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外交 9787509735503

当代美国外交 97875097355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学功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外交
  • 当代美国外交
  • 国际关系
  • 政治学
  • 外交政策
  • 美国政治
  • 国际政治
  • 地缘政治
  • 冷战后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35503
商品编码:296342573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当代美国外交 作者 赵学功
定价 69.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35503 出版日期 2012-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商品重量 0.663Kg

   内容简介

《当代美国外交(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编著者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是一部介绍美国当代外交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全书分别从美国对全球不同区域的外交政策、美国的人权外交、当代美国外交的基本特征等视角全面介绍了当代美国外交的状况,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年来美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变化的主要轨迹。本次修订版增加了对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外交的阐述和分析。


   作者简介

赵学功,1966年12月生,河北枣强人。1988-1991年在山西大学历史系读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美国史、国际关系史和冷战史。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作为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国家档案馆从事研究。2004年在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2002年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996年以来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与中国》(1995年)《当代美国外交》(2001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正在从事有关器与冷战课题的研究。


   目录
章 总论 一 美国的外交传统 二 战后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演变 三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二章 美国对欧洲、中亚的外交政策 一 美国与欧盟的关系 二 乔治·布什对东欧国家的政策 三 冷战后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 四 美国与波黑冲突和科索沃战争 五 美国对中亚的政策 第三章 美国对西亚、非洲的外交政策 一 美国与海湾战争 二 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与中东和平进程 三 美国对两伊的遏制政策 四 新世纪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 五 美国对非洲的政策 第四章 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 一 筹建“亚太新秩序”与“新太平洋共同体” 二 美国与亚太关系的加强 三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四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 五 美国对东南亚、大洋洲的政策 六 美国对南亚的政策 第五章 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一 乔治·布什的对华政策 二 克林顿执政初期的对华政策 三 中美关系的发展与波澜 四 进入新世纪的中美关系 五 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六 中美关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六章 美国对西半球的外交 一 美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二 乔治·布什对拉美国家的政策 三 冷战后的美拉关系 四 美拉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章 美国的人权外交 一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 二 冷战后美国人权外交的强化 第八章 当代美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一 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诸因素 二 当代美国外交的特点和未来走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当代美国外交(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编著者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是一部介绍美国当代外交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全书分别从美国对全球不同区域的外交政策、美国的人权外交、当代美国外交的基本特征等视角全面介绍了当代美国外交的状况,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年来美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变化的主要轨迹。本次修订版增加了对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外交的阐述和分析。


   文摘

   序言

《走向世界:20世纪美国外交史纲》 本书是一部宏大的20世纪美国外交史的力作,追溯了美国从一个地区性强国崛起为全球主导力量的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作者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宏大的叙事视角, meticulously ground[ed] in extensive archival research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diplomatic theory, 剖析了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核心因素,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国际环境的变迁。 全书围绕着“美国例外论”的演变与挑战,以及美国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定位自身展开。从19世纪末的扩张主义萌芽,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再到冷战的对抗与终结,直至9·11事件后全球格局的新挑战,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一部分:孤立与扩张的开端(19世纪末-1914年) 本书的开篇,深入探讨了19世纪末美国从相对孤立走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转变。我们将看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开始摆脱“门罗主义”的保守束缚,其目光投向了海外。西班牙-美国战争不仅标志着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的扩张,更奠定了其作为海军强国的地位。作者详细梳理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商业利益的驱动、传教士的热情以及“昭昭天命”的民族主义思潮。同时,本书也审视了美国早期介入国际事务时所面临的国内争论和挑战,例如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兴起,以及美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的哲学辩论。 第二部分:走向世界舞台的初探与挫折(1914年-193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美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外交舞台。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美国从最初的中立立场,到最终参战的复杂过程,并深刻分析了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中的理想主义尝试。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以及美国最终未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本书叙述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国国内政治的分歧,也预示着美国在扮演全球领导者角色时所面临的内在矛盾和外部阻力。在战后短暂的繁荣与随之而来的大萧条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一度陷入了孤立主义的泥沼,对国际事务的介入趋于谨慎。 第三部分:二战与新秩序的构建(1930年代-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国际责任。本书详尽地分析了美国如何克服国内孤立主义的阻力,最终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从珍珠港事件的震惊,到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全面展开,作者 meticulously retrace[s] the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diplomatic maneuvering that shaped the Allied victory。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罗斯福总统如何在高强度战争的同时,积极构思战后的世界格局。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重要国际机制的诞生,都与美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设想和领导力息息相关。本书强调,二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确立领导地位的关键节点。 第四部分:冷战的阴影与超级大国的博弈(1945年-1989年) 本书的重头戏之一,便是对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入剖析。作者将冷战视为一场深刻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的全球对抗,并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如何从一个参与者转变为这场对抗的核心。从杜鲁门主义的遏制战略,到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再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军事干预,本书 meticulously documents the evolving doctrines and strategies employed by successive American administrations。作者特别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国内政治对外交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同政府在应对苏联威胁时的内部辩论和摇摆。本书也考察了核时代的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以及代理人战争等冷战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联盟体系(如北约)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冷战后的挑战与新格局(1989年至今)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迎来了其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本书的最后部分,审视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作者探讨了美国在单极世界中的角色和定位,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从海湾战争的军事行动,到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再到9·11事件后反恐战争的兴起,本书 meticulously examine[s] how America has attempted to shape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the post-Cold War era。作者关注诸如“新保守主义”的兴衰、地区冲突的蔓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复杂性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等问题。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宏观视角,并思考美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面临的未来挑战。 贯穿全书的核心议题: “美国例外论”的张力: 作者持续探讨美国如何理解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这种“例外论”在实践中如何与全球互动产生张力。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 美国外交政策在历史长河中,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复杂的博弈。 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的互动: 任何重大的外交决策,都离不开国内政治的考量、民意的支持或阻碍。 力量的运用与局限: 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力量的投射和运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局限性,是贯穿始终的关注点。 全球化与国内化: 国际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美国的国内政策,反之亦然,这种相互作用贯穿了整个20世纪。 《走向世界:20世纪美国外交史纲》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更是一次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逻辑的深刻追问,是对美国在全球格局中身份认同的持续探索。本书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美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以及这一过程对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对复杂系统操作手册的研读体验。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剖析了美国外交机器是如何运转的,那种操作层面的细节描绘,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很多关于国家行为的讨论,常常被意识形态的迷雾所笼罩,但这本书却像一台高清晰度的显微镜,精准地放大了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程序性因素和官僚惯性。比如,它对于情报评估流程、国会审批机制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分析,细致到让人看到了“外交政策制定”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口号,而是一系列具体行动、文书往来和内部协调的结果。这种“去神话化”的处理方式非常有效,它让人明白,即便是超级大国的外交,也充满了人性的弱点、机构的低效和信息的不对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全球化与主权问题交织时的那种张力,既看到了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也敏锐捕捉到了民族主义回潮带来的阻力。这本书提供了理解现代国家行为的全新视角,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做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那样做”以及“如何做到的”。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就是“清醒”。它没有那种对特定国家或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或过度挞伐,而是一种近乎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自我审视与外部观察的结合体。我发现,阅读它最大的收获在于重建了对“权力”的理解。权力不再仅仅是军事部署或经济制裁的代名词,它被解构成了软实力、叙事权、规则制定权以及对时间预期的掌控等多个维度。作者对于国际传播和文化输出的研究尤其深刻,他揭示了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国际环境,以及外交如何与公共关系深度耦合,形成了一种难以察觉的长期影响力。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洁有力,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了精确的计算,直奔主题,高效地传递信息。对于那些厌倦了空泛评论、渴望扎实分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帮助我从日常的新闻噪音中抽离出来,去审视那些驱动世界走向的底层逻辑,让人读完之后对未来世界的走向多了一份审慎的预判能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马拉松。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让你轻松翻阅的读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时不时停下来查阅背景资料,甚至需要反复推敲某些段落才能完全消化的硬核之作。作者的学术背景无疑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历史文献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每一个论点背后似乎都有着详实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史料支撑。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某些外交理念的溯源分析,它没有简单地把某个政策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其思想根源和社会土壤,展现出极强的历史责任感和批判精神。整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如同音乐的复调,不同的主题线索并行发展,最终汇集成一个有力的整体论证。虽然阅读过程略感吃力,但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让你感觉到自己正在触及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浮光掠影之中。这绝对是值得反复咀嚼的学术精品,建议配上一杯浓郁的黑咖啡,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节奏。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把当代世界的脉络梳理得透彻极了!我原本对国际关系这块了解得比较零散,总觉得各种事件之间缺乏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但读了这本书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作者的叙事功力非常了得,他没有陷入堆砌术语和枯燥理论的泥潭,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和生动的历史片段,将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描绘得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尤其是在描述冷战后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部分,观点犀利,洞察力非凡,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国际秩序的“常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决策层内部博弈的细致刻画,那种不同派系、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拉锯战,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复杂和引人入胜得多,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接感受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气氛。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宏大、更审慎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每天在新闻里飞速刷新的国际动态。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美国在当今世界扮演何种角色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极富感染力,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历史发展与深刻的理论探讨编织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并以戏剧性的手法将其呈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感受决策者的压力与挣扎。特别是关于跨大西洋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微妙变化,书中描写的几场关键会谈和协议的幕后花絮,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外交谈判艺术的理解。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但读起来却并不觉得枯燥,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他知道何时应该放慢脚步,深入剖析一个概念;何时又该加速,将读者带入下一个关键的历史场景。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体验历史深度的方法论。它让我意识到,理解当代外交,就必须理解那些在具体情境下被反复权衡的代价与收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且富有洞察力的框架,用以理解我们这个动荡不安的外部世界,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山之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