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武術(第二版)
定價:32.00元
作者:席建平、馬宏霞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0643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武術》一書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健康、終身體育”這一指導精神,從武術起源的背景開始介紹,涉及武術概述、武術文化、武術技法、武術教學與武術訓練,包括武術基本功與基本動作、武術套路運動、武術攻防實用動作等內容。
《武術》一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武術體育的教材,也可適用於社會體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和體育類專業專科普修,院校各專業選修武術課使用,也可作為廣大武術愛好者、外國留學生的自學課本、中小學武術教師培訓教材,以及各類武術館(校)教學用書。
目錄
**章
武術概述001
**節 武術的形成與發展001
一、武術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態001
二、古代武術的發展概況002
三、近代武術發展概況007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的發展007
第二節 武術的特點與作用008
一、武術的特點008
二、武術的作用009
第三節 武術的內容與分類011
一、功法運動011
二、套路運動011
三、搏鬥運動014
第二章
武術圖解知識016
**節 武術圖解知識與識圖方法016
一、武術圖解的一般知識016
二、識圖自學方法、步驟與注意事項018
三、武術音像教材的自學方法及注意事項019
第二節 武術動作術語與諺語021
一、武術動作術語021
二、武術諺語021
第三節 武術自學自練的原則與方法025
一、自學自練武術的原則025
二、自學自練武術的注意事項027
三、自學自練武術的方法與手段028
第三章
武術教學031
**節 武術教學的特點與要求031
一、武術教學的特點031
二、武術教學的要求032
第二節 武術教學法033
一、指導法033
二、練習法036
三、評價法038
四、多媒體教學法038
五、探究教學法039
第三節 套路教學的步驟與要求040
一、套路教學的步驟040
二、套路教學041
第四節 攻防教學的步驟與要求042
一、攻防技術教學的步驟042
二、攻防技術教學的要求043
第四章
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044
**節 基本功044
一、肩功044
二、腿功047
三、腰功052
四、樁功054
第二節 基本動作055
一、手型055
二、步型056
三、手法057
四、步法059
五、腿法060
六、平衡練習063
七、跳躍練習064
八、跌撲滾翻練習066
第三節 組閤動作067
一、弓步摟手衝拳068
二、彈腿衝拳068
三、馬步架衝拳068
四、歇步衝拳069
五、提膝穿掌069
六、僕步穿掌069
七、虛步挑掌070
八、並步抱拳070
第五章
套路運動071
**節 初級長拳(第三路)071
一、動作名稱071
二、動作說明072
第二節 簡化太極拳087
一、動作名稱087
二、動作說明088
第三節 少年拳第二套114
一、動作名稱114
二、動作說明115
第四節 初級刀術121
一、動作名稱121
二、動作說明121
第五節 初級劍術142
一、動作名稱142
二、動作說明142
第六節 太極劍158
一、初級太極劍(32式太極劍)動作名稱159
二、動作說明159
第六章
散打與女子防身術175
**節 散打175
一、簡介175
二、基本技術175
第二節 擒拿與反擒拿195
一、擒拿與反擒拿簡介195
二、擒拿基本手法195
三、擒拿與反擒拿實用技法196
第三節 女子防身術206
一、運用女子防身術的策略206
二、瞭解人體要害部位207
三、女子防身術動作方法207
第七章
武術評判與鑒賞210
**節 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與裁判法(簡介)210
一、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簡介210
二、武術套路競賽裁判法212
第二節 武術散打競賽規則與裁判法(簡介)214
一、武術散打競賽規則介紹214
二、武術散打競賽裁判法簡介216
第三節 武術錶演與欣賞217
一、武術錶演217
二、武術錶演的欣賞218
參考文獻220
作者介紹
席建平,中州大學,副教授, 參加工作後,主持與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先後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奬一次、教育廳“十一五”科學教育規劃一等奬一次、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閤會一等奬兩次、二等奬兩次,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閤會三等奬一次,發錶專業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發錶在中文核心期刊7篇。
長期從事體育教學,教學效果,多次獲得教學相關奬勵。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在傳統武術領域摸索瞭多年的愛好者,我深知市麵上許多書籍的局限性——要麼內容陳舊、脫離現代科學認知;要麼過於強調“神秘主義”,對關鍵技術諱莫如深。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它尊重曆史的傳承和經驗的積纍,毫不保留地介紹瞭傳統的核心訓練體係,但同時,它又大膽地引入瞭現代運動生物力學、康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對傳統功法的原理進行瞭解構和印證。比如,在講解柔韌性訓練時,書中不僅提到瞭傳統的“站樁”與“拉伸”,還科學地解釋瞭筋膜張力與神經募集效率的關係,這使得我們不再是機械地重復古人留下的法門,而是能夠帶著清晰的認知去優化訓練方案,使其更符閤個體差異和當前的身體狀態。這種“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處理方式,讓這本書具有瞭極強的時效性和跨時代的指導意義,是真正能夠指導習練者走得更遠、更紮實的一部經典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封皮,搭配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專業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僅僅是視覺上就已經算得上是一種享受瞭。初次翻閱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質量。不得不說,內頁紙張的質感非常棒,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反光的紙張,而是略帶啞光效果的米白色紙張,這對長時間閱讀非常友好,眼睛不容易疲勞。字體的選擇也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清晰、適中,段落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即便是麵對大段的理論闡述,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擁擠和壓迫。書脊的粘閤也相當結實,看得齣是經過精心裝訂的,完全不用擔心它會輕易散架。這種對實體書細節的極緻追求,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也經過瞭反復的打磨和校對。單從這本書的外在來看,它無疑達到瞭專業書籍應有的水準,甚至可以說超越瞭一般的教科書標準,給人一種物有所值的愉悅感,讓人忍不住想捧在手裏細細摩挲,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知識分量。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偏好實踐操作的人,所以閱讀任何技擊類的書籍時,我都會重點關注圖示的清晰度和動作分解的精確性。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但又保持瞭一種剋製的美感。它使用的圖片並非那種為瞭炫技而擺齣的誇張造型,而是非常寫實、注重力綫和重心轉移的瞬間捕捉。例如,在描述一個基礎步法變化時,它不是用一張靜態圖草草瞭事,而是連續展示瞭從預備姿態到完成發力,中間關鍵的三個重心過渡點,並且每一張圖的下方都有詳細的文字注釋,精確到“膝蓋彎麯角度應小於45度”、“腰胯必須鬆沉至腳跟”這樣的細節。更齣色的是,作者似乎深諳人體運動學的原理,他不僅告訴你“怎麼做”,更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比如某個動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杠杆原理,如何保護關節避免受傷。這種兼顧瞭藝術性與科學性的圖文配閤,極大地降低瞭自學時的理解難度和試錯成本,真正做到瞭圖解的典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在保持專業書籍應有的精準度的同時,又融入瞭一種近乎詩歌的韻律感和古典的敘事腔調。閱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的乏味感,反而像是在聆聽一位經驗老到的宗師在燈下娓娓道來。特彆是在描述那些需要心境配閤的訓練方法時,作者的筆觸變得尤為細膩和富有哲理。他用到瞭許多富有畫麵感的比喻,比如將身體的放鬆比作“春風拂柳,不著痕跡”,將意念的集中比作“磐石入水,波紋自散”。這種文學性的錶達,使得原本抽象的內功心法變得可以觸摸、可以想象。我發現,僅僅是閱讀這些描述性的段落,我的呼吸節奏和精神狀態似乎都會不自覺地跟著文字的節奏調整。它成功地將技術訓練提升到瞭心性修養的層麵,讓人明白武術的更高境界,往往在於對自身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掌控,而不是單純的外部技巧的比拼。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後,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知識體係構建上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拳法招式的圖解,而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討瞭武術背後的哲學思想、曆史演變脈絡,以及它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符號的傳承意義。第一章對於“氣”與“勁”的定義與區分,就花費瞭極大的篇幅進行辨析,作者引用瞭大量古代典籍中的隻言片語進行考證和交叉驗證,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且具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層層遞進,讓初學者能夠迅速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模型,避免瞭陷入盲目模仿招式的誤區。尤其欣賞作者處理爭議性曆史事件時的客觀態度,他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齣不同的流派觀點,再以嚴密的邏輯鏈條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這使得整本書的學術價值大大提升,它不再僅僅是一本“技擊指南”,更像是一部深入的“文化史論”。這種深度挖掘和係統梳理,是其他市麵上浮光掠影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