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贽
定价:28.00元
作者:王国钧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5012979
字数:
页码:1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贽/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是《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中的一册,分为9个章节,即海商裔孙、求学谋生、初涉宦海、姚安为官、流寓黄安、风卷麻城、波涌龙湖、探道求真和铁骨丹心,以“出生—求学—为官—著述—求道—自刎”为线索,介绍了主人公李贽一生的坎坷遭遇、思想情怀、家庭亲情、朋友厚谊。
目录
章 海商裔孙
古港婴啼
远祖巨商
信仰风波
迁居南安
改姓疑团
家道渐衰
第二章 求学谋生
刻苦求学
对句拜师
糊口谋生
科考中举
第三章 初涉宦海
赴任辉县
披缟抗倭
作《荔枝记》
祸不单行
痛失二女
潜心王学
忘年之交
喜遇知音
拜师讲学
第四章 姚安为官
题联明志
造桥建宫
智擒窃贼
悬鱼示警
巧断民讼
修祠兴学
寺院论禅
至人之治
辞官离姚
士民卧道
第五章 流寓黄安
安家“天窝”
好友去世
挥泪遣眷
论战爆发
第六章 风卷麻城
徙居龙湖
剃发明志
男女平等
寡妇风波
看破生死
一代狂狷
第七章 波涌龙湖
《焚书》之战
知遇东星
挚友三袁
第八章 探道求真
妙说童心
观音梅女
寺僧出走
佛院三叛
北走山西
三会教士
第九章 铁骨丹心
火烧佛寺
避难商城
北走通州
带病著述
遭诬
经纶抗疏
宁死不屈
浩气长存
附录
年谱述略
本书文字资料及图片参考
后记
作者介绍
王国钧,福建南安人,1981年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南安一中教师、南安市纪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码头镇党委副书记、南安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南安市委党校副校长(主任科员)。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南安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泉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大量诗词赋文学作品及论文杂文,发表于国家、省、市刊物;其中不少作品荣获全国及省市征文奖项。
个人著有《觉海诗钞》《觉海文集》《觉海诗帆》《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李贽》,主编《李贽与南安》《南安市委党校校史》《榕桥史话》《清韵》《成功颂》。
文摘
《李贽/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晋江水犹似悬挂于戴云山与大海间的一条白练,在泉州城绕了个弯,方依依不舍地离去。环城十数里长的刺桐林,翠绿茂密;城南,外国商人聚居的“蕃坊”,向来是个热闹的去处,随着夜色渐深也趋于平静,只有私塾教师李白斋的“浯江祖居”还灯火通明,勤劳文静而略显憔悴的夫人徐氏临产的声、白斋焦急的脚步声、众人低声的关切问语……
“呀——”
一声清脆的婴啼,打破李家大院的焦急且凝重的气氛,安慰着一颗颗焦急久待的心。祖居沸腾了,一个男婴呱呱落地,降生人间。他就是日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贽,一位曾使整个王朝为之震恐的狂士,一位敢于揭破官场与道学堂皇面纱、还其裸本相的灵魂解剖师,一颗划破漫漫思想黑夜的耀眼的启明星,一位近代思想的启蒙者。
泉州,一座因海港而兴起的海滨古城,是海上贸易繁荣、思想异常活跃的地区,是中国东南海疆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在公元6世纪,泉州已成为中外人士来往的枢纽、通道。南朝陈永定二年(558),一位名叫拘那罗陀的印度僧人就曾在九日山下的延福寺内潜心翻译《金刚经》等诸多佛经。到唐代,阿拉伯商人由此登岸,前来中国经商,中国商人由此人海前往波斯各国,于是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大港。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五代时在泉州建城池,引晋江水绕城而过,地方官留从效环城种植刺桐树,泉州港又名“刺桐港”,其名随商船传扬海外。
自宋朝至元朝,泉州的商贸日益红火。朝廷设“市舶司”,掌海上贸易之事;立“来远驿”,接待外来客商;置“蕃坊”,外商居住。千帆辐辏,风樯鳞集;舶交其中,犀珠宝货,堆积如山。当时海交盛况,人称“刺桐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说,泉州港比埃及亚历山大港还要繁荣,港湾中有许多印度的大船,是世界大的贸易港口之一。
泉州,不仅是大港,中外商品汇聚地,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国外商人,而且也是文化交汇区、宗教自由港。外商外侨的风俗习惯、传教与信仰在泉州是自由的,“来远驿”、“蕃坊”成为他们自由活动的场所。于是摩尼教、婆罗门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纷纷涌来;高低不一、形状各异、争奇斗彩的庙宇散落城廓四围。至今仍有号称闽南佛国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灵山圣墓”、的回教圣地“清净寺”……至于牌坊、佛像、墓碑、石刻,更是触目可见。这里是宗教自由的讲坛,也是思想自由交流的场所。泉州闪烁着当时世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奇光异彩,无愧于中国海疆明珠的赞誉。
远祖巨商
据史载,李贽的远祖为泉郡航海巨商,从事海外贸易。
……
序言
评价一:探寻人性的幽微曲折,一场关于忠与义的深刻拷问 这本书,初读便被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所震撼。它没有给我一个轻松的阅读体验,更像是被硬生生地拉入了一个充斥着灰色地带的复杂世界。叙事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尤其是在描摹人物内心挣扎时,那种撕裂感几乎能透过纸面传达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忠诚”这个概念的颠覆性解构。它不再是教科书里扁平化的颂歌,而是被放在了人性最原始的欲望和现实的残酷考量下反复淬炼。书中几位核心人物的抉择,每一步都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合理性,让你不得不去反思,在极端环境下,我们引以为傲的道德准则究竟有多不堪一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对话,背后往往隐藏着足以颠覆既有认知的巨大信息量,需要读者反复咀嚼。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春水般潺潺流淌,描绘出旧日时光的温情脉脉;时而又陡然加速,如同山洪爆发,将所有隐藏的冲突一股脑地推向高潮。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精神跋涉,脑海中回荡的不是简单的故事结局,而是对“选择”二字永无止境的追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迫使我们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阴影。
评分评价五:结构复杂,多重视角交替带来的丰富解读空间,引人深思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是其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之一,它绝非单线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类似万花筒般的复杂架构。通过不断地在不同人物的视角之间切换,作者有效地打破了叙事的单一性,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和解读可能性。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像是一面新的棱镜折射出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使得原本清晰的“真相”变得模糊而多义。这种处理手法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专注度和理解力,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表层的故事情节,而必须主动去整合碎片化的信息,构建自己的认知地图。我非常欣赏作者处理信息时的留白艺术,他从不将结论强行灌输给读者,而是将关键的张力点留白,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仍有大量的空间去进行二次思考和辩论。这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重读价值,因为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因为个人心境的变化,而对不同的角色和事件产生全新的理解和站位。它更像是一部开放式的思想实验,而非一个封闭的故事终结。
评分评价二:文风瑰丽,史诗般的格局与古典韵味交织的阅读盛宴 倘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部作品的阅读感受,那便是“酣畅淋漓”。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得令人赞叹,仿佛信手拈来,便能构建出一幅幅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它有着老派文学的扎实底蕴,却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叙事的张力,使得即便是对历史题材不甚热衷的读者,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于场景和氛围的营造,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场硝烟,还是深宫内苑的暗流涌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画面感。语言的运用达到了近乎诗意的境界,辞藻的堆砌绝不空泛,而是精准地服务于主题的表达。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作者使用长句进行铺陈,将时间拉伸,情绪酝酿至极致,读起来有一种吞吐日月、气吞山河的史诗感。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看似枝蔓丛生,实则暗藏经纬,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汇聚成一条清晰有力的主线,展现出作者对宏大叙事的掌控力。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先前遗漏的、深藏在文字结构中的精巧安排。
评分评价三:节奏凌厉,对权力运作机制的冷峻剖析,令人脊背发凉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那种温文尔雅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部高压锅下的实验记录,充满了张力和危险气息。作者似乎对权力结构的运作有着近乎病态的敏锐洞察力,他笔下的人物,无论高低贵贱,都像是被设定了某种程序一般,在无形的规则下进行着精密的角力。叙事节奏的把控极为老辣,常常在平淡无奇的日常对话中,突然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细节,瞬间改变了读者的判断,这种“慢热—猛爆”的交替,让人读得心惊肉跳。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政治博弈的描写,它没有沦为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展现了“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冷酷现实。许多角色明明心怀善意,却被环境裹挟,最终做出违背本心的选择,这种悲剧性被刻画得入木三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产生一种疏离感,仿佛自己是这场权谋游戏的旁观者,被允许窥见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之下的腐朽与算计。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片段,更像是在提供一套解读现实世界的底层逻辑框架。
评分评价四: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探究“失去”与“坚守”的哲学命题 虽然叙事背景宏大,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却是其中那些极其私人化、近乎微观的情感描写。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共情能力,能够穿透角色的外壳,触及其内心最柔软也最脆弱的部分。那些关于离别、怀念以及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执着坚守的片段,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却又带着一种克制的、不煽情的力量。特别是几段关于家庭纽带的描写,它们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却又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构筑起最后的堡垒。我感受到了角色们在面对巨大外部压力时,那种不愿妥协的内在韧性,这种“韧性”并非蛮力,而是一种近乎信仰的坚持。书中对“失去”的探讨非常到位,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人物们必须学会在失去中重塑自我。这种对人性深处孤独感的描绘,使得整部作品的重量感大大增加,它探讨的不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个体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的精神抵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