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围棋速成进阶宝典 上册 |
| 作者 | 周睿羊 |
| 定价 | 26.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39372 |
| 出版日期 | 2015-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套书共分上册、中册、下册三册。 本册共分7章,从围棋棋盘了解、围棋礼仪引入,介绍了围棋基本下法、开局布阵、中盘作战到简单的收官技巧、终局。该册将围棋涉及的知识贯穿成一条线。 本套书为初学围棋的爱好者及小朋友们提供一条学习围棋的捷径,是编者总结多年的围棋教学及研究经验,编写出的一套浅显、易懂、易学的围棋普及教科书。 |
| 作者简介 | |
| 周睿羊:中国天元战史上年轻的挑战者,第20届天元赛亚军。7岁学棋,9岁入吴肇毅围棋道场,后入聂卫平围棋道场,12岁获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13岁被商借至北京海淀队参加围甲联赛。2002年入段,2007年升为五段。2008年11月25日第4届威孚房开杯中国棋王争霸赛决赛冠军;2010年第七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亚军;2012年4届阿含桐山杯亚军;2013年,**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2013年4月13日,3届理光杯围棋赛冠军;2013年5月2日,届“洛阳龙门杯”中国围棋棋圣战决赛冠军。 |
| 目录 | |
| 概述 诀 亲密初接触 1.1 围棋基本下法 1.1.1 基本着法 1.1.2 虎口、断口与连接 1.1.3 禁入点、解禁与劫 1.2 围棋基本思考方法 1.2.1 扭羊头的练习 1.2.2 打吃与挡的方向 1.2.3 羊村攻防战 第二诀 掌握生与死 2.1 死棋与活棋 2.1.1 围棋的活棋条件与真假眼 2.1.2 基本活型与基本死型 2.2 如何吃棋 2.2.1 七小杀招 2.2.2 对杀知识 2.2.3 基本死活题 2.3 行棋密法 2.3.1 几句有用的口诀 2.3.2 开裂与一二线吃子 第三诀 揭开真面目 3.1 常用行棋手法 3.1.1 跳、飞、尖 3.1.2 可以挨着的情况 3.2 围空知识初步 3.2.1 了解空 3.2.2 尖顶定式与扳粘 3.2.3 如何用学过的定式来对局 第四诀 开局巧布阵 4.1 了解布局 4.1.1 占角、挂角与守角 4.1.2 拆边 4.1.3 分投与多米诺骨牌效应 4.1.4 拆二与托退 4.2 定式 4.2.1 小飞定式 4.2.2 一间低夹定式 4.2.3 点三·三定式 4.2.4 秀策定式 4.2.5 托退定式 4.3 定式以后 4.3.1 小飞定式后续 4.3.2 一间低夹定式后续 4.3.3 尖顶定式后续 4.4 中国流布局初接触 4.4.1 中国流布局基本形态 4.4.2 从星位一侧挂角 4.4.3 从小目一侧的挂角 4.5 大小分析法 4.5.1 关于大场的大小 4.5.2 残子与重要的棋子 4.5.3 目数的简单计算 第五诀 杀防真功夫 5.1 初级死活题 5.1.1 破眼与倒扑的下法 5.1.2 左右同型走中间与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 5.1.3 缩小眼位与扩大眼位 5.1.4 利用气紧 5.2 手筋知识初步 5.2.1 连接的手筋 5.2.2 分断的手筋 5.2.3 捕捉棋筋的手筋 5.2.4 局部佳手段 第六诀 中盘攻与守 6.1 向中原进军 6.1.1 两面建墙 6.1.2 破空与接触战 6.2 打入 6.2.1 拆一与拆二的打入 6.2.2 拆三的打入 6.2.3 连片与超大飞的打入 6.3 孤棋攻与防 6.3.1 孤棋与进攻 6.3.2 孤棋的防守 6.3.3 攻防四忌 6.4 做眼五招 6.4.1 飞、托、扳 6.4.2 靠压与三角形 第七诀 终局收与束 7.1 官子种类 7.1.1 单官与其他 7.1.2 双先官子 7.1.3 单先官子与逆收官子 7.1.4 双后官子 7.2 官子手筋 7.2.1 利用气紧 7.2.2 巧妙次序 7.2.3 击中要害 7.3 把棋下完 7.3.1 收官分析法 7.3.2 收官次序 7.3.3 胜负判断 |
| 编辑推荐 | |
| 世界冠军倾心打造,易学、易懂,快速进阶!颠覆了传统围棋的教学理念,将围棋原理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实现围棋速成之路!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旁边,耐心地为你剖析棋局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陷阱。周老师的文笔流畅自然,即便是讲解一些非常微妙的“急所”和“缓手”,他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比如,他将“大场”比作“抢占资源制高点”,而将“急所”比作“打通关键的战略咽喉”。这种比喻非常贴切,一下子就将抽象的棋理与现实的战略思维联系了起来。此外,书中穿插了一些作者自己对局中的失误分析,坦诚地展示了从“为什么会输”到“如何避免再输”的心路历程,这比单纯展示胜利的棋谱要更有教育意义。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展示成功,更要剖析失败的原因。这一点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我非常喜欢这种亦师亦友的交流感。我已经开始在我的训练计划中,将这本书中的例题作为每日的必做功课,并尝试在自己的实战中刻意去运用这些新学到的思路和定式变化。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棋盘图都清晰锐利,黑白分明,线条粗细适中,即便是放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这一点对于围棋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毕竟任何一个微小的视觉误差都可能导致对棋形理解的偏差。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图解方式,往往一个复杂的局面会被拆解成好几个小步骤,每一步都配以精炼的文字注释,把抽象的“手筋”具象化了。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一些原本看着就让人头疼的复杂变化,变得豁然开朗。比如,关于“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实际应用,书里并没有流于表面的口号式讲解,而是深入到具体对局中,通过反例和正例的对比,清晰地展示了在现代围棋思路下,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古老原则。我注意到书的篇幅相当可观,这说明作者在内容覆盖面上做了大量的取舍和深度的挖掘,没有为了凑字数而填充那些网上随处可见的基础知识。我敢断言,光是针对某一特定阶段(比如中盘的打入与治孤)的章节,其深度和广度就已经超过了我之前读过的三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总和。对于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笔物超所值的投入。
评分装帧设计上,这本书采取了相对厚实的纸张,使得翻页时的手感非常好,而且不容易留下折痕,非常适合反复研习和在棋盘上复盘时使用。我注意到书的侧边有清晰的页码标记,并且不同章节的颜色略有区分,这种细节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查找特定知识点的效率。作为一个经常需要翻阅特定章节进行回顾的读者来说,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简直太贴心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随书附赠的那个印有核心公式和关键手筋的小卡片——那个设计简直太妙了!它将全书中最精华、最容易遗忘的部分提炼出来,方便我在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拿出来快速浏览复习。这个小小的附赠品,展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很多时候,知识的吸收不在于量有多大,而在于能否高效地被记忆和提取。这个小卡片无疑成为了我随身携带的“口袋指南”。总而言之,从内容深度到阅读体验,这本书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相信它能真正帮助我跨越目前的瓶颈期,向更高的围棋段位迈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稳重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本有分量的著作。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围棋入门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基础规则和一些简单的定式介绍上,对于想要真正提升棋力的棋手来说,深度不够。这本书的标题——“速成进阶宝典”,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关注点。我非常期待它能在“进阶”这个环节上给我带来实质性的突破。从目录的粗略浏览来看,它似乎对中盘战斗和官子技巧的讲解比较详尽,这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部分。很多时候,在势均力敌的局面下,总是因为对局部变化判断失误或者官子处理不够精细而功亏一篑。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思路和高效的训练方法,而不是堆砌一堆生僻的棋谱,毕竟学习围棋最终是要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那样,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理解“为什么这么走”,而不是仅仅告诉我“应该这么走”,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我打算先啃完基础篇,然后重点攻克那些被标注为“疑难杂症”的章节,看看作者周老师(作者署名是周睿羊,虽然名字略显陌生,但既然能出版,想必有其独到之处)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可以传授给我们这些渴望进步的业余棋手。包装和装帧看起来也很精良,这保证了阅读过程中的手感和体验,毕竟是陪伴我长期学习的“良师益友”,外观也很重要。
评分从作者的署名来看,周睿羊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联想到“化学工业出版社”这样一个通常与理工科专业书籍打交道的出版机构,我对这本书的逻辑严谨性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棋艺”的传授,更能体现出一种系统化的“思维训练”。我发现书中引入了一些概率论和博弈论的初步概念,用来分析不同着法的胜率分布,这简直是令人耳目一新!很多业余棋手下棋靠“感觉”,但顶尖棋手下棋靠的是精确的计算和对局势的量化评估。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这种量化评估的思维框架,即使只能学到皮毛,我的棋力也会有质的飞跃。我刚翻阅到关于“劫争处理”的一章,作者居然用到了非常精细的“劫材价值对比矩阵”,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这已经超越了一般围棋教程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决策科学的实战指南。这种将严谨的数理逻辑融入到艺术性极高的围棋中的尝试,非常符合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理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棋例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跨界融合的教材,往往是激发思维潜能的最好催化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