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书 名 | 哈农钢琴练习指法 | 定 价 | 30元 |
| 作 者 | 江晨 | 难 度 | 初级 |
| 开 本 | 8开 | 属 性 | 钢琴教材 |
| 页 数 | 136页 | 光 盘 | 无 |
| 谱 号 | 五线谱(双谱号) 指法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社出版 |
| 数 量 | 1本书 | 版本 | 新版本 |
| 产品展示 |
| 产品细节 |
| 产品目录 |
第I部分:使手指灵活、独立、有力、动作平稳和用力均匀的预备练习
练习1-20
第二部分:为专门练习打好基础的练习
练习21-31
练习32-37 大拇指从其他指下穿过
练习38 弹奏音阶的预备练习
练习39 大调及关系小调音阶
练习40 半音阶
练习41 二十四个大小调中主三和弦的琶音
练习42 减七和弦琶音及手指伸张练习
练习43 属七和弦琶音及手指伸张练习
第三部分:为掌握高难度技巧所必需的专门练习
练习44 三个音一组的重复音
练习45 两个音一组的重复音,分别练习五个手指
练习46 颤音,分别练习五个手指
练习47 四个音一组的重复音
练习48 手腕练习,断奏三度音
手腕练习,断奏六度音
练习49 双手第I、4指及第2、5指的伸张练习
练习50 连贯的三度音
练习51 平行八度音阶的预备练习
练习52 常用各调的平行三度音阶
练习53 二十四个调的八度音阶
练习54 三度音的四重颤音练习
练习55 三重颤音
练习56 二十四个调的分解八度音阶
练习57 二十四个调的八度分解琶音
练习58 保持八度音,由断奏音符伴奏
练习59 六度四重颤音
练习60 震音
内容介绍 《哈农钢琴练指法(总审订版)》提供了使手指灵活、独立、有力和平均以及使手腕柔韧自如的练习。上述对于手指和手腕的要求,都是正确的演奏技术所不可或缺的。另外,还要使左手获得和右手同样的能力。除了极个别的练习引自其他教材之外,绝大部分练习是自编的。《哈农钢琴练指法(总审订版)》这些练习富有趣味,不会使学生厌倦。而那些枯燥的五指练习单调得简直只有大艺术家才有耐性和勇气去弹奏。
我对室内乐的接触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觉得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合适的曲谱都很困难。但是,这本《弦乐四重奏基础与改编入门指南》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它并不是一本纯粹的演奏技巧书,而是更侧重于理解四重奏这种艺术形式的内在结构和合作技巧。书中从历史发展入手,清晰地解释了海顿奠定四重奏结构的重要性,以及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如何将这种形式推向高峰的。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对话性”的讲解。作者通过分析几部经典四重奏的片段,展示了旋律如何在不同声部间传递、模仿和对抗,这对于我理解钢琴与弦乐的合奏配合大有裨益。此外,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精选的、难度适中的改编范例,比如将一些著名的交响乐主题改编成适合初学者排练的四重奏版本。这使得我们不需要一上来就面对全套的专业难度曲目,而是可以在练习对话技巧的同时,享受室内乐带来的乐趣。对于想要组织自己的小型室内乐团,或者对声部平衡和合作艺术感兴趣的演奏者(无论主修何种乐器),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实际案例都非常扎实和具有操作性,绝对是跨界学习的绝佳教材。
评分我最近在琢磨怎么把我的即兴演奏能力再提升一个档次,无意间发现了这本《爵士和声与即兴思维导论》。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理论大于实践”的书籍总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光看理论学不会真正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核心理念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和弦走向,而是教你理解和声背后的逻辑和色彩变化。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爵士和声概念,比如延伸音、替代属和弦、调式转换等,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小块。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动机发展”那一章时所采用的方法,它通过分析几段经典的爵士标准曲(比如《All the Things You Are》的不同改编版本),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旋律动机,通过节奏变化、音区移动和和声置换,创造出全新的即兴乐句。书里配的很多简谱和示例音阶练习,都非常实用,我直接对着MIDI伴奏练习,感觉自己的“耳朵”和“大脑”连接得更顺畅了。最关键的是,它鼓励你在理解规则后大胆地去打破规则,这对于培养真正的个人风格太重要了。对于那些想从古典乐思维跳脱出来,想真正掌握爵士乐演奏精髓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结合度,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高度,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同类书籍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高水平钢琴演奏,技巧只是基础,音乐的“解释力”才是灵魂。因此,我对那些专注于音乐分析和演奏诠释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意境表达与技术融合》正是这样一本深刻的作品。它不像一般的教程那样着重于指法训练,而是深入挖掘了肖邦、舒曼、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中,那些难以言喻的“诗意”是如何通过特定的钢琴技术来实现的。比如,书中对肖邦圆舞曲中那种“优雅的慵懒感”的分析,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对踏板的精确控制(特别是半踏和不完全踩下)和揉弦的细腻处理来营造出“呼吸感”,而不是简单地拖沓或模糊。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作曲家选择这个速度、这个力度范围,背后的情感动机是什么。我尝试着将书中关于李斯特练习曲中“瀑布般的琶音”的讲解应用到我的练习中,不再是机械地追求速度,而是去体会那种“流动性”和“重量感”的平衡,结果发现演奏的层次感和感染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对演奏者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弹,更要“懂得如何去说服听众”。对于那些已经具备扎实技术基础,渴望在音乐表达上寻求突破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张通往内心世界的地图。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俄罗斯学派的技巧训练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畏惧的心态,觉得那种强调力度和速度的训练是不是太“硬核”了。直到我开始使用这本《俄罗斯钢琴技巧精要:历代大师的练习方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练习曲,而是系统性地梳理了从涅高斯到涅梅诺维奇-丹先科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标志性训练理念。书中详细讨论了“手指独立性”的训练,不仅仅是传统的爬音阶,还包括了对重量传导和触键深度的细致解析,这一点非常触动我,让我明白了力量并非来自于蛮力,而是源于科学的身体运用。书里有一章专门对比了不同时期对“快速音群”的处理方式,配有大量的图解来说明手腕和手臂的配合姿势,这比我以往只注重手指独立的练习效率高出了好几倍。我按照书中的“三点支撑法”练习了一周后,感觉我的快速段落清晰度和持久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以前总是跑音的地方现在能更稳定地弹出清晰的颗粒感。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的练习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科学、更深入的训练哲学,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习,而不是盲目地重复。对于追求高阶技术掌控力的演奏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武功秘籍”。
评分这本《古典钢琴曲集锦》简直是钢琴学习者们的福音啊!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油墨香就让人觉得物超所值。里面的曲目选择非常精妙,从巴赫的赋格曲到肖邦的夜曲,再到德彪西的印象派小品,几乎涵盖了从巴洛克到近现代的各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作。最让我惊喜的是,很多我梦寐以求但总觉得遥不可及的曲子,竟然都有收录,而且编排上考虑到了一定的难度递进。比如,初学者可能从莫扎特的一些简单奏鸣曲乐章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这对于建立信心和循序渐进地提高技巧太重要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度简直是业界良心,五线谱的间距恰到好处,不像有些版本为了省纸把谱子挤得密密麻麻,看起来眼睛都要花掉。连指法标记也标注得非常细致,虽然我主要还是依赖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指导,但这些辅助性的标记在遇到一些复杂乐段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几首勃拉姆斯间奏曲,那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本书的清晰呈现,让我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理解又深了一层。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拥有一本能伴随你从初阶到中高级水平的、曲目丰富且制作精良的综合性钢琴曲集,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拥有,它不仅仅是乐谱的堆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音乐导师在为你规划学习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