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
定价:22.00元
作者:李伯约,黄希庭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01176816
字数:233000
页码:2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是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西南大学*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包括时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人工智能与认知神经科学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本书系主要涉及人格心理学,时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三个方向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不少创意。体现了该重点学科在黄希庭教授带领下,积极向上的群体学术风貌和锐意创音标的学术个性。
时间的心理表征就是外部世界中的物理时间在人的心理上的一种反映。然而,时间表征是时间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涉及的现象很复杂,覆盖面很广,很难进行整体的把握,以至于迄今尚未形成时间表征的系统完善的研究范式和实验方法,所进行的探讨多为间接性的,进展不大。鉴此,本研究在继承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以获得新的进展。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引言,系统介绍了时间认知研究的历史与全貌。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上编,介绍的是一些*的时间记忆表征的理论。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下编,介绍了笔者在导师黄希庭教授指导下所进行的时间记忆表征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探索。
目录
作者介绍
李伯约,博士,教授,基础心理学认知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迄今已出版著作若干部,在《心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模糊分组的时间层次网络结构研究”、“‘米制’的时间层次网络结构研究”、“时间顺序标码的认知研究”、“周期性时间推理研
文摘
序言
《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如何构建和传承知识的思考。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可能在于“表征”的转换与演变。从古老口头传说中的时间序列,到文字记录的历史事件,再到如今数据化的时间信息,人类是如何将抽象的时间概念,以不同的“表征”形式固化下来,并传递给后代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到记忆的机制,以及集体记忆的形成过程。这本书的“开来”部分,我猜想会聚焦于现代研究,比如神经科学如何揭示大脑中时间信息的编码方式,心理学如何研究个体记忆的时间感知偏差,以及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存储和检索信息的时间维度。我期待书中能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或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时间与记忆的复杂互动,以及它们对于个体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让我联想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时间”和“记忆”这两个抽象的概念,通过“表征”这一具体的研究方法联系起来的。这是否意味着,本书将探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将抽象的时间体验转化为具体的符号、图像、叙事,并将其保存在集体记忆中的?我想象着,也许作者会引用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甚至历史文献,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时间观念和记忆痕迹。比如,古老的壁画中对季节更迭的描绘,古代史书中对王朝兴衰的记录,甚至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叙述,这些都可能成为本书分析的素材。更进一步,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这些“表征”的演变过程,它们如何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对时间与记忆的理解。
评分我被《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它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前瞻性。我猜测,本书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对人类文明史有着深刻洞察的学者。他/她可能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的范畴,而是将历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甚至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融合在一起,来审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的思路,让我看到,我们当下对时间与记忆的理解,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书中或许会追溯人类早期对时间的朴素认知,比如日升月落、四季更迭,以及这些自然现象如何影响了早期人类的集体记忆。再到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时间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开始有了历史的意识,有了对过去事件的精确记录和追溯。这本书的“继往”部分,很可能就是对这段漫长历史的回顾与梳理。
评分《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像一本关于人类思维史和文化演变的重要著作。我推测,它可能会从宏观的哲学层面出发,探讨时间本身是否存在,以及人类如何认识和定义时间。随后,它很可能将这种对时间的理解,与人类记忆的功能和机制联系起来。例如,记忆是否是人类感知和理解时间流逝的根本方式?不同类型的记忆(如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又如何影响我们对过去事件的“时间定位”?我尤其好奇“表征”这个词在本书中的具体应用。它是否意味着,本书将深入分析人类是如何将零散的、动态的时间信息,转化为相对稳定、易于理解的认知“表征”,并存储在我们的意识中?这本书或许会为我们揭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对自身和世界的“时间感知系统”,并将其代代相传。
评分我近期读到一本题为《时间记忆表征研究:继往与开来》的书,虽然书中具体内容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从书名本身散发出的学术气息和研究深度来看,我已经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似乎在描绘一个宏大的时间视角下的记忆图景,将古往今来的时间概念与人类对记忆的理解进行交织。我猜想,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会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时间”和“记忆”是如何感知、认知以及表述的进行一次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或许,它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人如何用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来承载他们的集体记忆,又如何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永恒。再到近代,科学理性兴起,时间是否被量化、被解析,记忆又是否被纳入了心理学、生理学的范畴?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过去对时间记忆的理解与当下我们正进行的研究,也可能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