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参考考级标准的音乐工作者,我非常欣赏这套教材在“考级导向性”和“艺术普及性”之间找到的那个精妙平衡点。它确实是为考级服务的,曲目的选择和难度划分完全符合当下主流考级的要求,对于准备考试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本必备的“通关秘籍”,能高效地帮助他们抓住重点、突破难关。但同时,它又不失为一套优秀的竹笛艺术赏析读物。即便是那些不参加考试的爱好者,也能从中学到非常多关于竹笛演奏美学的东西,它所选用的很多民间乐曲,本身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这种双重属性,使得这套曲集的使用价值大大超越了单纯的应试工具,它不仅教会你“如何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你“如何真正地去演奏好竹笛”。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
评分从一个资深竹笛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曲集在对传统技法现代化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前的老谱子,有些指法标记非常模糊,或者使用了早已过时的记谱法,给年轻一代的学习者造成了不少困扰。但这套新版教材,明显吸取了现代管乐教学的精髓,对如“花舌”、“高把位滑音”、“多音连奏”等关键技巧,都给出了非常明确和现代化的记谱符号,甚至在曲集的扉页部分,还附带了对这些符号的统一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者和初次接触教材的老师的学习成本。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为了“现代化”而牺牲传统韵味,那些经典的装饰音处理和韵腔的表达,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并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它像一座桥梁,成功地连接了深厚的传统和现代教学的严谨性,让人感到既亲切又专业。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教材在不同级别之间的衔接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逻辑性。我特地对比了第一册和第四册的部分选曲,那种跨越式的难度提升并不是突然的跳跃,而是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每增加一个难度点,都已经在前一级别通过另一种形式得到过铺垫和练习。例如,在三级要求对特定音准进行微调时,二级的曲目里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要求了对气息的细微控制。这种环环相扣的设计,确保了学习者在进入下一阶段时,不会感到“吃力不讨好”,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这对于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乐器而言,是保持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把难度提高一档,而是真正做到了系统化、阶梯化的课程编排,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可预期的进步感。
评分我个人对这套教材的选曲思路简直是拍案叫绝,它完美地平衡了技术难度和音乐审美。不像有些考级曲集,为了拔高而堆砌一些晦涩难懂的曲子,让人练得痛苦不堪,而这套第三版里的曲目,从初级的如“小放牛”这类耳熟能详的民歌改编,到高阶的那些展示竹笛精湛技艺的传统曲目,都选得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为特定级别量身定制的练习曲,它们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音乐性的体现。比如,在五级左右的曲目中,它开始注重气息的连贯性和音色的变化控制,而不是仅仅追求指法的速度。这引导学生建立的是一种全面的音乐观,而不是单纯的“考级机器”。对我这种已经学了几年笛子,渴望从“熟练”迈向“艺术表现”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且注重内涵的选曲方式,无疑是最好的“指路明灯”,让我找到了突破瓶颈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专业。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正符合考级曲集应有的严肃和严谨。内页的纸张选择了比较厚的哑光纸,这样在反复翻阅和在阳光下练习时,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一点对于长时间对着谱子练习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而且,排版布局也处理得非常到位,五线谱和简谱的对照清晰明了,关键的指法标记和音符的力度记号都印制得非常清晰锐利,即便是对视力不是特别好的人,也能轻松辨认。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高难度技巧段落旁边加入的那些小提示,虽然文字不多,但往往一语中的,直指问题的核心。相比我之前用的那套老旧的曲集,这套新版的细节处理简直是质的飞跃,看得出出版社在校对和设计上确实下了大功夫,完全对得起它“第三版”的名号,让人对里面的内容更有信心去啃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