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象棋谱丛书:中炮对单提马
: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黄少龙,段雅丽,杜彬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9636435
字数:
页码:1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单提马应中炮,古谱有载,均用左直车,守法呆板,被红冲中兵破阵。
近代单提马局改为左横车,移至右肋便于集结右翼子力反击,效果较好。但红方采用挺七兵平七炮瞄马,再伸车捉士角炮,逼黑支士自塞车路,使黑反击计划落空。
单提马局新模式是横车左肋,是东北棋手的创新着法。当红跳七路马冲中兵急攻时,黑反架中炮,又退右炮摆窝心成雷公炮局阵式,对攻激烈。当然,红方也有飞边相再补仕开贴身车的稳健下法,较量中残局功夫。
总的来看,单提马对抗中炮的反击力不强,变化也不多,在重大比赛中应用较少。
章 单提马横车
第1局 覃剑秋胜朱剑秋
第2局 童本平胜陈信安
第3局 苏文生负陈振国
第4局 朱祖勤负胡荣华
第5局 张申宏胜周松云
第6局 王嘉良胜任德纯
第7局 卜风波胜朱丛思
第8局 赵国荣胜许辉煌
第9局 曾展鸿胜谢侠逊
第10局 郭瑞霞负胡明
第11局 赵国荣胜陶汉明
第12局 谢卓淼负洪智
第13局 黄少龙胜王嘉良
第14局 钱洪发负李来群
第15局 杨官璘胜陈柏祥
第16局 吴优负汪洋
第17局 王嘉良胜薛家语
第18局 郭志军负陈建民
第19局 金波胜蔡忠诚
第20局 高建忠负杨汉民
第21局 黄宝琮胜李士谦
第22局 钱洪发胜汪士龙
第23局 朱贵友胜王玉才
第24局 黄学谦负汪洋
第25局 昊贵临胜陶汉明
第26局 蔡忠诚胜邓颂宏
第27局 王洪杰负何连生
第28局 言穆江胜马长安
第29局 靳玉砚负李雪松
第30局 杨官璘胜董文渊
第31局 钱洪发负徐天利
第32局 赵鑫鑫胜陈寒峰
第33局 徐和良负孟立国
第34局 臧如意胜梁利成
第35局 韩福德负任德纯
第36局 张胜王向明
第37局 李洪滨负柳大华
第38局 谢卓淼负杨克雄
第39局 侯龙登胜陈建民
第40局 崔俊负葛维蒲
第41局 李鸿嘉胜李镜华
第42局 黄成俊负胡荣华
第43局 赵国荣胜陶汉明
第44局 高建忠负于幼华
第45局 郝继超胜陈寒峰
第46局 屠景明负朱剑秋
第47局 徐天红胜冯明光
第48局 王嘉良胜孟立国
第49局 高明海负蒋志梁
第50局 吕钦胜许银川
第51局 陈建昌胜黎德志
第52局 邓颂宏胜赵永利
第53局 徐超胜陈寒峰
第54局 党斐负林宏敏
第55局 杨官璘胜董文渊
第56局 黄志辉负陈孝堃
第57局 赵力胜李锦欢
第58局 张增华负孟立国
第59局 程进超胜俞云涛
……
第二章 单提马直车
第三章 右单提马
第四章 其他
黄少龙,中国象棋大9币,南开大学教授。1984年创办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历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象棋协会秘书长等职。
1977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象棋赛及中国对法国象棋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1990年获伦敦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铜奖。1997年参加象棋个人国际邀请赛,获国内组冠军。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担任亚洲象棋赛棋局讲评。
曾出版《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开局战理》、《列炮纵横谈》、《象棋对策论》、《象棋秘诀丛书》、《象棋大全》等60多部著作,多次获全国象棋图书一等奖。
段雅丽,女,196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喜好象棋,获得少儿象棋赛奖。20世纪80年代,多次蝉联天津市成年女子象棋冠军,达到一级棋士标准。曾获全国女子象棋赛第13名以及棋友杯全国业余女子赛冠军。多年来,热心投身象棋教育工作,曾任天津市松生棋牌艺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天津市高等棋友联谊会秘书长等职。近年致力于象棋写作,著有《象棋速通探秘》、《象棋残局攻杀法》、《怎样成为象棋高手》、《儿童棋类教学丛书》等,均已正式出版。
章 单提马横车
第1局 覃剑秋胜朱剑秋
第2局 童本平胜陈信安
第3局 苏文生负陈振国
第4局 朱祖勤负胡荣华
第5局 张申宏胜周松云
第6局 王嘉良胜任德纯
第7局 卜风波胜朱丛思
第8局 赵国荣胜许辉煌
第9局 曾展鸿胜谢侠逊
第10局 郭瑞霞负胡明
第11局 赵国荣胜陶汉明
第12局 谢卓淼负洪智
第13局 黄少龙胜王嘉良
第14局 钱洪发负李来群
第15局 杨官璘胜陈柏祥
第16局 吴优负汪洋
第17局 王嘉良胜薛家语
第18局 郭志军负陈建民
第19局 金波胜蔡忠诚
第20局 高建忠负杨汉民
第21局 黄宝琮胜李士谦
第22局 钱洪发胜汪士龙
第23局 朱贵友胜王玉才
第24局 黄学谦负汪洋
第25局 昊贵临胜陶汉明
第26局 蔡忠诚胜邓颂宏
第27局 王洪杰负何连生
第28局 言穆江胜马长安
第29局 靳玉砚负李雪松
第30局 杨官璘胜董文渊
第31局 钱洪发负徐天利
第32局 赵鑫鑫胜陈寒峰
第33局 徐和良负孟立国
第34局 臧如意胜梁利成
第35局 韩福德负任德纯
第36局 张胜王向明
第37局 李洪滨负柳大华
第38局 谢卓淼负杨克雄
第39局 侯龙登胜陈建民
第40局 崔俊负葛维蒲
第41局 李鸿嘉胜李镜华
第42局 黄成俊负胡荣华
第43局 赵国荣胜陶汉明
第44局 高建忠负于幼华
第45局 郝继超胜陈寒峰
第46局 屠景明负朱剑秋
第47局 徐天红胜冯明光
第48局 王嘉良胜孟立国
第49局 高明海负蒋志梁
第50局 吕钦胜许银川
第51局 陈建昌胜黎德志
第52局 邓颂宏胜赵永利
第53局 徐超胜陈寒峰
第54局 党斐负林宏敏
第55局 杨官璘胜董文渊
第56局 黄志辉负陈孝堃
第57局 赵力胜李锦欢
第58局 张增华负孟立国
第59局 程进超胜俞云涛
……
第二章 单提马直车
第三章 右单提马
第四章 其他
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他对每一步棋的分析都做了多重校验,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漏洞。在讲解那些被称为“定式”的部分时,作者没有满足于引用主流走法,而是深入挖掘了历史上的经典对局和近年来顶尖棋手的新颖尝试。比如在讨论某个看似平稳的应对手法时,他竟然能从数百年前的古谱中找到被遗忘的、但如今看来极具穿透力的弃子战术进行补充说明,这种跨越时代的视野令人叹服。文字风格上,作者的叙述既有学者的深度,又不失棋手特有的果敢和锐气,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他善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复杂的局面,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战场的态势,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棋理变得鲜活起来。对于那些热衷于研究变例的深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内容深度绝对是“够用”且“超值”的,它提供的研究素材足够你消化好几个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棋谱,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搭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低调中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色泽柔和,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每一个棋局的推演都清晰明了,符号标注准确无误,连初学者都能很快上手理解复杂的变着。尤其是那些关键节点的分析图,使用了不同层次的阴影和箭头指示,仿佛大师亲手在棋盘上为你演示,那种代入感是其他很多棋谱难以企及的。装订工艺扎实可靠,书脊平整,翻阅起来非常顺畅,丝毫不用担心它会散架,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整体来看,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从纸张到字体,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对围棋文化的敬意。这本书的实体感和阅读体验,绝对是那些电子版本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教学材料,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和“心理辅导书”的结合体。作者在介绍完招法之后,花了不少篇幅来讨论不同棋风的棋手如何应对此谱。例如,如果对手是激进的攻击型棋手,应如何利用中炮的结构优势进行反击;如果对手是稳健的防守型棋手,又该如何通过节奏的控制来寻求突破口。这些关于“人”的分析,比单纯的棋理分析更贴近真实的对局环境。我自己在实战中尝试应用书中的某些策略后,立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胜率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态变得更加从容。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必须赢”的压力,而是教会我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那种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心理完美融合的处理方式,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从出版质量和整体呈现来看,这套丛书的编辑团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每一页的留白、图注的清晰度、以及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阅读体验堪称一流。与市场上其他一些仓促出版的棋谱相比,这本书的“耐读性”和“常青性”非常高。它不是那种流行几年后就会被新理论淘汰的快餐读物,而是沉淀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经典之作。即使未来出现新的理论突破,这本书所奠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依然是理解新理论的基石。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一下这套丛书的其他分册,因为我已经从这一本中体验到了极高的阅读满足感。对于所有希望系统提升自己中局战斗能力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书架上必备的一本“镇馆之宝”。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强到令人惊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法,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层次的知识体系。作者显然对中局战斗的理解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并没有直接跳入那些晦涩难懂的高深变化,而是从基础的应对思路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么走”。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理论阐述,解释了该布局下双方的战略意图和优劣势,这对于提升棋手的全局观至关重要。随后的变化图解中,穿插着大量实战案例的简析,这些案例的选择都极具代表性,覆盖了从新手到高手都会遇到的典型陷阱和绝妙反击。更妙的是,作者在某些关键的岔路口会设置“思维训练”环节,要求读者自己判断后续的走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思考深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炮开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是真正掌握了其背后的原理和精神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