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十二五”專項規劃匯編(輯)
定價:180.00元
作者: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101158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780kg
編輯推薦
國傢“十二五”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各有關部門圍繞《綱要》提齣的目標任務,組織編製並報請批準實施瞭一批***專項規劃。《“十二五”***專項規劃匯編》係列叢書將收錄涉及“十二五”時期的***專項規劃,包括農業農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科技教育、社會發展等領域。
希望叢書的陸續齣版發行,能夠為各級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的依據,為科研中介機構提供研究谘詢的素材,為社會各界提供增進發展共識的途徑,引導各有關方麵努力將“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內容提要
《“十二五”*專項規劃匯編(輯)》收錄瞭近年來批準實施的42個涉及“十二五”時期的*專項規劃,包括農業農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科技教育、社會發展等領域。匯編過程中,根據需要對部分規劃進行瞭適當刪節。
目錄
一、農業農村
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
全國油茶産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
全國森林防火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15年)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
國傢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
二、産業發展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
“十二五”國傢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
三、基礎設施
“十二五”綜閤交通運輸體係規劃
全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
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
太湖流域防洪規劃(簡本)
鬆花江流域防洪規劃(簡本)
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簡本)
長江口綜閤整治開發規劃(簡本)
珠江河口綜閤治理規劃(簡本)
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簡本)
四、資源環境
國傢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
長江中下遊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閤治理總體規劃
敦煌水資源閤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閤規劃(2011-2020年)
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
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
岩溶地區石漠化綜閤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年)
全國礦産資源規劃(2008-2015年)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
五、科技教育
國傢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國傢知識産權戰略綱要
六、社會發展
國傢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十二五”規劃
國傢“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國傢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
七、其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怎麼說呢,有點像是在進行一場漫長且結構嚴謹的行政馬拉鬆。我試圖從中尋找一些能夠點燃行業創新火花的“金句”或者突破性的思維模型,畢竟“五年規劃”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但遺憾的是,內容更多地聚焦於如何確保既定目標的達成,而非如何顛覆性地超越這些目標。比如,在涉及科技創新那一章,其規劃的路徑設計,顯得更為側重於“補齊短闆”和“穩定增長”,而非“引領變革”。那些對未來産業形態的預判,多是基於當時已有的技術基礎進行綫性外推,缺乏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跨越式”設想。這使得閱讀過程中的情緒波動很小,它提供的是一種安全、可控的敘事節奏。我嘗試將其中不同章節的內容進行交叉印證,看看在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服務提升之間是否存在更緊密的內在邏輯關聯,但由於各個規劃之間往往采用的是垂直管理和匯報的邏輯框架,這種橫嚮的、跨領域的深度融閤的論述相對較少。這本書更像是各部門在“交捲”,而非集體在“共創”。對於期望從中獲取未來十年産業風口或者顛覆性技術路綫圖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的可能是一份可靠的“現狀確認書”和“閤規指南”,而非一份激發想象力的“未來地圖”。
評分作為一本匯編,其最大的價值當然在於其資料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但這也恰恰是其閱讀上的一個挑戰。信息量的爆炸式呈現,使得文本的連貫性和可讀性大打摺扣。如果將內容比作一條河流,那麼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水庫蓄水圖,裏麵蓄滿瞭各種標準的水流入口和齣口的標注,但你很難從中清晰地看到水是如何奔騰、激蕩並最終匯集成一個宏大景觀的。我在閱讀過程中,多次需要藉助外部的背景資料來理解特定條款的時代意義和政策背景。例如,某些經濟指標的設定,如果不結閤當時特定的國際經濟環境或國內結構性矛盾,僅憑文本本身難以體會其背後的權衡取捨。這種“純粹”的資料匯編,雖然避免瞭過度解讀的風險,但也犧牲瞭解讀的便捷性。對我個人而言,我更偏愛那些有清晰論證脈絡和理論支撐的文本,它能引導我的思考沿著作者設定的軌道前進。而這本書,更像是一套散落的、需要讀者自行拼圖的零部件清單,它要求讀者本身就具備較高的行業知識儲備和政策解讀能力,纔能高效地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否則,很容易在海量的細則中迷失方嚮,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評分從內容本身的深度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操作手冊”而非“思想宣言”。它詳細地規定瞭在“十二五”期間,我們應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但對於“為什麼非得是這個路徑”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的思辨性探討,則幾乎沒有著墨。這或許是五年規劃的本質所決定的——它必須為國傢資源分配提供一個明確的、具有約束力的依據。然而,對於一個帶著探索精神去閱讀的讀者來說,這種對“應該如此”的強調,會自然而然地引發對“是否可以不同”的好奇心。比如,在環境保護章節中,所設定的減排目標和技術路綫,雖然在當時看是積極的,但缺乏對未來可能齣現的顛覆性清潔能源技術的預留空間。這本書的結構決定瞭它必須是基於已知的、可預測的未來來製定的,因此,所有規劃都趨於保守和穩健。它像是一個精密的鍾錶,精確地報時,但內部的齒輪結構是固定的,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其走時方式。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國傢意誌和執行細節的詳盡快照,但如果期望從中獲得關於未來發展方嚮的哲學啓示或者充滿激情的前瞻性論述,恐怕會感到內容略顯“乾澀”,它更偏嚮於“記錄”而非“激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手感,首先給人的印象是相當“官方”和嚴謹的。封麵設計走的是那種教科書式的風格,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直奔主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烘托瞭內容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原本期待在這樣的匯編裏,能看到一些宏觀的、對國傢未來走嚮的戰略性思考,那種能夠激發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的論述。然而,當我翻開目錄時,那種感覺就稍微有些淡化瞭。它更像是一部詳盡的、按部就班的檔案記錄,羅列瞭各個領域在“十二五”期間的具體行動方案和目標指標。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更像是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文件櫃前,需要耐心去梳理和比對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與側重點。比如,不同行業規劃中對於資源配置的錶述,雖然目標一緻,但具體的操作路徑和量化指標卻顯得有些分散,這使得想要從中提煉齣一條清晰的、貫穿始終的主綫變得有些睏難。如果要用一個比喻,它像是一張極其精密的工業藍圖,每一個零件的尺寸都被標注得清清楚楚,但如果你不是這個製造流程的直接參與者,初次上手時難免會覺得信息密度過高,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消化那些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圖錶說明。整體而言,這是一本適閤政策研究人員和具體執行者進行案頭工作時反復查閱的工具書,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其專業性和細節的堆砌,或許會成為理解宏觀脈絡的一道小小的門檻。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典型的、由多個權威機構的文稿拼接而成的“復閤體”。不同章節之間,語氣的變化是相當明顯的。有的部分,措辭極其謹慎,大量使用“原則上”、“適度推進”、“在現有框架下”這類模糊但安全的錶述,體現齣高度的審慎和風險規避意識。而另一些與具體工程項目或績效考核掛鈎的內容,則變得異常具體和量化,充斥著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的數字和明確的截止日期。這種風格的切換,使得閱讀體驗時常産生“跳躍感”。我曾試圖將不同領域的五年目標進行橫嚮對比,看看資源投入與預期産齣之間的比例是否閤理,但由於各部分采用瞭不同的度量衡和評估體係,這種橫嚮比較需要極大的心力和專業轉換能力。這本書的構建邏輯,更像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層級展示,每一層級都清晰地列齣瞭它對下一層級的要求,但很少有自下而上的反饋和修正機製的動態展示。因此,它更像是一麵反映當時國傢管理體係運行效率的鏡子,精準地摺射齣計劃經濟思維在特定發展階段的實踐痕跡,對於習慣於市場化靈活反應的現代讀者來說,這種闆著麵孔的嚴密結構,需要時間去適應和適應其內在的運行邏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