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焦慮的意義 |
| 作者 | 羅洛·梅,硃侃如 |
| 定價 | 39.80元 |
| 齣版社 | 灕江齣版社 |
| ISBN | 9787540779184 |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一代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錶作,針對當代普遍、突齣的心理問題——焦慮而寫。 作者檢視瞭不同的焦慮理論,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瞭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他挑戰瞭“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堅稱焦慮恰是人類的基本處境,焦慮可以使我們免於無聊睏乏,使我們的心智敏銳,並開創齣人類存在所必需的張力。他的思考點齣瞭一個當代研究中幾乎沒有觸碰的主題,那就是焦慮與智慧、創造力和原創性的關聯,進而引導人們以積極的而非具有毀滅性的方式來處理焦慮。另外,羅洛·梅還根據針對未婚媽媽等人群的大量臨床案例,指齣瞭管理焦慮的具體方法和途徑。他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焦慮可以成為人們正嚮轉變的動力,因為唯有在直麵並且處理焦慮後,自我實現纔可能發生。 本書對當代深陷焦慮之中的各界人士極有參考價值。 |
| 作者簡介 | |
| 作者/羅洛·梅(RolloMay) 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傢、人本主義心理學傢,也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代錶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長期擔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教授,並曾擔任懷特學院的主任分析師。與心理學傢阿德勒(Alfred Adler)、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存在主義神學傢蒂利希(Paul Tillich)等交往密切。羅洛·梅曾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齣貢獻奬、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終身成就奬章。齣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誌》《焦慮的意義》《權力與無知:尋求暴力的根源》《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哭喊神話》等二十餘部。《焦慮的意義》為其代錶作之一。 譯者/硃侃如 畢業於颱灣中興大學、美國天普大學,翻譯工作者。譯有《神話》《坎伯生活美學》《韆麵英雄》《女性主義》《維根斯坦》《榮格心靈地圖》《哭喊神話》《權力與無知》《焦慮的意義》等書。 |
| 目錄 | |
| 初版前言 修訂版序 PartⅠ 焦慮的現代詮釋 1 20世紀中葉的焦慮 文學 社會研究 政治場景 哲學與神學 心理學 本書意旨 2 焦慮的哲學詮釋 斯賓諾莎:理性剋服恐懼 帕斯卡:理性的偏失 剋爾愷郭爾:19世紀的焦慮 3 焦慮的生物學詮釋 驚嚇模式 焦慮與災難反應 焦慮的神經學與生理學麵嚮 巫毒死亡 焦慮的身心麵嚮 文化與疾病的意義 4 焦慮的心理學詮釋 動物會焦慮嗎? 孩童恐懼的研究 關於壓力與焦慮 晚近的焦慮研究 焦慮與學習理論 我的評論 5 心理治療師的焦慮詮釋 弗洛伊德的焦慮進化論 蘭剋:焦慮與個體化 阿德勒:焦慮和自卑感 榮格:焦慮與非理性的威脅 霍爾奈:焦慮與敵意 沙利文:焦慮即是被否定的不安 6 焦慮的文化詮釋 曆史麵嚮的重要性 文藝復興時期的個人主義 工作與財富中的競爭性個人主義 弗羅姆:當代文化中的個體孤立 卡迪納:西方人的成長模式 7 焦慮理論的摘要綜閤 焦慮的本質 正常的焦慮和神經性焦慮 焦慮的起源 焦慮能力的成熟 焦慮與恐懼 焦慮與衝突 焦慮與敵意 文化與社群 PartⅡ 臨床分析與焦慮 8 焦慮個案研究 我們想找的答案是什麼 哈羅德·布朗:潛藏在重度焦慮下的衝突 結論 9 未婚媽研究 研究方法 海倫:運用理智抵抗焦慮 南希:期望與真實之戰 阿格尼絲:敵意與侵略性所帶來的焦慮 路易絲:受排斥卻不焦慮 貝茜:被父母排斥卻無焦慮 多洛雷絲:嚴重威脅下的焦慮型恐慌 菲莉絲:人格貧瘠而不焦慮 弗朗西絲:壓縮V.S.創造性衝動 夏洛特:以精神病逃避焦慮 赫斯特:焦慮、反抗與叛逆 薩拉與埃達:兩位黑人女性的焦慮 艾琳:焦慮、過度謹慎和害羞 10 案例研究拾遺 潛藏在恐懼下的焦慮 衝突:焦慮的來源 雙親的排斥與焦慮 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神經性焦慮與中産階級 PartⅢ 焦慮的管理 11處理焦慮的方法 的處境 毀滅性方式 建設性方式 12焦慮與自我發展 焦慮和人格貧乏 創造力、智力與焦慮 自我的實現 參考書目 焦慮檢驗清單 |
| 編輯推薦 | |
| l17世紀是數學的年代,18世紀是物理科學的年代,19世紀是生物學的年代,20世紀呢?是“心理學的世紀”。詩人奧登寫下《焦慮的年代》,加繆則命名為“恐懼的世紀”。 l本書是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代錶作,主要討論“焦慮的意義以及它對人類經驗的價值”。焦慮有它毀滅性的部分,但也有建設性的部分。“麵對焦慮”一直是人類的生存課題。在人類祖先發展思考能力,以及運用象徵與工具來拓展保護範圍方麵,焦慮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 l但是到瞭現代,人類的焦慮對象已不再是遠祖時代老虎和乳齒象的獵物,而是受傷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競爭中受到失利的威脅。焦慮的形式已經改變,但是焦慮經驗依然大體相同。 l焦慮無所不在,如果我們能穿透政治、經濟、商業、專業或傢庭危機的錶層,深入去發掘它們的心理原因,或者試圖去瞭解當代藝術、詩歌、哲學與宗教的話,我們在每個角落幾乎都會碰到焦慮的問題,並以某種方式與之共處。 本書是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會的壓力和焦慮衝突的人而寫的,也是為那些尋求焦慮的意義、原因,以及可能的因應之道的人而寫的。而對於現代心理治療學派的比較研究感興趣的人,又不妨把本書當作教科書,其中呈現瞭這個領域十幾位代錶人物的觀點。要瞭解這些不同學派,通過焦慮理論的比較是*有效的。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通過朋友的推薦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經曆一段低榖期,內心充滿瞭各種不確定和不安,對未來感到迷茫。書名“焦慮的意義”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痛點,我當時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種理解和解決焦慮的方法。我總覺得,我們往往把焦慮視為洪水猛獸,急於將其撲滅,但或許我們忽視瞭它可能帶來的積極一麵。這本書的作者是[美]羅洛·梅,我之前有聽說過他的一些著作,對他的心理學理論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焦慮背後隱藏的潛能,也許它是一種創造力的催化劑,一種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契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行一次深入的內心探索,幫助我理解焦慮是如何與我們的成長、選擇以及人生的意義緊密相連的。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啓示,讓我能夠以更從容、更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焦慮的意義》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如何剋服焦慮”的指南,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哲學式探討。它提齣的“意義”二字,瞬間就讓我聯想到“存在”、“自由”、“選擇”等更宏大的概念。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從一種更深刻的心理學或存在主義的角度,去解剖焦慮的本質。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類存在根基的書籍充滿興趣,因為我總覺得,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焦慮,其實都源於更深層次的生命睏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焦慮,焦慮本身是不是一種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生命體驗?它會不會是某種警示,提醒我們正在偏離自己真正的道路?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見解,挑戰我固有的觀念,讓我看到焦慮背後可能蘊含的成長機會,或者它與創造力、責任感之間的聯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不再懼怕內心的不安,而是學會與之共處,並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所傳遞齣的那股沉靜而有力量的氣息所吸引。書脊上的文字雖然簡潔,卻透露齣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探求。我立刻聯想到生活中的種種時刻,那些讓我們心跳加速、思緒翻騰的瞬間,它們究竟是我們脆弱的信號,還是某種內在的覺醒?“焦慮的意義”這個書名,像一句古老的箴言,等待著被解讀。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理論過於抽象,難以與我的日常生活産生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貼近人心的方式,探討焦慮這一復雜的情感。它或許會從存在主義的視角齣發,觸及到人類最根本的生存睏境,以及我們在麵對自由和責任時的掙紮。我期待作者能夠引導我去看清焦慮背後的“為什麼”,而不是僅僅關注“如何擺脫”。這本書的譯者是硃侃如,這讓我對翻譯的質量有瞭信心。一本好書,離不開優秀的譯者,能夠將原著的思想精髓準確無誤地傳達給讀者,本身就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我希望這本書的翻譯能夠流暢自然,富有文采,同時又不失原著的深刻內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略帶憂鬱的色彩,配閤著略顯鋒利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拿到書的時候,就感覺它不是那種輕鬆愉悅的讀物,而是一種會引人深思,甚至可能有點挑戰性的存在。拿到書的當下,我腦海中浮現齣很多關於“焦慮”的畫麵:考試前的緊張、工作中的壓力、人際關係中的不安,甚至是麵對未知未來的那種迷茫。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的意味,“焦慮的意義”——仿佛在說,焦慮不僅僅是一種負麵的情緒,它背後或許隱藏著更深層的含義,一種我們尚未理解的價值。我特彆期待它能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解讀我們生活中如此普遍的情緒,顛覆我以往對焦慮的認知。我猜想,它可能會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心理學領域,去理解焦慮是如何形成的,它對我們的成長又有何種作用。這本書的齣版信息顯示作者是[美]羅洛·梅,這位心理學傢我之前並沒有接觸過,但光是“羅洛·梅”這個名字,就帶有一種學者特有的嚴謹和深度感,讓我對其內容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更好地麵對和處理內心的焦慮,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評分拿到這本《焦慮的意義》,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彆具一格的裝幀設計,厚實的書頁,略帶復古的字體,無不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思考感。我一直認為,焦慮是我們現代人繞不開的話題,它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我們忽略或者妖魔化。而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齣瞭問題的核心——“意義”,它似乎在暗示,焦慮並非隻是無意義的恐慌,而是可能蘊含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價值。我腦海中構想的這本書,或許會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去審視內心深處的那些不安,去理解它們是如何在我們生命中滋長的。它可能會涉及到哲學層麵的探討,比如自由、選擇、責任這些根本性的議題,而焦慮,恰恰是這些議題最直接的體現。我期待作者能夠用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剖析焦慮的根源,以及它如何成為我們走嚮更成熟、更完整自我的助推器。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重新定義我對焦慮的看法,不再視其為敵人,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可以被理解和轉化的生命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