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2016年全国象棋赛对局精选
定价:29.00元
售价:18.3元,便宜10.7元,折扣63
作者:杨典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86131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典、鄂世斌编著的《2015-2016年全国象棋赛对局精SHOU*选》从2015―2016年30余项全国象棋比赛中,遴SHOU*选出经典对局100盘加以评注解析,意在为读者提供大师们精湛的棋艺和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战略战术营养,借鉴其心理战法,从而得到技艺的熏陶和提升,增强对象棋浓郁趣味的体验和赏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本专注于特定年份的精选集,可能在广度上会有所欠缺,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对局的广谱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巧妙地平衡了不同流派的风格。我看到了坚如磐石的“防守反击”学派的典范之作,那种如铜墙铁壁般的防守体系,让人看了之后心生敬畏;同时,也收录了那些开局就奔着“破釜沉舟”去的激进派的杰作,那些步步紧逼、如同水银泻地般的攻击,令人拍案叫绝。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风格迥异的对局,我得以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更全面的、立体的棋艺知识框架,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偏爱的某一种套路。这本集子仿佛是一个微缩的棋坛“万国博览会”,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领略到那个时代棋坛百花齐放的盛况,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战术视野和临场应变能力。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说是整理者)在每盘对局的开篇,都加入了一段简短的、极富人文色彩的背景介绍。这可比那种干巴巴的“某年某月,某某对阵某某”要生动得多。比如,其中有一局,作者提及了对弈双方在赛前各自遇到的困难和心理状态,这让棋手之间的对抗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符号,而瞬间鲜活了起来,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我读到其中一位棋手,在小组赛连败后,如何调整心态,在关键的淘汰赛中打出那惊天一“炮”,那种精神力量的传递,几乎让我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赛场的紧张气氛。这种叙事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情感共鸣,使得技术分析不再枯燥,而是融入了对弈者心路历程的体悟之中,这对于提升棋手的“棋性”——那种对棋局内在精神的把握——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丝毫没有如今很多棋谱那种过于花哨的浮躁气。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手指触感也相当舒适。我尤其欣赏编辑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都采用了那种浅灰色的分隔,既起到了划分区域的作用,又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种对实体书籍制作工艺的尊重,在现在的快餐文化中实属难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棋谱,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那种气场就足以彰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我甚至特意找了一个阳光好的午后,在老茶馆里,泡上一壶铁观音,就着窗外的光线来研究里面的棋局,那种氛围感,是电子屏幕完全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考究,棋盘的尺寸和棋子的着法标注清晰明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理解,这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深度理解和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角度,可以说独具慧眼,它并没有单纯地堆砌那些人尽皆知的经典对局,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两个赛季中一些极具创新性或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冷门”对局。我注意到,其中有几局对弈,双方在布局阶段就采取了极其罕见的边路开局,这在当时的棋坛上是相当大胆的尝试。读者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够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残局中,捕捉到大师们对局势的宏观控制力,以及对时间压力的微妙处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着其中一盘中盘阶段的复杂缠斗反复推演,作者在旁注中对某一方弃子强攻的决策分析得鞭辟入里,指出了其潜在的“副作用”,这比单纯地告诉我“这是最好的着法”要深刻得多,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棋局背后的逻辑和风险评估。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的实战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招法记忆,而是开始构建自己的判断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体系,是我所见过的专业棋谱中最具启发性的之一。它显然不是简单的“一步错,两步好”的评判,而是采用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视角。我发现,除了标准的“正解”、“变化”之外,还加入了一个名为“思维陷阱”的栏目。在这个栏目里,作者会详细剖析为什么当时的顶尖棋手也可能在这个节点走错,探讨的往往是那些直觉上看似合理,实则暗藏杀机的“伪招”。比如,书中有一处提到,在优势局面下,过度追求精确的计算反而会导致时间流失,错失了最佳的进攻时机,强调了“实用主义”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这种对“人非圣贤”的坦诚和对复杂人脑决策过程的模拟,让我意识到,棋艺的精进不仅是计算力的提升,更是对人性弱点的认知和克服。这对于我这种在实战中容易陷入“计算疲劳”的棋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教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