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 |
| 作者 | 【韩】李昌镐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170774 |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套书第二册。在*册的基础上,继续介绍围棋的常用术语,重点介绍了基础吃子方法、死活棋形、劫争、中局的下法等,并给出定式、大场、形势判断、官子等概念,使儿童接触到棋局的各个阶段,力求使其形成完整棋局的概念。 |
| 作者简介 | |
| “石佛”李昌镐,韩国职业围棋棋手,8岁拜师,11岁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个职业冠军,16岁获得个世界冠军,1990~1995年称雄韩国,1996~2006年开创世界围棋史上的“李昌镐时代”。 |
| 目录 | |
| 章 常用术语 一、镇 二、尖冲 三、吊和飞吊 四、跨 五、渡 1. 直接渡过 2. 尖渡和飞渡 六、顶和尖顶 1. 顶 2. 尖顶 七、封 围棋小故事:谢安下棋定军心 小练习 第2章 吃子 一、接不归 二、乌龟不出头 三、倒扑和双倒扑 1. 倒扑 2. 双倒扑 四、倒脱靴 五、金鸡独立 六、软征子 围棋小故事:李世民一子定乾坤 小练习 第3章 死活:死活题初步 一、死活之杀棋 二、死活之做活 围棋小故事:一子解双征 小练习 第4章 劫争 一、利用劫做活 二、利用劫杀棋 三、利用劫吃子 围棋小故事:金枕之争 小练习 第5章 中盘 一、连接 1. 什么是连接 2. 连接的方法 二、分断 1. 基本的分断——断 2. 冲断 3. 挖断 4. 尖断 三、弃子 1. 简单的弃子——倒扑、倒脱靴 2. 对方来进攻时的弃子 四、打入 1. 什么是打入 2. 打入的变化 五、角部侵分 1. 侵分单子——星位 2. 侵分守角 围棋小知识:日本超棋士——林海峰 小练习 第6章 官子 一、双方先手官子 1. 双先一路扳粘 2. 双先二路尖 扳粘 二、单方先手官子 1. 单先一路扳粘 2. 单先冲挡 3. 单先伸腿 三、双方后手官子 1. 双后手一路扳粘 2. 双后手打拔一子 3. 双后手冲挡 围棋小故事:宋太宗赵光义和贾玄 小练习 第7章 形势判断 一、局部判断 1. 无忧角 2. 拆二 3. 无忧角 拆二 二、黑白双方交错的局部 三、有子之后,一切都不确定 1. 两边有子的拆二 2. 两边有子的无忧角 3. 被拦截的拆边 4. 旁边有子的星位小飞守角定式 围棋小知识:特立独行——徐奉洙 第8章 对杀技巧 一、紧气 二、外气 三、外气 公气 1. 公气 2. 两口以上公气——很可能双活 四、眼里的气——内气 1. 有眼杀无眼 2. 长气杀有眼 3. 双方都有眼 五、大眼的气数 1. 直二 2. 直三、曲三 3. 丁四、方四 4. 刀五、梅花五 5. 梅花六 围棋小故事:朱元璋、徐达和刘基 小练习 第9章 手筋 一、“尖”的手筋 二、“跳”的手筋 三、“顶”的手筋 四、“夹”的手筋 围棋小故事:佳人戏棋圣 小练习 |
| 编辑推荐 | |
|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是一套较好的儿童围棋入门读物,讲解了各种围棋技巧,并且本着循序渐近的原则,每册书在之前一册的基础上都有的难度提升。书中选取了很多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并进行详细的解答。本书同时配有卡通插画和围棋故事,语言亲切、幽默,非常适合5~12岁的儿童阅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次拿到这本《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我的心情可谓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是因为,李昌镐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传奇的光环,作为“石佛”,他的棋风严谨、计算精准,是无数围棋爱好者心中的偶像。而儿童围棋课堂,听起来就像是一扇通往围棋世界的大门,尤其适合那些对围棋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入门的孩子们。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色调明快,图案生动,似乎就已经预示着一段充满乐趣的学习旅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围棋的基本规则、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战术和策略。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儿童化”,也就是说,它能否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例子来讲解围棋,而不是照搬成人围棋教程的生硬内容。比如,对于“气”、“眼”、“活棋”、“死棋”这些基础概念,能否用比喻或者游戏化的方式来解释?对于一些初级的定式,能否配以形象的图解,甚至是一些趣味故事来帮助记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围棋的精髓,而不是在枯燥的讲解中感到厌烦。同时,作为家长,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对围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那位伟大的棋手李昌镐,是如何将他的围棋智慧,以一种适合儿童的方式传承下来的。他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是否会在书中有所体现?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我关注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布局”和“中盘”的概念。围棋的布局,就像是战争的战略规划,而中盘则是战术执行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需要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棋盘比作一片土地,布局就像是在规划如何开发这片土地,而中盘则是具体的建造过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布局范例,并且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下。这些范例最好是来自于儿童围棋的实战,这样孩子们能够更容易理解。我还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关于“占角”、“占边”、“占中心”的原则,以及它们对整个棋局的影响。我还关注,书中是如何讲解“价值判断”的。在围棋中,每一个落子都有其价值,如何才能判断出哪个位置的价值最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并且通过实例来演示,一定会非常有帮助。李昌镐先生的棋局,往往是气势恢宏,构思巧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宏大的棋局观,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在感受围棋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考。
评分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心态调整”和“对局礼仪”的章节。围棋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弈者心理素质的考验。对于儿童来说,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态和遵守对局礼仪,与提高棋艺同样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者李昌镐先生本人的亲身经历,来强调这一点。比如,如何面对输棋,如何不骄傲自满,如何在对局中保持专注,以及如何尊重对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认输”的指导,让孩子们明白,认输也是一种智慧,懂得适时认输,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继续进步。我还关注,书中是否会鼓励孩子们进行“复盘”。复盘,也就是在对局结束后,回顾自己的棋局,找出其中的得失。这对于提高棋艺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复盘的指导,或者一些简单的复盘案例,一定会非常有帮助。李昌镐先生以其沉稳冷静的心态著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宝贵的心理素质,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承下来,让孩子们在享受围棋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
评分这本书的“攻防技巧”部分,是我非常期待的。在围棋中,进攻和防守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棋手必须懂得何时进攻,何时防守,以及如何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儿童来说,理解这些复杂的策略,需要非常耐心和细致的讲解。我希望书中能够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解释一些基础的攻击和防御手段,比如“扑”和“叫吃”,甚至是简单的“征子”和“枷吃”。我会特别留意,书中是否提供了大量的实战图解,来演示这些技巧在实际对局中的应用。这些图解最好能够配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并且标注出关键的落子点。我还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本的“治孤”技巧,也就是如何保护自己孤立无援的棋子,让它们不被对手吃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死里逃生”的案例,一定会让孩子们感到兴奋。李昌镐先生以其精妙的计算能力著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计算的精髓,以一种简化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感受围棋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严谨的思考习惯。
评分对于这本《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我最期待的是它是否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围棋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感到 overwhelming。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能够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规则,到简单的战术,再到更复杂的局面判断,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孩子们前进。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谜题”。这些练习题和谜题,应该是针对儿童的学习特点设计的,比如趣味性强,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我还期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进阶指导”,也就是说,当孩子们掌握了这本书的内容后,下一步应该如何学习?是否有相关的推荐书籍,或者学习资源?作为家长,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围棋,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复盘,如何鼓励孩子参加围棋比赛,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对围棋的持续兴趣。李昌镐先生的传奇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种激励,融入到围棋的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在享受围棋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触及围棋中的“死活”问题。对于围棋初学者来说,判断棋子的死活,是学习围棋最核心的技能之一。它涉及到对棋子“气”的计算,以及对“眼”的判断。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解这个复杂的概念。是会采用一些经典的死活题,并且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吗?还是会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棋子比作小动物,来判断它们是“活”还是“死”?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足够多的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这些练习题的难度梯度,最好能够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逐步过渡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我还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关于“吃子”的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对手的疏忽,将对方的棋子吃掉。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李昌镐先生作为一代棋圣,他对棋子死活的判断,是极其精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精准的判断能力,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承下来,让孩子们在享受围棋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评分我一直对“围棋的哲学”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比如“平衡”、“变化”、“舍得”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触及围棋的哲学内涵。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棋局,来讲解“阴阳平衡”的道理,或者“以退为进”的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围棋起源的神话故事,或者一些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让孩子们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围棋的博大精深。我还关注,书中是否会鼓励孩子们进行“观察”。围棋中的“形”很重要,如何观察对手的棋,如何判断棋子的强弱,这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实现的。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观察力”的训练方法,一定会非常有帮助。李昌镐先生的棋风,被誉为“石佛”,沉稳、冷静、计算精准,但同时又充满了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深邃的棋艺智慧,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在感受围棋魅力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围棋中蕴含的东方智慧。
评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关注书中关于“连接”和“切断”的讲解。在围棋中,棋子的连接是形成强大棋块的基础,而切断则是瓦解对手优势的关键。对于儿童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的精髓,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棋子比作小动物,连接就像是它们手拉手,形成一个大家庭;而切断则像是将它们分开,让它们孤立无援。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有足够多的实例,来演示如何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巧妙的切断。这些实例最好是来自儿童围棋对局,这样孩子们能够更容易代入,理解其中的逻辑。我还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眼”的。对于儿童来说,“眼”的概念可能比“气”更加抽象一些。如何让他们理解,两个“眼”才能保证棋子的安全?是需要一些图例来展示,比如一个“空眼”和一个“真眼”,并且说明它们的区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攻防兼备”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实操中巩固所学。比如,给出一些棋形,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连接自己的棋子,或者如何切断对手的棋子。李昌镐先生的棋局,往往是计算精细,步步为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严谨的计算风格,以一种适合儿童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围棋历史的简短介绍,以及对围棋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的阐述。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好,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技术之前,先对围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它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意义。接着,便是关于围棋基本规则的讲解,包括棋盘的构成、棋子的摆放、以及如何下子。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非常关键,我希望它能够图文并茂,用大开本的图例和清晰的箭头指示,让孩子们一目了然。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提子”和“占角”,一定要有足够详细的演示。我一直在思考,对于儿童来说,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围棋的“气”和“眼”的概念。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对局演练,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谜题来加深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是我非常关注的。如果它能够提供一些“找气”或者“做眼”的小游戏,一定会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参与度。我还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围棋礼仪的内容,比如如何尊重对手,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围棋不仅仅是棋艺的较量,更是品德的熏陶。李昌镐先生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棋手,他的教导中一定包含了这些宝贵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他严谨的棋风之外,还融入一些温情和鼓励,让孩子们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的“官子”部分是如何处理的。官子,也就是围棋的收尾阶段,虽然不像中盘那样充满激烈的战斗,但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对于儿童来说,官子往往是他们最容易忽略或者感到枯燥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讲解官子,比如将其比作最后的“扫尾工作”,或者“整理战利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的官子技巧,比如如何计算官子的大小,以及如何下出最大价值的官子。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官子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这些练习题的难度,最好能够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逐步过渡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我还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关于“打劫”的知识。打劫是围棋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战术,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如果书中能够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打劫比作“互相勒索”,并且给出一些简单的劫争实例,一定会非常有帮助。李昌镐先生的官子,总是非常扎实,步步为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他这种扎实的官子技巧,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承下来,让孩子们在享受围棋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起精细入微的计算能力和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