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制胜因素的研究
定价:80.00元
售价:58.4元,便宜21.6元,折扣73
作者:周铁民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64426286
字数:
页码:3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制胜因素的研究》共收录了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9篇以及核心期刊论文3篇。这些论文的研究者长期跟随周铁民教练执教的女子撑竿跳高队,他们从专项理论构建、专项体能、专项身体素质、专项力量、专项技术、年度训练负荷、竞技状态以及后备人才培养这八个角度研究了有关撑竿跳高项目制胜因素的诸多问题;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是以训练实践为基础,通过分析运动员在大赛中的表现,找出运动员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教练员制定适宜的赛前训练计划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目录
撑竿跳高博士论文研究篇
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体系研究
撑竿跳高“人一竿”协同技术理论与实证分析
撑竿跳高硕士研究论文篇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不同等级专项体能指标研究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李玲2009年度训练负荷的研究
我国部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性研究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不同等级女子撑竿跳高专项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析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与成绩的研究
对我国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素质与技术训练手段的研究
我国撑竿跳高后备人才培养综合实力的区域研究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李玲2013年度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研究
撑竿跳高核心刊物发表文章
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选手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研究
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李玲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复合性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的理论构建
作者介绍
周铁民,田径国家教练。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撑竿跳高教练兼国家队教练。从事教练员工作15年来,他培养的运动员在世界、亚洲、全国型田径大赛获得成年组撑竿跳高冠军40余次、青年组冠军6次、少年组冠军8次。特别是2014年获得的女子撑竿跳高“世界杯”冠军填补了我国撑竿跳高项目在世界田径三大赛上的历史空白。
由于周铁民在撑竿跳高项目上的杰出贡献,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授予“贡献奖”“精英教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被浙江省人民特记“二等功”一冼被亚洲田径联合会评为“亚洲教练员”。
文摘
序言
撑竿跳高博士论文研究篇
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体系研究
撑竿跳高“人一竿”协同技术理论与实证分析
撑竿跳高硕士研究论文篇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不同等级专项体能指标研究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李玲2009年度训练负荷的研究
我国部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性研究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不同等级女子撑竿跳高专项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析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与成绩的研究
对我国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素质与技术训练手段的研究
我国撑竿跳高后备人才培养综合实力的区域研究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李玲2013年度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研究
撑竿跳高核心刊物发表文章
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选手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研究
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李玲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复合性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的理论构建
我最近在尝试理解一些关于竞技体育背后的统计学模型,尤其是那些关于人体运动效率和技术优化的复杂分析。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用严谨数据和清晰逻辑来支撑论点的作品。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试图深入剖析构成“卓越表现”的那些隐藏变量。那种层层递进的章节安排,暗示着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分析框架,从基础的生物力学参数到更抽象的心理调适机制,都可能被纳入考量。我个人对那些能够将定性描述转化为可量化指标的研究方法非常感兴趣,希望这本书在这方面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或者工具。如果它能展示出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拆解一个看似简单的跳跃动作,并重构出最优化的路径,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了。那种将艺术性的运动提升到工程学高度的尝试,总是最能激发我的好奇心。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是基于我对相关领域专家学术积累的一种直觉信任。通常情况下,能够出版这样专业领域的书籍,其背后都有着长期的田野调查和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撑。我尤其看重作者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性。现在的研究常常陷入模仿前人框架的怪圈,我更期待看到一种“非传统”的切入点,比如引入了一些跨学科的理论,或者采用了全新的数据采集技术。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很有冲击力,它没有采用过于晦涩的术语,但却直接指向了“制胜”这一核心目标,这种目标导向性非常明确。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在那些毫厘之差的较量中,到底是哪一个微小的变量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助跑速度的百分之一秒差异,还是起跳瞬间躯干的轻微倾斜?这种对极限边缘的探究,正是体育科学最迷人之处。
评分我之前读过几本关于田径训练理论的书籍,但往往感觉它们更偏向于教练手册的实用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支撑,读完后总觉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设想它会详细阐述从生物能量学角度看,运动员在最大努力输出时身体是如何分配和消耗能量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延迟疲劳阈值的到来。如果书中能有详尽的图表和公式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那无疑会大大提升其学术价值。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弹性势能储存与释放”的细节分析,这对于撑竿跳高这种依赖爆发力和时机把握的项目来说,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硬核”的物理和生理知识讲得清晰易懂,那就太成功了。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书应该能够激发新的思考路径,而不是仅仅复述已知的事实。我希望这本书的论证过程是富有启发性的,即使我对某些具体的物理模型不甚了解,也能从作者的逻辑推导中感受到那种思维的碰撞。这本书的出版年份也让我关注,它是否涵盖了近些年运动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比如,新型碳纤维竿材的性能对技术动作带来的迭代影响,或者更先进的生物反馈系统在训练中的应用实例。如果作者能够将历史的沉淀与最新的科技前沿相结合,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份研究报告,而更像是一份引领未来方向的宣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大的图景,让我们看到撑竿跳高这项运动在未来十年内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简约又不失力量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上,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捧着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而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快餐读物。我特别喜欢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虽然我还没深入到具体的内容去,但光是这份对“物”的尊重,就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态度有了极高的期待。我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够像它的外壳一样,坚实、可靠、充满深度。从排版布局来看,字体大小和行距都处理得非常得当,长时间阅读应该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细致研读的书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作者在对待核心研究时也会抱持同样的严谨态度。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外在美学已经为我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殿堂的优雅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