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过宫炮对左中炮
定价:32.0元
作者:黄少龙,段雅丽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9634981
字数:23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过宫炮对左中炮局,早载于清朝《王氏梅花谱》。红方过早调运右车巡河攻击黑右马,由于顾攻不顾守,后防薄弱,结果吃亏。古谱给人的印象是过宫炮不敌当头炮,但这个结论不成立。关键在于红方必须改变战略思维,待左翼子力部署妥当,阵式巩固之后再策划进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才是过宫炮本来的战略方针。
《象棋谱丛书:过宫炮对左中炮》通常红开直车黑起横车,这与顺炮局有些类似,可以借鉴。红方有补右仕或左仕两类着法,前者跳左边马疏通车路,后者可跳左正马,必要时把左角炮移右角,或再补左相然后退左炮,都暗藏反弹力。
古谱黑方还中炮过于强硬,反击不成不便转变阵形,缺乏灵活性,现今采用者已不多了。目前黑方较稳健的应法是飞象横车,便于控制局面,伺机反击。
目录
作者介绍
黄少龙,中国象棋大师,南开大学教授。1984年创办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历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象棋协会秘书长等职。。
1977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象棋赛及中国对法国象棋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1990年获伦敦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铜奖。1997年参加象棋个人国际邀请赛,获组冠军。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担任亚洲象棋赛棋局讲评。
曾出版《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开局战理》、《列炮纵横谈》、《象棋对策论》、《象棋秘诀丛书》、《象棋大全》等60多部著作,多次获全国象棋图书一等奖。
段雅丽,女,196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喜好象棋,获得少儿象棋赛奖。20世纪80年代,多次蝉联天津市成年女子象棋冠军,达到一级棋士标准。曾获全国女子象棋赛3名以及棋友杯全国业余女子赛冠军。多年来,热心投身象棋教育工作,曾任天津市松生棋牌艺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天津市高等棋友联谊会秘书长等职。近年致力于象棋写作,著有《象棋速通探秘》、《象棋残局攻杀法》、《怎样成为象棋高手》、《儿童棋类教学丛书》等,均已正式出版。
文摘
序言
我特别喜欢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如果本书包含案例分析的话)。作者不仅仅是提供理论,而是将这些理论落到实处,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仅对书中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学到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者在分析案例时,也做得非常细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且能够指出其中存在的优缺点,这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本书的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巧。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流畅,仿佛一条条河流汇入大海,最终形成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作者在展开论述时,条理非常清晰,层层递进,不会让人感到混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能将其与之前的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既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又能有效地巩固已有的知识。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清晰的思路,并且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信息。即使是在阅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段落时,也能因为清晰的逻辑而感到轻松。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引子,迅速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作者在叙述时,语言流畅且富有画面感,仿佛我置身于那个场景,亲眼目睹着事物的发生。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分解,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而且,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论点,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例子来解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知识。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作者在信息呈现上非常注重细节。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作者都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这让我意识到,在很多时候,决定事物成败的往往就是这些细微之处。作者的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也让我对本书内容的可靠性充满了信心。我感觉作者在写作之前,一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梳理工作,才能够将这些信息如此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评分这本《9787509634981 过宫炮对左中炮 经济管理出版社 黄少龙,段雅丽》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沉稳与厚重感。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潮流包装,而是一种精心打磨过的质感,仿佛作者团队花了很多心思在这上面,力求在视觉上就传递出本书的专业与权威。封面的配色也很有讲究,没有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而是选择了比较内敛、大气的设计,这让我一开始就对书的内容产生了很高的期待,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深入钻研的佳作。书脊的设计同样简洁而不失细节,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明了,即便是在书架上随意一扫,也能快速锁定目标。摸上去的触感也很好,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沉重,这种恰到好处的物理体验,往往是那些真正用心的书籍才有的特质。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书的整体质感非常棒,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带有微磨砂质感的纸张,摸起来既有高级感又不至于滑手,边缘的切割也很整齐,翻阅起来有一种仪式感。书的尺寸也比较适中,不像有些大开本的书那样占地方,放在书桌上或者床头柜上都很方便。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合适,行间距也留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书中的插图(如果本书有的话)或者图表(如果本书有的话),清晰度非常高,色彩还原也很到位,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出版社在图书制作上的严谨和专业,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提出的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质疑、去探究。他提出的那些问题,往往能触及到事物的本质,让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书,去认真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你去独立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感到一种茅塞顿开的喜悦,仿佛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感到惊喜。我原以为它会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作者在很多问题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能够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深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适合入门读者,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也能够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作者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以及他对问题的洞察力,都让我由衷地敬佩。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我从这本书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从中获益良多。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给我的感觉是既专业又不失文学性。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遣词造句准确而精炼,没有一句废话。他能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来描述那些可能比较枯燥的理论,让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享受。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精辟的论述而停下来,反复品味。这种文字的魅力,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读的艺术品。而且,作者在引用文献或者理论时,也做得非常到位,既增加了论据的说服力,又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