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齣版社: 南海齣版公司; 第1版 (2015年4月1日)
外文書名: Confieso que he vivido
精裝: 44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4276726
條形碼: 9787544276726
商品尺寸: 21 x 15 x 2.8 cm
商品重量: 522 g
品牌: 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編輯推薦
《我坦言我曾曆盡滄桑》是20偉大的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撰寫的一部自傳體迴憶錄,文筆奇崛。本次精心修訂譯本,無刪節完整呈現。不少作傢和藝術傢的軼聞趣事,讀來引人入勝。正如聶魯達自己所說:“我是雜食動物,吞食感情、生物、書籍、事件和抗爭。我真想把整個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乾。”從流淚到吻,從孤獨到人民,都活在這些曆久彌香的文字中。詩人所有的生活和智慧,那些歡喜和悲傷,那些執著和信念,那個始終保持一顆童心的偉大的人,從智利的大森林中,從大海的濤聲中,從遼遠的星空下,從綠色的墨水中,次完整而真實地朝我們走來。
名人推薦
巴勃羅·聶魯達是20世紀所有語種中偉大的詩人。他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加西亞·馬爾剋斯
沒有任何一個詩人,無論是錶現主義的、未來主義的、達達主義的還是超現實主義的,能像巴勃羅·聶魯達這樣充滿尊嚴、淋灕盡緻地代錶我們的時代。——西班牙文學評論傢 阿馬多·阿隆索
聶魯達是當代偉大的詩人,同時擁有睜開的和閉上的眼睛。夢遊人的眼睛。——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詩人 帕斯
媒體推薦
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可謂提煉齣瞭聶魯達的精華……是未來所有傳記作傢的起跑點。——《星期六評論》
其中關於一些地方——印度、中國、墨西哥——的描述精彩絕倫,但是清晰地脫穎而齣的還是身披光與影的智利。——《國傢評論》
他的詩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蘇瞭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諾貝爾文學奬授奬辭
作者簡介
巴勃羅·聶魯達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生於智利帕拉爾。13歲發錶詩作,19歲齣版部詩集,20歲享譽全國。著有數十部詩集,被譽為“人民的詩人”。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目錄
題記
一 年輕的鄉巴佬
二 浪跡城市
三 走嚮世界之路
四 燦爛的孤獨
五 西班牙在我心中
六 齣發尋找陣亡者
七 多花又多刺的墨西哥
八 黑暗中的祖國
九 流亡始末
十 歸航
十一 寫詩是一門手藝
十二 切又冷酷的祖國
《我坦言我曾曆盡滄桑》內容簡介
聶魯達,20世紀偉大的詩人。他周遊世界,足跡遍布亞洲、歐洲、美洲。他是曆盡滄桑卻始終保持一顆童心的孩子。
《我坦言我曾曆盡滄桑》是聶魯達晚年撰寫的一部自傳體迴憶錄,他隨意而自然地把一個個生活的片段,隨著他生命走過的蹤跡,緩緩地鋪陳拼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映照齣一段舉足輕重的曆史。這裏記錄的故事,那些歡喜和悲傷,都是次說給世人。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裝幀就透著一股不凡的氣質。我尤其喜歡它封麵那種略帶做舊的質感,仿佛翻開就能聞到舊書頁特有的香氣。內容上,我完全被那種宏大敘事的氣魄所震撼。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平記錄,更像是一部濃縮瞭特定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精神圖景的史詩。作者對於自身經曆的剖析極其深刻,那些關於創作的掙紮、對真理的追尋,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探討,讀來讓人深思良久。每當讀到一個關鍵轉摺點,我都忍不住停下來,想象著當時的情境,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其他傳記很難給予的。它展現瞭一種知識分子的擔當與勇氣,那些細微的情感波動和深刻的哲學思考交織在一起,構築瞭一個復雜而引人入勝的內心世界。這本書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那種深沉而富有韻律感的敘述,即使是翻譯過來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原作者文字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評分作為一名略有涉獵藝術史的讀者,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文化史料價值上的重量。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迴憶錄,更是一扇通往上個世紀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文化核心圈的窗口。通過作者的眼睛,我們得以窺見那些耳熟能詳的藝術流派是如何醞釀、如何互相影響、以及藝術傢們在創作巔峰期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書中對於創作過程中那些“非理性”驅動力的捕捉尤為精準,那種靈光乍現與隨後的刻意雕琢之間的辯證關係,被描述得入木三分。它展示瞭藝術的生命力並非來自外部的贊譽或地位,而是一種近乎宗教般的內在信仰。這本書讀完後,會讓人對藝術的本質産生一種更謙卑、也更堅定的理解,是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平衡瞭“私密性”與“普世性”。作者似乎將自己最隱秘的角落也毫無保留地展示齣來,無論是早年的貧睏掙紮,還是與同代文豪們的復雜友誼與競爭,都寫得極其生動具體。然而,正是這些極具個人色彩的細節,最終匯聚成瞭對人類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比如他對“時間流逝”和“記憶的可靠性”的反復叩問,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麵對的哲學睏境。這本書的文字節奏感極強,時而如疾風驟雨,情感噴薄而齣;時而又如靜水深流,哲思潺潺不息。我建議最好能找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來閱讀它,因為任何一次被打斷,都可能讓你在重新進入那種深沉的氛圍時産生遲滯感。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浸泡”。它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並非完全綫性的時間敘事,而是像一張巨大的網,將不同的生命片段、重要的思想碰撞、以及關鍵的藝術理念編織在一起。這種非綫性的敘述方式,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但迴報也是豐厚的。每當我以為自己掌握瞭作者的某種“哲學”時,緊接著下一章就會齣現一個完全顛覆性的反思,這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挑戰。其中對社會風雲變幻的描繪,雖然是作為背景,卻非常精準和有力,它證明瞭偉大的藝術創作是無法脫離其所處的時代土壤的。對於那些想瞭解特定曆史時期知識分子群體精神麵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其鮮活和多維度的視角,絕非教科書式的乾巴巴的陳述。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被這名字吸引,帶著一種對“傳奇”的好奇心翻開。但讀進去後,纔發現它遠非那些獵奇的八卦集錦。它更像是一場漫長而細緻的自我審視,那種坦誠得近乎殘酷的自白,讓人既心疼又敬佩。作者在描述那些重大的人生節點時,絕不迴避自己的軟弱、迷茫乃至犯下的錯誤。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感,反而構建起一種極高的信任度。它探討的那些關於藝術創作的內在機製——靈感的來源、對形式的錘煉、以及如何讓作品超越個人經驗去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這些內容對於任何一個對文學或藝術抱有敬畏之心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寶藏。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孤獨”的描寫,那種身處高位卻精神世界無比寂寞的狀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完後我久久不能平靜,感覺自己也隨之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