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色将帅 十大大将 陈赓大将
定价:26.80元
作者:姚有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3912709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浴血鏖战,他们是缔造人民军队的璀璨群星!沃血中华,舍生忘死,他们在革命史上留下了耀目英名!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选取了陈赓大将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全方位展示出陈赓大将的一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运筹帷幄,决胜里,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他是陈赓大将。
目录
作者介绍
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毛大战略》《邓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38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指导教程》等。
文摘
《红色将帅·十大大将 陈赓大将》:
离开湘军参加党
陈赓在东山小学堂就读一年多后,父亲强迫他同比他大两岁的女子结了婚。不久他所崇敬的祖父(1916年旧历五月间)去世。这突如其来的两次打击,使他再也无心读下去了。为了反抗父母办的封建婚姻,他决定离家出走,宣布从此不再回来,并要求家里把女方送回去。祖父的去世及生前对陈赓的影响,促使陈赓选择了祖父所走过的道路:当湘军。1916年年底,他离开东山小学堂,跑到野猫坳湘军招募处报名当了湘兵,被编进湘军第2师第3旅第6团第2营,与湘潭人彭德怀在同一个团,团长是鲁涤平。
陈赓处在军阀部队的底层,目睹了连年的混战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灾祸,又亲身体会到湘军中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的滋味。特别是连长常常要他造军饷册子,使他看到军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污腐化的真相,愤恨和不满的情绪日益强烈,他积极参加士兵的“闹饷”运动,以反抗军阀在军队中的统治。他认识到不应该参加不义的战争,但又觉得自己左右不了这形势。这时,与他一道投军的三弟陈尊三在军中病死,他对湘军绝望了,感到在这种祸国殃民的军队里当兵是一种耻辱,于是便产生了尽早离开湘军的念头。
当时陈赓所在部队的原团长鲁涤平已升任第2师师长,团长换成了曾君聘,在一次战争中,该团打到湖北的蒲圻、咸宁间的汀泗桥时,就与其他湘军一样,被打败溃退下来。该部士兵死的死,逃的逃,有的连队员过半,严重的超过三分之二。
战场上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湘军的内部矛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士官系”与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保定系”结成联盟,极力排斥士兵出身的“行伍系”,造成湘军内部四分五裂。陈赓的团长曾君聘是个老粗,出身行伍,在这场内部斗争中,同他在战场上一样,遭到了惨败,对湘军也失去了信心,便设法谋得粤汉铁路湘局局长的职位,离开了湘军。
1921年秋,曾君聘离开湘军前往粤汉铁路湘局上任的时候,陈赓从岳阳一直护送他到长沙。曾君聘了解到陈赓也想离开湘军的心愿后,就给陈赓在铁路局谋了一个办事员的差事,月薪60元,相当于湘军一等兵军饷的10倍,这是陈赓离家以来阔气的时候。
陈赓在长沙铁路局当办事员期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业余时间进各种补习学校读书,在学习中,他如饥似渴,异常刻苦。时间虽不长,但各方面的知识却显著长进,尤其是英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后来,陈赓进毛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便与毛领导的革命团体有了直接而密切的接触。他得到了党人何叔衡、郭亮、姜梦周的帮助,政治觉悟迅速提高。1922年12月,19岁的陈赓加人了中国党。这位旧时代的叛逆者,从此踏上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道路。
人党以后,陈赓沿长江,经武汉前往上海。在汉口,他尝到了汉口英租界印籍巡捕“红头阿三”棒打的滋味;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又目睹了外滩公园门口挂着的“中国人及狗禁止人内”的牌子,他深沉地感觉到:不推翻这黑暗社会,就没有中国人的出头之日。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到当时设在闸北西宝兴路青云路的青云里、党直接领导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上海大学去听课。
当时,主持校务的总务长是恽代英,社会学系主任是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都曾来校作过报告;萧楚女、蔡和森、张太雷等的党员和茅盾、陈望道、周建人等知名学者、作家、教授,也都在这里教过课。这里政治空气很浓,思想也很活跃,学生中有不少党员和共青团员。陈赓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进一步熏陶,迅速成熟起来。不久,由于生活所迫,陈赓又从上海回到长沙。
当时的长沙,正处于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爱国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发展的时期。还在陈赓入党之前,1922年1月10日,长沙发生了“黄庞惨案”。湖南省长赵恒惕了劳工黄爱、庞人铨,工人们为此而掀起罢工风潮,陈赓毫无畏惧地参加了罢工斗争。陈赓从上海回到长沙以后,1923年2月,又积极参加了湖南各界声援“二七”惨案所进行的罢工和活动。
1923年年底,广东大本营创办陆军讲武学校,派人到长沙招生。因为陈赓曾经当过兵,党组织要他报名投考。他常高兴,准备重新开始新的军旅生涯。
……
序言
《红色将帅:陈赓大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为我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充满好奇,而陈赓大将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书中对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的记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与血性。我被他身上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吸引。书里不仅详述了他的军事才能,更着重描绘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是如何关心下属,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将革命的理想融入到每一次战斗中。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陈赓大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对他的军事成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是对他身上所代表的那种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是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民的忠诚,以及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屈不挠的意志。
评分拿起《红色将帅:陈赓大将》这本书,我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卷入。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将领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里,一位伟大的灵魂是如何闪耀光芒的。书中对陈赓大将早年革命经历的叙述,尤其是他在艰难岁月中展现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看到了他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如何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书中对于他参与的重大军事行动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充满了对战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致刻画。我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以及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功勋卓著,更在于那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评分《红色将帅:陈赓大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将领们怀有敬意,而陈赓大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深入地挖掘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关键战役和重要决策,让我看到了他如何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带领部队一次次走向胜利。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几场重要战役的细致描绘,那些战术的运用,兵力的调配,以及他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冷静判断,都让我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陈赓大将塑造成一个完美的“神”,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也会有情感,会有思考,会有挑战。这种真实性让人物更加鲜活,也让他的革命精神更具感染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被他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所打动。
评分读到《红色将帅:陈赓大将》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眼见证了陈赓大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不仅仅是共和国的十大将之一,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传奇的缩影。书里对陈赓早年的经历着墨颇多,从那个时候起,他身上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胆识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描述他参与黄埔军校的片段,那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着读着,我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便身处险境,也总能化险为夷,甚至能用幽默感化解危机。书中也提到了他的一些个人生活,虽然篇幅不长,但勾勒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有家国情怀,也有儿女情长,让我觉得他更加真实可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军事将领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牺牲、关于奉献的史诗。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陈赓大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