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第1版 (2015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Confieso que he vivido
精装: 44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44276726
条形码: 9787544276726
商品尺寸: 21 x 15 x 2.8 cm
商品重量: 522 g
品牌: 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
编辑推荐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20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文笔奇崛。本次精心修订译本,无删节完整呈现。不少作家和艺术家的轶闻趣事,读来引人入胜。正如聂鲁达自己所说:“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抗争。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从流泪到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字中。诗人所有的生活和智慧,那些欢喜和悲伤,那些执着和信念,那个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伟大的人,从智利的大森林中,从大海的涛声中,从辽远的星空下,从绿色的墨水中,次完整而真实地朝我们走来。
名人推荐
巴勃罗·聂鲁达是20世纪所有语种中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无论是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达达主义的还是超现实主义的,能像巴勃罗·聂鲁达这样充满尊严、淋漓尽致地代表我们的时代。——西班牙文学评论家 阿马多·阿隆索
聂鲁达是当代伟大的诗人,同时拥有睁开的和闭上的眼睛。梦游人的眼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 帕斯
媒体推荐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谓提炼出了聂鲁达的精华……是未来所有传记作家的起跑点。——《星期六评论》
其中关于一些地方——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描述精彩绝伦,但是清晰地脱颖而出的还是身披光与影的智利。——《国家评论》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作者简介
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3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著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题记
一 年轻的乡巴佬
二 浪迹城市
三 走向世界之路
四 灿烂的孤独
五 西班牙在我心中
六 出发寻找阵亡者
七 多花又多刺的墨西哥
八 黑暗中的祖国
九 流亡始末
十 归航
十一 写诗是一门手艺
十二 切又冷酷的祖国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内容简介
聂鲁达,20世纪伟大的诗人。他周游世界,足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他是历尽沧桑却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孩子。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聂鲁达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他随意而自然地把一个个生活的片段,随着他生命走过的踪迹,缓缓地铺陈拼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映照出一段举足轻重的历史。这里记录的故事,那些欢喜和悲伤,都是次说给世人。
作为一名略有涉猎艺术史的读者,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文化史料价值上的重量。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回忆录,更是一扇通往上个世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文化核心圈的窗口。通过作者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流派是如何酝酿、如何互相影响、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巅峰期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书中对于创作过程中那些“非理性”驱动力的捕捉尤为精准,那种灵光乍现与随后的刻意雕琢之间的辩证关系,被描述得入木三分。它展示了艺术的生命力并非来自外部的赞誉或地位,而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内在信仰。这本书读完后,会让人对艺术的本质产生一种更谦卑、也更坚定的理解,是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私密性”与“普世性”。作者似乎将自己最隐秘的角落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无论是早年的贫困挣扎,还是与同代文豪们的复杂友谊与竞争,都写得极其生动具体。然而,正是这些极具个人色彩的细节,最终汇聚成了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比如他对“时间流逝”和“记忆的可靠性”的反复叩问,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哲学困境。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感极强,时而如疾风骤雨,情感喷薄而出;时而又如静水深流,哲思潺潺不息。我建议最好能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来阅读它,因为任何一次被打断,都可能让你在重新进入那种深沉的氛围时产生迟滞感。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装帧就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我尤其喜欢它封面那种略带做旧的质感,仿佛翻开就能闻到旧书页特有的香气。内容上,我完全被那种宏大叙事的气魄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平记录,更像是一部浓缩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精神图景的史诗。作者对于自身经历的剖析极其深刻,那些关于创作的挣扎、对真理的追寻,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探讨,读来让人深思良久。每当读到一个关键转折点,我都忍不住停下来,想象着当时的情境,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其他传记很难给予的。它展现了一种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勇气,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那种深沉而富有韵律感的叙述,即使是翻译过来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原作者文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浸泡”。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并非完全线性的时间叙事,而是像一张巨大的网,将不同的生命片段、重要的思想碰撞、以及关键的艺术理念编织在一起。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也是丰厚的。每当我以为自己掌握了作者的某种“哲学”时,紧接着下一章就会出现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反思,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其中对社会风云变幻的描绘,虽然是作为背景,却非常精准和有力,它证明了伟大的艺术创作是无法脱离其所处的时代土壤的。对于那些想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精神面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鲜活和多维度的视角,绝非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陈述。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被这名字吸引,带着一种对“传奇”的好奇心翻开。但读进去后,才发现它远非那些猎奇的八卦集锦。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细致的自我审视,那种坦诚得近乎残酷的自白,让人既心疼又敬佩。作者在描述那些重大的人生节点时,绝不回避自己的软弱、迷茫乃至犯下的错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感,反而构建起一种极高的信任度。它探讨的那些关于艺术创作的内在机制——灵感的来源、对形式的锤炼、以及如何让作品超越个人经验去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对文学或艺术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都是无价的宝藏。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孤独”的描写,那种身处高位却精神世界无比寂寞的状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也随之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