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群雄逐鹿(第四辑)
定价:31.00元
作者:刘锦祺,赵冬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96232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会聚了中国象棋界*大师,他们将上演精彩绝伦的棋艺大赛,为广大棋迷近距离接触象棋大师搭建了交流平台,对推动象棋事业进一步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坚持出版这一系列象甲对局精选的意义所在。
2012年是中国象棋协会成立5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象甲联赛10周年。本届比赛共有北京、浙江、广东、湖北、黑龙江、江苏、四川、上海、山东、河北、广西和河南12支队伍参赛。比赛沿用了上赛季赛会制与主客场相结合的方式,首尾各5轮采用赛会制,其余12轮进行主客场比赛。
本届象甲联赛赛制对比2011年有所改革,主、客两队在慢棋比赛中场分打平,要立即进行快棋加赛。主客队互相抽取对方一名加赛棋手进行加赛。快棋用时为每方基本用时10分钟,每走一步加10秒。加赛由主队执红先走,如果分出胜负,当场比赛结束,获胜方团体场分记2分,负方记0分。如果弈和则加赛第二局快棋,此时已下过首局快棋的棋手不能再上场,余下三人按照快棋抽签规则,每队各抽出一人出战。第二局快棋还是由主队执红先走,获胜方团体场分记2分,负方0分,如果再度战和,则直接判客队胜出,也就是客队记2分。因此,本届象甲的对抗性较前九届更强,赛事竟争更加激烈。
目录
轮 2012年5月8日弈于呼和浩特
局 广东吕钦胜江苏王斌
第2局 黑龙江郝继超胜湖北柳大华
第3局 黑龙江聂铁文负湖北洪智
第4局 河北李智屏负四川郑一泓
第5局 河南黄丹青负浙江赵鑫鑫
第二轮 2012年5月9日弈于呼和浩特
第6局 上海谢靖胜河北李智屏
第7局 江苏徐超负黑龙江赵国荣
第8局 北京王天一胜浙江陈卓
第9局 四川孙浩宇胜河南李晓晖
0局 广西邓桂林负广东许国义
第三轮 2012年5月10日弈于呼和浩特
1局 浙江赵鑫鑫负四川郑惟桐
2局 黑龙江聂铁文负广东李鸿嘉
3局 黑龙江赵国荣胜广西黄海林
4局 河南金波负上海万春林
5局 河南武俊强胜上海万春林
第四轮 2012年5月11日弈于呼和浩特
6局 上海谢靖胜浙江陈卓
7局 湖北洪智胜河南武俊强
……
第五轮 2012年5月12日弈于呼和浩特
第六轮 2012年5月16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七轮 2012年6月6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八轮 2012年6月20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九轮 2012年6月27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轮 2012年7月4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一轮 2012年7月17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二轮 2012年7月18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三轮 2012年7月25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四轮 2012年8月1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五轮 2012年8月8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六轮 2012年8月15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七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八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十九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二十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二十一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第二十二轮 2012年8月29日弈于各队主场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关于企业战略规划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作者们分享了大量来自实践的真实案例,并且深入剖析了这些案例的成功或失败原因。这让我明白,战略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动态调整的。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让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企业或个人情况的参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竞争优势构建”的章节,作者们详细地介绍了多种构建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可操作的建议,这对于正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较为沉稳的色调,但又不失艺术感,通过一些抽象的线条和图形的组合,隐约传达出一种战略布局和智慧博弈的意境。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有韧性,翻阅起来手感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印刷的清晰度也是无可挑剔,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很合理,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信息能够更顺畅地传递给读者。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书脊的设计,既有出版社的标志,也有书名和作者信息,整体风格统一,摆放在书架上显得非常协调。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精心打磨的诚意,这种对书籍本身的重视,也让我对其中蕴含的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这种扎实的用料和精美的设计,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无声的吸引力,预示着里面一定藏着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宝藏,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这套书对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阐述,简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作者们不仅赞扬了创业者的勇气和远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入分析了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初创企业从无到有,最终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挑战、艰辛,但也闪耀着智慧和坚韧的光芒。阅读这些内容,让我对创业充满了敬畏,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创业激情。它让我明白,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去实现的。
评分书中对于市场趋势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驱动的深层逻辑,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技术创新的颠覆性作用、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变,甚至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使得分析显得格外透彻和全面,让我能够跳出局部的视角,更宏观地把握市场脉络。我尤其欣赏书中提到的一些前瞻性预测,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尚在萌芽阶段,但作者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已经指出了它们潜在的巨大影响力,这对于我们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向。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正是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所亟需的。书中对于数据的引用也十分严谨,来源清晰,分析过程也逻辑缜密,让人信服。
评分书中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部分的论述,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作者们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及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团队建设”和“绩效管理”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些管理方法更具可操作性,对于正在努力提升团队管理水平的我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群雄逐鹿(第四辑)》在最后部分对未来商业趋势的展望,让我脑洞大开。作者们大胆预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将如何重塑未来的商业格局,并且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人机协作”和“个性化定制”的讨论所吸引,它描绘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并且以人为中心的未来商业图景。这种对未来的深刻洞察,不仅让我对未来的商业发展充满了期待,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它是一份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宝贵航海图。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们在阐述复杂的经济管理理论时,采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他们并非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网络效应”的那部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将这个看似抽象的经济学原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运作机制和重要性。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是很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也正是这本书能够吸引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读者阅读的关键所在。它不像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次深入浅出的知识分享,充满了启发性。
评分《群雄逐鹿(第四辑)》在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解读上,展现出了作者们深厚的功底。他们不仅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精准的剖析,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更长远的角度去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革新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新兴经济体崛起等议题的讨论,都极具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分析时,能够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政治、社会因素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视角。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对于希望理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并从中寻找机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评分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章节,简直是为身处变幻莫测商业环境中的我们量身定做的。作者们并没有回避风险,而是以一种坦诚且富有策略性的态度,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甚至是地缘政治风险。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对冲”和“应急预案制定”的详细讲解,它们不仅理论扎实,而且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操建议,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通过 proactive 的方式,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并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们对于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他们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应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以诚信为基石,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书中通过一些案例,阐述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兼顾环境保护、员工福祉、以及社区发展等问题。这种将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理念,让我对“企业公民”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对环境的负责,更是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投资。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对于我们构建健康、负责任的商业生态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