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桌球基础&实战技巧(附DVD光盘1张) (修订版)
定价:29.80元
作者:中映良品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80705618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新版本请点击: 桌球快速入门与实战技术(附DVD光盘1张)
内容提要
BOOK,IBSF高教学水准的国际桌球教程,全彩精美图片展示,详细动作解析。
DVD,IBSF(国际台球和斯诺克联合会)教程,锦标赛球员亲身示范,世界高教学水准,新训练方法精彩呈现,全方位指导桌球爱好者。分步示范,生动解说,中文字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不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志于探索更高技巧的经验球手,都能从中找到让自己迅速提升的方法!
目录
桌球基本技术
1.握杆
2.身体姿势
3.架杆
4.瞄准
5.运杆
6.出杆
7.跟进
从野球到绅士——桌球的悠远历史
1.桌球简史
2.英式斯诺克历史与发展
2.桌球运动在中国
桌球设备与规则
1.桌球设备
球桌
球
球杆
记分牌
巧克粉和皮头
球框
架杆
2.斯诺克规则
斯诺克球台标志
球的分值
开球
计分方法
比赛方法
手中球
跳球
自由球
犯规及处罚
3.美式9球桌球竞赛规则
4.美式8球桌球竞赛规则
桌球实战技术
1.跟进球(上旋球)
2.定位球
3.缩杆球
4.回旋球(拉杆球)
5.借助球
6.反弹球
7.倒顶球
8.侧旋球
9.薄球
高级桌球技巧及赢球策略
附录:
桌球基本术语
桌球礼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体而言,这本书在构建台球学习的“底层逻辑”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系统地梳理了从握杆到推杆的每一个技术要点,是构建扎实基本功的良好基石。它避免了那种浮夸的、只追求炫技的倾向,而是脚踏实地地教你如何打出稳定的好球。我记得其中一段关于“瞄准点的二次确认”的描述非常形象,它要求球手在出杆前进行一次短暂的心理“定格”,这对于消除击球前的犹豫非常有帮助。然而,对于那些追求极限速度和旋转的“暴力美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可能略显保守。它更偏向于中庸之道,教会你如何稳健地赢下比赛,而不是如何在一轮漂亮的组合进攻后赢得满堂彩。如果未来能有针对不同级别球手进阶路线的详细规划——比如,如何从“业余稳健型”过渡到“专业侵略型”——这本书的实用性会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优秀的参考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在力求专业与实用的平衡。不过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基础与实战技巧”这个标题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做到“干货满满”的太少。我期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将复杂的台球运动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模块的教学方法,比如发力点的细微调整、不同杆法下的几何学应用,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人人都知道的“瞄准要准,出杆要稳”。拿到书本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其排版,图文并茂的布局确实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不少,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深入研读的,是目录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暗藏玄机的章节名。我正在尝试改善我的中袋推杆成功率,那经常是决定一局胜负的关键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训练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展示几个“高手视角”的击球照片就草草了事。毕竟,光看再多理论,也比不上在球台上亲自感受那份微妙的触感和反馈。如果内容能更侧重于常见失误的纠正和高级选手的思维模式构建,那它才算得上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宝典。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非常适合那些刚刚跨入门槛,对台球运动充满热情,但缺乏系统训练框架的新手。它的语言风格平易近人,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值得肯定。每一项技巧的讲解都配有清晰的步骤分解,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有位耐心十足的私人教练在旁边指导。我特别欣赏它对“击球前准备姿势”的反复强调,很多初学者往往忽略了这些看似枯燥的基础环节,而这本书却把它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过,对于我这种已经摸球台十多年的老球友来说,内容的新鲜感就比较欠缺了。很多内容在其他论坛或者早期的教学录像中都能找到影子,缺乏那种“独家秘籍”的震撼感。如果作者能加入一些自己独创的、尚未被广泛接受但经过实践检验的训练方法,那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大幅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集大成的、编排得相当不错的教科书,而非一本开创性的技术手册。
评分阅读体验上,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毕竟有些出版物的油墨味太重或者反光严重。但是,我必须指出,对于“实战技巧”这块内容,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多高压场景下的心理调适和战术博弈的模拟。例如,在面对对方连续得分,自己心理压力骤增时,如何通过调整呼吸和节奏来重回巅峰状态的心理学分析。这本书更多聚焦于物理击球层面,对于球手临场决策中那看不见的“心战”部分探讨得较为简略。我个人非常关注如何通过连续做球来瓦解对手的防守体系,书中对这方面的论述略显单薄,大多停留在“做进一颗,准备下一颗”的层面,缺乏对多杆连击中空间掌控的精细化处理。这种对“大局观”的描绘,如果能再加强,将更符合“实战”二字的内涵。
评分说实话,当我翻开内页时,那种期待感稍微有些下滑。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大量精确到毫米的瞄准线图解,或者至少是关于不同球台布纹理对手感影响的深度分析。这本书的文字部分显得略微朴实了些,更像是教练在进行口头指导的文字记录,缺乏一些尖锐的、能够刺破行业“潜规则”的深度剖析。例如,在谈到控制母球旋转时,我更希望看到关于不同力度下摩擦力的精确计算模型,而不是“轻推”或“重拉”这种模糊的描述。此外,我注意到关于器材选择的部分,似乎处理得有些过于保守,并没有深入探讨碳杆与木杆在反弹特性上的本质区别,这对于想在装备上寻求突破的进阶球手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我更喜欢那种敢于挑战传统、提供新颖视角的材料。我花了相当长时间去研究那些关于“走位”的章节,试图从中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暗招”,但感觉它更侧重于基础的、稳健的走位策略,对于那些需要一杆清台的复杂残局布局,讨论得还不够深入和大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