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象棋名局欣賞
定價:33.00元
作者:陳鋼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300247922
字數:
頁碼:1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教材共18講,其中的主體部分,分為“棋人棋事”“名局欣賞”“殘局經典”三部分內容。“棋人棋事”介紹棋壇的奇聞軼事、傳奇傳說等。“名局欣賞”選取瞭一些活躍在棋壇的全國冠軍、部分特級大師和國傢大師近年來的精彩對局;這部分還講解瞭古譜《橘中秘》中的“橫車棄馬十三著”和古譜《梅花譜》中的“屏風馬破當頭炮”,以及許銀川讓九子大戰聶衛平的有趣棋局,穿插移形換位、隔山打牛等戰術組閤,武鬆獨臂擒方臘等典故。“殘局經典”選自《適情雅趣》《夢入神機》等古譜,介紹各種殺法、戰術組閤,詳解瞭古譜殘局中的“火燒葫蘆榖”“丹山起鳳”“參辰酉卯”等知識,既介紹瞭相關的古棋譜,又分析瞭棋局名稱的由來,全書內容生動,講練結閤適閤教學使用。
目錄
講 中國象棋名局欣賞概述001
第二講 許銀川讓九子先勝聶衛平007
第三講 廣東許銀川先勝河北閻文清017
第四講 重慶洪智先勝吉林陶漢明025
第五講 廣東黃海林先負江蘇王斌035
第六講 上海鬍榮華先勝河北李來群045
第七講 廣東許銀川先勝廣東呂欽053
第八講 廣東呂欽先勝浙江於幼華063
第九講 中國洪智先勝新加坡吳宗翰071
第十講 黑龍江趙國榮先先勝上海洪智079
第十一講 浙江趙鑫鑫先勝上海洪智087
第十二講 上海孫勇徵先勝北京蔣川099
第十三講 北京蔣川先勝廣東呂欽107
第十四講 湖北柳大華先勝浙江趙鑫鑫117
第十五講 內濛古洪智先負內濛古王天一127
第十六講 上海謝靖先勝廈門鄭一泓137
第十七講 上海謝靖先負四川鄭惟桐145
第十八講 古譜《橘中秘》和《梅花譜》155
附錄162
參考文獻166
作者介紹
陳鋼,廣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中國象棋協會地方大師,廣東省教育象棋協會副秘書長。2011年獲得廣東省第六屆華南地區等級賽季軍;2017年獲得廣東省象棋定級賽一級棋士組亞軍。2012年起,分彆在廣州大學和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開設《中國象棋名局欣賞》選修課,指導學生參加廣東省高校大學生棋類聯賽決賽,廣州大學獲得第6屆和第8屆中國象棋團體亞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獲得第5屆中國象棋團體第7名、第8屆中國象棋團體第6名。
文摘
琴棋書畫是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所必修的技能,又稱文人四友、雅人四好。對棋的定義有圍棋和象棋之爭,圍棋古稱“弈”,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博”指六博棋,六博棋是中國象棋的前身,這也是“博弈”一詞的由來。韆百年來,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對棋均樂此不疲,通過棋的博弈,既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可參哲悟理,治國理政。如果說琴、書、畫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的話,那麼,棋就是自己與他人的對話。通過行棋,在與他人對話、博弈的過程中,全麵提升自身的修養。
2012年春節期間,筆者接到友人劉楚佳研究員的電話,稱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下屬的國學院需要棋類的教師,詢問我是否願意受聘任課。此前,國學院在開設“國學精粹”課程的同時,又相繼開設瞭古箏、書法、國畫等課程,唯獨缺少瞭棋類這門課。筆者是高校學報的副編審、中國象棋協會地方大師,曾獲得2017年廣東省象棋定級賽1級組亞軍、2011年廣東省第六屆華南地區象棋等級賽季軍,現任廣東省象棋協會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廣州大學棋牌協會會長,廣州大學學生社團風雲棋社的指導教師,對象棋極為喜愛,又具備瞭開設課程的基本條件,故欣然應允。社會上的棋院等培訓機構均以中小學生為培訓對象。此前,部分高校雖開設有棋牌知識、棋藝等課程,但均停留在簡單介紹棋類知識的層麵。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瞭進一步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棋藝水平,提升大學生的棋藝鑒賞能力,真正通過棋類博弈這門課,全麵提升大學生的素養,決定開設“中國象棋名局欣賞”這門課程。這門課程共18講,其中的主體部分,分為“棋人棋事”“名局欣賞”“殘局經典”三部分內容。“棋人棋事”介紹棋壇的奇聞軼事、傳奇傳說等。“名局欣賞”選取瞭一些活躍在棋壇的全國冠軍、部分特級大師和國傢大師近年來的精彩對局,挑選的棋局大多在50迴閤以內,以便於課程的講授,新的名局截至2016年10月楚河漢界杯世界棋王大賽上,鄭惟桐勇棄雙馬,戰勝謝靖奪得100萬大奬的棋局;同時,這部分還講解瞭古譜《橘中秘》中的“橫車棄馬十三著”和古譜《梅花譜》中的“屏風馬破當頭炮”,以及許銀川讓九子大戰聶衛平的有趣棋局,穿插移形換位、隔山打牛等戰術組閤,武鬆獨臂擒方臘等典故。“殘局經典”選自《適情雅趣》《夢入神機》等古譜,介紹各種殺法、戰術組閤,詳解瞭古譜殘局中的“火燒葫蘆榖”“丹山起鳳”“參辰酉卯”等知識,既介紹瞭相關的古棋譜,又分析瞭棋局名稱的由來。這部分授課內容是高校象棋課中的一大亮點。講課通過多媒體演示,大棋盤講解。在講解棋局的同時,強調實戰,通過若乾輪次的積分循環賽,達到考核學生,提高學生象棋欣賞能力的目的。
從2012年初,筆者開設“中國象棋名局欣賞”課程,至今已足足5年。這期間,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生奪得2014年第5屆廣東省高校大學生棋類聯賽決賽象棋團體第7名,廣州大學學生更是勇奪2015年第6屆廣東省高校大學生棋類聯賽決賽象棋團體亞軍。作為在高校普及和推廣中國象棋的教師,幸福的莫過於兩校的學生交相輝映,喜報頻傳。“棋盤裏,車無輪,馬無繮,炮無煙火,卒無糧,叫聲將軍,提防提防。”懂得象棋,欣賞象棋,並會對弈、博弈,人生將更加精彩。
感謝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學院宋婕院長和教務處吳勇處長在本課程的開設和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給予的指導。感謝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學院提供給我一個良好的平颱,讓我能在這個平颱上為中國的國學教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那就是“意境深遠”。它不是那種速成的教材,你不可能讀完它立刻就能連勝十局。它的價值在於潛移默化。書中對於那些勝負已定的局麵,往往會用很長的篇幅來探討“收官的藝術”,是如何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仍然追求最簡潔、最優雅的著法,以最少的代價達成目標。這種對完美主義的追求,已經超越瞭競技本身,上升到瞭某種哲學層麵。讀完此書,我發現自己對棋盤上的每一塊棋子都有瞭新的認識,它們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承載著力量、平衡與美學的符號。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寜靜,仿佛剛剛經曆瞭一場高強度的腦力激蕩,但最終收獲的是心緒的沉澱和對美的理解的深化。這部作品,對於任何想從“會下棋”邁嚮“懂象棋”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饋贈。
評分這部厚厚的棋譜,拿到手上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內頁的紙張泛著微微的米黃,油墨印刷的棋盤綫條清晰而古樸,仿佛能聞到舊書特有的那股淡淡的紙香。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局對弈的布局都占據瞭近乎整頁的篇幅,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推演招法時,眼睛不會感到絲毫的疲憊。那些精彩的對局,棋譜旁邊的批注,不是那種枯燥的公式化講解,而是融入瞭棋手心境的敘述,讀起來像是在聽一位老棋手在壁爐邊,慢悠悠地講述他當年如何一步步將對手引入陷阱,那種運籌帷幄的智慧,透過文字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尤其那些殘局的精妙設計,簡直就是數學上的藝術品,不同的解法,不同的勝率傾嚮,被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讓人忍不住要拿起棋子,親手復盤個七八遍,纔能真正領會其中一招“棄車保士”背後的深層含義。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曆史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記錄著一代代象棋大師們的心法口訣,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與古人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充滿瞭復古的魅力,那種硬皮封麵,拿在手上摩擦時,能感覺到材質的細微紋理,這和市麵上那些追求輕薄、彩印的現代棋書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它似乎在嚮讀者傳達一個信息:象棋的魅力,在於它穿越時間的厚重感。內頁的插圖和圖例不多,但凡齣現,必屬經典。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介紹某些特定棋形時,會引用一些古代典籍中的記載或者民間流傳的口訣,這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文化尋訪的樂趣。它不僅僅是關於“怎麼下”,更是關於“為什麼這樣下”。比如,講解“馬後炮”的威力時,書中並沒有直接給齣計算公式,而是通過講述幾個著名的“馬後炮”案例,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那種被逼入絕境,卻又無可奈何的棋局意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對棋局的審美能力,而不僅僅是計算能力。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翻閱的時候,有些被它的專業性給震懾住瞭。那些標注的術語,那些復雜的變招,如果不是有一定基礎,初學者可能會覺得有些晦澀難懂。然而,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專業度,纔讓這本書的價值得以凸顯。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稀釋棋局的深度,而是毫不保留地展示瞭高手過招時的那種刀光劍影。我尤其喜歡它對“急所”和“緩著”的區分,很多時候,我們業餘棋手總是急於求成,總想一步定乾坤,但書中通過對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緩著”的分析,揭示瞭它是如何為最終的勝利鋪設瞭不可逆轉的結構性優勢。這種對全局觀的培養,遠比死記硬背幾套開局定式要來得深刻。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為何會選擇這種視角來解說,這種多層次的解讀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象棋策略的理解邊界。這書,更像是一份係統性的教練指導,而非簡單的棋譜匯編。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的人,所以對於書籍的校對和準確性非常看重。這部作品在這方麵錶現得尤為齣色。我特地找瞭幾個我熟悉的、被認為是定式的復雜變化,用我的電子棋盤進行驗證,幾乎沒有發現任何印刷或者計算上的瑕疵。這種對準確性的堅持,在涉及數萬步變招的棋書中,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一些曆史上有爭議的對局後,會附上自己的“再審視”,用現代的電腦分析結果來佐證或者推翻瞭以往流傳的定論。這種“不盲從古人”的治學態度,讓這本書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充滿瞭批判性的創新精神。它鼓勵讀者,即使麵對公認的經典,也要保持自己的思考,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的棋手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