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當代美國外交 | 作者 | 趙學功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35503 | 齣版日期 | 2012-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20開 | 商品重量 | 0.663Kg |
| 內容簡介 | |
《當代美國外交(修訂版)/當代美國叢書》編著者趙學功。《當代美國外交》是一部介紹美國當代外交曆史與現狀的著作,全書分彆從美國對全球不同區域的外交政策、美國的人權外交、當代美國外交的基本特徵等視角全麵介紹瞭當代美國外交的狀況,全麵、係統地梳理瞭20年來美國對外關係的主要內容和發展變化的主要軌跡。本次修訂版增加瞭對小布什、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外交的闡述和分析。 |
| 作者簡介 | |
| 趙學功,1966年12月生,河北棗強人。1988-1991年在山西大學曆史係讀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94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美國曆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為美國史、國際關係史和冷戰史。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作為富布萊特訪問學者在美國馬裏蘭大學和國傢檔案館從事研究。2004年在香港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從事研究。2002年入選教育部“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1996年以來兼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朝鮮戰爭時期的美國與中國》(1995年)《當代美國外交》(2001年)等,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曆史研究》等發錶論文多篇。目前正在從事有關器與冷戰課題的研究。 |
| 目錄 | |
| 章 總論 一 美國的外交傳統 二 戰後美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演變 三 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第二章 美國對歐洲、中亞的外交政策 一 美國與歐盟的關係 二 喬治·布什對東歐國傢的政策 三 冷戰後美國對東歐國傢的政策 四 美國與波黑衝突和科索沃戰爭 五 美國對中亞的政策 第三章 美國對西亞、非洲的外交政策 一 美國與海灣戰爭 二 美國對中東的政策與中東和平進程 三 美國對兩伊的遏製政策 四 新世紀美國中東政策的演變 五 美國對非洲的政策 第四章 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 一 籌建“亞太新秩序”與“新太平洋共同體” 二 美國與亞太關係的加強 三 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 四 美國對日本的政策 五 美國對東南亞、大洋洲的政策 六 美國對南亞的政策 第五章 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美關係 一 喬治·布什的對華政策 二 剋林頓執政初期的對華政策 三 中美關係的發展與波瀾 四 進入新世紀的中美關係 五 美國對颱灣的政策 六 中美關係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第六章 美國對西半球的外交 一 美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區 二 喬治·布什對拉美國傢的政策 三 冷戰後的美拉關係 四 美拉關係的新發展 第七章 美國的人權外交 一 美國人權外交的曆史 二 冷戰後美國人權外交的強化 第八章 當代美國外交的基本特徵 一 影響美國對外政策的諸因素 二 當代美國外交的特點和未來走勢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當代美國外交(修訂版)/當代美國叢書》編著者趙學功。《當代美國外交》是一部介紹美國當代外交曆史與現狀的著作,全書分彆從美國對全球不同區域的外交政策、美國的人權外交、當代美國外交的基本特徵等視角全麵介紹瞭當代美國外交的狀況,全麵、係統地梳理瞭20年來美國對外關係的主要內容和發展變化的主要軌跡。本次修訂版增加瞭對小布什、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外交的闡述和分析。 |
| 文摘 | |
| 序言 |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那就是“清醒”。它沒有那種對特定國傢或意識形態的盲目崇拜或過度撻伐,而是一種近乎冷靜到近乎殘酷的自我審視與外部觀察的結閤體。我發現,閱讀它最大的收獲在於重建瞭對“權力”的理解。權力不再僅僅是軍事部署或經濟製裁的代名詞,它被解構成瞭軟實力、敘事權、規則製定權以及對時間預期的掌控等多個維度。作者對於國際傳播和文化輸齣的研究尤其深刻,他揭示瞭文化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國際環境,以及外交如何與公共關係深度耦閤,形成瞭一種難以察覺的長期影響力。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潔有力,幾乎沒有多餘的修飾,每一個句子都像經過瞭精確的計算,直奔主題,高效地傳遞信息。對於那些厭倦瞭空泛評論、渴望紮實分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它幫助我從日常的新聞噪音中抽離齣來,去審視那些驅動世界走嚮的底層邏輯,讓人讀完之後對未來世界的走嚮多瞭一份審慎的預判能力。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對復雜係統操作手冊的研讀體驗。它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剖析瞭美國外交機器是如何運轉的,那種操作層麵的細節描繪,簡直令人拍案叫絕。很多關於國傢行為的討論,常常被意識形態的迷霧所籠罩,但這本書卻像一颱高清晰度的顯微鏡,精準地放大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程序性因素和官僚慣性。比如,它對於情報評估流程、國會審批機製對最終決策的影響分析,細緻到讓人看到瞭“外交政策製定”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政治口號,而是一係列具體行動、文書往來和內部協調的結果。這種“去神話化”的處理方式非常有效,它讓人明白,即便是超級大國的外交,也充滿瞭人性的弱點、機構的低效和信息的不對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全球化與主權問題交織時的那種張力,既看到瞭國際閤作的必然趨勢,也敏銳捕捉到瞭民族主義迴潮帶來的阻力。這本書提供瞭理解現代國傢行為的全新視角,它關注的不僅僅是“做瞭什麼”,更是“為什麼會那樣做”以及“如何做到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極富感染力,它成功地將復雜的曆史發展與深刻的理論探討編織在一起,讀起來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曆史的厚重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並以戲劇性的手法將其呈現齣來,讓人仿佛置身於曆史的現場,感受決策者的壓力與掙紮。特彆是關於跨大西洋關係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微妙變化,書中描寫的幾場關鍵會談和協議的幕後花絮,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外交談判藝術的理解。這本書的文字密度很高,但讀起來卻並不覺得枯燥,這得益於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他知道何時應該放慢腳步,深入剖析一個概念;何時又該加速,將讀者帶入下一個關鍵的曆史場景。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提供瞭一種體驗曆史深度的方法論。它讓我意識到,理解當代外交,就必須理解那些在具體情境下被反復權衡的代價與收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且富有洞察力的框架,用以理解我們這個動蕩不安的外部世界,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山之寶。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把當代世界的脈絡梳理得透徹極瞭!我原本對國際關係這塊瞭解得比較零散,總覺得各種事件之間缺乏一個清晰的邏輯綫索,但讀瞭這本書之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常瞭得,他沒有陷入堆砌術語和枯燥理論的泥潭,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挑選的案例和生動的曆史片段,將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尤其是在描述冷戰後地緣政治格局重塑的部分,觀點犀利,洞察力非凡,讓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國際秩序的“常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決策層內部博弈的細緻刻畫,那種不同派係、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拉鋸戰,遠比教科書上寫的要復雜和引人入勝得多,仿佛能透過文字直接感受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裏的氣氛。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宏大、更審慎的視角去解讀那些每天在新聞裏飛速刷新的國際動態。對於任何想真正理解美國在當今世界扮演何種角色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完成瞭一次高強度的智力馬拉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讓你輕鬆翻閱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時不時停下來查閱背景資料,甚至需要反復推敲某些段落纔能完全消化的硬核之作。作者的學術背景無疑為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他對曆史文獻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每一個論點背後似乎都有著詳實的數據和無可辯駁的史料支撐。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某些外交理念的溯源分析,它沒有簡單地把某個政策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而是深入挖掘瞭其思想根源和社會土壤,展現齣極強的曆史責任感和批判精神。整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如同音樂的復調,不同的主題綫索並行發展,最終匯集成一個有力的整體論證。雖然閱讀過程略感吃力,但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它讓你感覺到自己正在觸及問題的核心,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浮光掠影之中。這絕對是值得反復咀嚼的學術精品,建議配上一杯濃鬱的黑咖啡,纔能跟上作者的思維節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