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桥牌的常用约定叫
定价:36.00元
作者: 芭芭拉·西格拉姆, 大卫·伯德,连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6409269
字数: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桥牌的常用约定叫》值得读的是作者在介绍各种约定叫之前,首先举出自然叫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告诉读者,为了解决这类难题,需要设计一种什么样的叫牌,因此介绍了相应的约定叫,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完全会认为推荐的决定叫都是不可或缺的。
目录
初级篇
1.卡普里提——1NT的防御叫牌
2.弗兰纳雷2
3.伯根加叫
4.三阶阻击叫后的应叫
5.四花色转移叫
6.式3N1、
7.对抗强1NT的D.O.N.T.约定叫
8.纳姆亚茨
中级篇
9.斯台曼的后续发展
10.排除黑木
11.英格伯曼
12.弱跳新花色
13.支持性加倍
14.配合显示跳叫
15.DOPI,ROPI和DEPO
16.傀儡斯台曼
高级篇
17.低花反加叫
18.迈克尔斯跳叫
19.逼叫性1NT
20.意大利式扣叫
21.不寻常对抗不寻常
22.SOS以及其他再加倍
23.挑选满贯的5NT
24.金鱼草加倍
25.多色2
作者介绍
大卫·伯德(David Bird),出生于英格兰,是世界的桥牌作家之一,写作了超过100本桥牌著作。他的新获奖作品是与芭芭拉·西格拉姆(Barbar a Seagram)合著的《规划做庄》,荣获2010年ABTA的年度佳桥牌著作。
芭芭拉·西格拉姆(Barbara Seagram),是北美大桥牌学校即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凯特·巴克曼桥牌工作室的拥有者和经营者,在这里她每年教授超过1000名桥牌初学者享受桥牌的乐趣。她的前期著作包括获奖的《桥牌基础约定叫》以及《桥牌便捷指南》。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一个有趣现象:它似乎刻意回避了那些当下最时髦、变化最快的“新派”叫品系统。它所深入探讨的,更像是那些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实战检验,已经沉淀下来的“经典框架”。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种安全感,就好像掌握了地基的坚固程度,再去学习上层建筑的设计才会更稳固。书中对“强制性同伴将定”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叫品空间来交换关键信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传统强弱关系深刻理解之上的。与市面上动辄推销最新“超级系统”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它不教你如何快速抢到一手看似漂亮的定约,而是教你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找到那个对己方最有利,且最不容易被对手利用的定约。对于那些厌倦了系统频繁升级,渴望追求稳定和可靠性的资深玩家来说,这种“返璞归真”的讲解方式,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有点过时了,那种深蓝色的封底配上略显老旧的金色字体,初看之下很容易让人把它和其他年代久远的桥牌教材混淆。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姑且一看”的心态翻开它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现代化的、图文并茂的桥牌指南。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文字中时,才发现这内部的乾坤远超预想。它并没有花太多篇幅去介绍那些宏大的、战略性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牌友在你耳边低语,细致入微地剖析那些在实战中稍不留神就会失误的细节。比如,它对“弱二开叫”后定约的跟叫方式,那种针对不同花色庄家和不同防守方的细微差别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作者似乎对各种罕见但又确实存在的牌型组合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以至于很多章节我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拿出手牌模拟几次,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阅读体验是缓慢而扎实的,它不追求速度,只追求深度,让人感到作者对这项智力运动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这一点非常对我这种喜欢直奔主题的读者胃口。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喜欢用大量的比喻或者故事来烘托气氛,而是直接用最准确的术语和最精准的逻辑链条来构建知识体系。初读时,这种“冷峻”的风格可能会让人感到一丝压力,仿佛在面对一份技术规格说明书,而不是一本可以放松阅读的书籍。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效率极高。尤其是关于防御叫牌部分的论述,简直是如手术刀般精准。它把几种主要的防守体系——比如限制性叫品后的反问叫、以及应对高花开叫的直接定约——的边界条件描述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那种“大概如此”的模糊地带。对于我这种已经掌握基础,急需提高定约精准度和防守效率的牌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提供了一个“调校”自己思维模型的蓝图,让人感觉自己手中的牌局不再是随机的组合,而是一系列可以被精确计算和控制的变量。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是它最大的弱点,甚至可以说是劝退了不少潜在读者。纸张的质量一般,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处理也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在涉及到复杂的叫品序列图示时,如果手头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批注,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我甚至不得不找来一张透明的塑料尺来辅助阅读,以确保视线不会因为信息密度过大而错位。然而,正是这种略显“粗犷”的物理形态,反而让我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它强迫你把注意力从外界的干扰中抽离出来,完全依赖大脑去构建那些复杂的逻辑网络。例如,关于各种转移叫(Transfers)的后续跟叫策略,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如果A则B,如果B则C”的树状逻辑展开,完全没有图形化的辅助。这虽然考验耐心,但也极大地锻炼了我们对逻辑关系的记忆和瞬时反应能力。读完后,那种脑力激荡后的疲惫感和充实感是其他轻松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沟通的艺术”这一核心命题的强调上。桥牌的叫品,说到底,就是一套与搭档之间信息传递的密码系统。这本书没有将这些约定俗成的叫法仅仅视为规则,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语言学现象来处理。它花了大篇幅去解释为什么在特定的牌型下,一个看似多余的叫品,实际上是对搭档传递了至关重要的“非直接信息”。比如,如何区分一个“自然”的高花叫和一个“限制性”的开叫,仅仅是顺序上的微小差异,在实战中可能导致定约的盈亏。作者对这些微妙差异的捕捉和阐释,展现出一种近乎于哲学的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以往的叫牌习惯,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机械地执行了叫品,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沟通意图。这本书成功地将“记住叫品”提升到了“理解意图”的层次,这是任何肤浅的叫品速查手册都无法比拟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