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我要了解自己
定价:19.80元
售价:13.9元,便宜5.9元,折扣70
作者:玛丽 C.拉米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221543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某些特定的情绪是由何引发,理解它们带来的感觉和想法,告诉青少年,当这些情绪看起来非常难以处理的时候,该如何去做。通过这些信息,孩子将学习如何准确地、恰当地表达自己。而这些也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还能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
本书里的“心理学笔记”,都是心理学家们在情绪研究中的实际案例。这些心理学笔记让小读者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同研究者们的发现作对比。
本书也有一些小测验。通过这些小测验,孩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同时,在每个部分的结束处,都列出了一些问题,孩子可以利用它们,联系之前章节里所述的内容,进
行总结和思考。
目录
部分 感知你的情绪
章 情绪背后的科学
第二章 心情,情绪和感觉
第二部分 感知自我意识情绪
第三章 尴尬
第四章 内疚
第五章 羞愧
第六章 自豪
第三部分 感觉受到威胁
第七章 焦虑
第八章 恐惧
第九章 厌恶
第四部分 感到悲观
第十章 孤独
第十一章 难过
第十二章 悲伤
第五部分 感到兴高彩烈
第十三章 兴奋、欢乐和幸福
第十四章 爱和迷恋
第六部分 感到情绪激动和急躁
第十五章 愤怒
第十六章 嫉妒和妒忌
结语:继续了解你自己
作者介绍
玛丽 C.拉米亚,博士,加利福尼亚州马林郡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赖特学院教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像一位温柔而睿智的向导,带领我的孩子踏上一段探索内心的奇妙旅程。作为家长,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方法论”,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和场景,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书中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认识到原来自己的各种情绪都是正常且有意义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地图”的比喻,让孩子明白情绪有起有伏,就像天气一样,有时晴朗,有时会有小雨,而我们学习的,就是如何在雨天也能够找到一把属于自己的小伞。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认识自己”的对话,它鼓励孩子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分辨哪些是来自外部的期待,哪些是自己真正的感受。我看到我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停下来,若有所思,甚至会主动跟我分享他阅读时的想法,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它并没有试图去“纠正”孩子的情绪,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与情绪共处”,如何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正是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它不是一本急功近利的“教育手册”,而是一份送给孩子的心灵礼物,让他们学会爱自己,理解自己,拥抱真实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体验,是它让孩子学会了“与自己对话”。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大人自己也很难完全理解自己的情绪,更何况是孩子。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工具,帮助孩子一点点地打开通往自己内心的门。它没有用生硬的道理去灌输,而是用生动的情境模拟,让孩子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看到我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陷入沉思,然后会主动问我一些问题,关于书中人物的情绪,关于自己曾经的经历。这种主动思考和探索,让我感到非常欣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性格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更好地与这个世界互动。它并没有试图去“改变”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去“接纳”自己。这种赋能式的教育理念,正是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它让孩子明白,自己拥有掌控自己情绪和塑造自己性格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育儿的启发,更是一种关于“看见”的深刻理解。我以前可能习惯性地去“修正”孩子所谓的“不良情绪”或“不够好的性格”,而这本书则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成长节奏。它并没有提供“万能公式”,而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去理解,去接纳。书中的一些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孩子的行为。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或者“固执”,可能只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一种对自我认同的寻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陪伴”。它让我明白,性格的培养,不是一味的“塑形”,而是“养育”,是让孩子在安全和理解的环境中,自由地舒展和成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过去可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关注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想法。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些设问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内在的批评家”的比喻,让我的孩子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那个让他感到沮丧的声音,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投射。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聊天,没有说教感,只有满满的智慧和理解。它让我明白,培养孩子的性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这本书更像是在为孩子建造一座坚实的内在堡垒,让他们在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压力时,能够拥有一个稳定而强大的自我。我喜欢它没有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去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真实而有力量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家那个小小的、时常在情绪漩涡里挣扎的孩子,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我一直觉得,性格的塑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情绪的管理,恰恰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这本书没有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堆砌大量的心理学理论,而是将抽象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 relatable 的故事里。我发现,孩子在读到书中某个角色因为某件事而生气、伤心或者开心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然后开始思考,“哦,原来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书中的一些小练习,也非常有趣,比如让孩子画出自己开心的样子,或者写下让ta感到沮丧的原因。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将内心的感受外化,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和表达自己。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孩子设定一个“理想型”的性格,而是鼓励他们去接纳自己的独特性,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它传递的是一种“允许不完美”的理念,让孩子明白,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而情绪的起伏,也是成长的必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更加相信,通过理解和接纳,他能够培养出更加健全、独立而富有韧性的性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