教会了我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产品,并做出明智的选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运动和睡眠”之间关联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运动健康计划,不仅仅是关于训练和饮食,还包括充足的休息。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可靠的指引,可以让我更安全、更有效地追求我的运动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