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企業傳播力:以東風汽車公司為個案
定價:48.00元
作者:陳友軍
齣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43684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全球汽車企業逐鹿當代中國的緊張激烈格局中,如何看待中國車企扮演的世界角色?中國車企,它在世界觀眾的眼裏是怎樣的一種形象?東風汽車公司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它的企業文化優勢從曆史的形成來看,既包含有社會主義公有製的優越,也蘊涵著社會轉型過程中企業文化的成功重塑等方麵的內涵。以什麼樣的産品格局和組織調整來應對市場的變化,是對車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個極大考驗,也是東風“傳播力”的核心要素。
目錄
章東風企業形象
第二章東風品牌
第三章東風危機公關
第四章東風營銷力
第五章東風治理
第六章東風人纔
第七章東風傳媒
第八章東風文化
第九章 東風傳播力
附錄
後記
作者介紹
陳友軍,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獲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1月獲得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影視藝術史論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教學科研成果頗豐,著有《中國現實題材電視劇藝術真實形態論》、《中國早期電視劇史略》、《中國電視劇曆史教程》等多部著作;在多傢期刊上發錶多篇文章。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作者背景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有很高的信賴感。他們似乎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行業洞察,這通常意味著書中的論述會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之上,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成功的經驗,也包括那些不那麼順利的嘗試和失敗的教訓。因為真正的學習往往來自於對錯誤的復盤和修正。我猜想,書中可能會詳細描述東風汽車在重大市場變革時期,例如電動化轉型初期,其傳播策略是如何進行調整和迭代的。是積極主動地引導輿論,還是采取瞭保守的觀望態度?這種關鍵時刻的戰略選擇,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企業領導層的遠見和魄力。如果能看到這種動態調整的過程,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企業史”的層麵,而是上升到瞭“企業戰略演進”的教科書級彆。
評分這本書的適用範圍應該很廣,不隻是汽車行業的人會受益。任何緻力於提升組織影響力、渴望在復雜環境中塑造清晰品牌形象的管理者,都應該從中找到共鳴。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企業文化與傳播”如何融閤的部分。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如果不能通過日常的傳播活動有效地滲透到員工心中並外化為外部形象,那麼再華麗的公關辭令也隻是空中樓閣。我猜測,書中可能會通過東風的內部溝通案例,來展示如何將“工匠精神”或“創新基因”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具體的行動和故事,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品牌特質。這種從“內化”到“外顯”的完整閉環的探討,是我認為一本優秀的傳播力書籍所必須具備的深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可復製的、關於如何塑造有靈魂的企業形象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著實不錯,紙張的手感很舒服,內頁的排版也顯得十分清爽、專業,閱讀起來眼睛不太容易疲勞。我個人對這種聚焦於特定行業巨頭的研究型著作情有獨鍾,因為它往往能提供一個微觀的、高清晰度的視角來觀察宏觀的管理現象。我希望作者在分析東風汽車的傳播策略時,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描述“做瞭什麼”,更能深挖“為什麼這麼做”以及“效果如何”。比如,在品牌年輕化這一大命題上,東風這樣根基深厚的企業,在與Z世代溝通時必然會遇到代溝問題,書中是否詳細闡述瞭他們是如何巧妙地跨越這道鴻溝的?是采用瞭哪些創新的內容形式,還是在渠道選擇上做齣瞭顛覆性的調整?一個好的個案分析,應該能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將企業的傳播脈絡層層剝開,讓我們看到支撐其外部形象的內在邏輯和組織結構。我對這種深度挖掘組織行為與傳播效果之間關聯性的內容非常感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大氣,那種沉穩的藍色調和充滿力量感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當時在書店裏翻閱,就被它所散發齣的那種專業氣息給吸引住瞭。雖然我不是直接從事汽車行業的,但我對企業管理和品牌建設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企業傳播力》,聽起來就充滿瞭深度和實操性,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一個大型企業是如何構建和維護自己的“聲音”與“形象”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麵臨的傳播挑戰,比如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應對危機公關,如何有效地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市場認知。書名中的“東風汽車公司”作為個案,也讓我感到非常具體和可信,畢竟這是一個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民族品牌,它的傳播實踐一定蘊含著許多值得藉鑒的經驗和教訓。整體來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企業傳播思維框架,而不僅僅是零散的案例分享。
評分坦白說,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涵蓋的“傳播力”這個概念所吸引的。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高效、準確地將企業價值傳遞齣去,是決定生存的關鍵。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界定和量化“傳播力”。它會側重於媒體曝光度、社會美譽度,還是更偏嚮於對銷售轉化和員工凝聚力的影響?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套可供衡量的指標體係來評估東風汽車傳播的有效性,那就太棒瞭。此外,我預感書中可能會涉及到大量的組織內部協調工作。一個龐大的汽車集團,從研發、生産到市場營銷,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流轉和口徑統一,對外部傳播的連貫性至關重要。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揭示這種“內功”如何轉化為強大的“外功”。這種自上而下的係統性分析,往往比零散的公關技巧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