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象棋譜叢書:中炮對單提馬
:36.00元
售價:26.3元,便宜9.7元,摺扣73
作者:黃少龍,段雅麗,杜彬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9636435
字數:
頁碼:1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單提馬應中炮,古譜有載,均用左直車,守法呆闆,被紅衝中兵破陣。
近代單提馬局改為左橫車,移至右肋便於集結右翼子力反擊,效果較好。但紅方采用挺七兵平七炮瞄馬,再伸車捉士角炮,逼黑支士自塞車路,使黑反擊計劃落空。
單提馬局新模式是橫車左肋,是東北棋手的創新著法。當紅跳七路馬衝中兵急攻時,黑反架中炮,又退右炮擺窩心成雷公炮局陣式,對攻激烈。當然,紅方也有飛邊相再補仕開貼身車的穩健下法,較量中殘局功夫。
總的來看,單提馬對抗中炮的反擊力不強,變化也不多,在重大比賽中應用較少。
章 單提馬橫車
第1局 覃劍鞦勝硃劍鞦
第2局 童本平勝陳信安
第3局 蘇文生負陳振國
第4局 硃祖勤負鬍榮華
第5局 張申宏勝周鬆雲
第6局 王嘉良勝任德純
第7局 蔔風波勝硃叢思
第8局 趙國榮勝許輝煌
第9局 曾展鴻勝謝俠遜
第10局 郭瑞霞負鬍明
第11局 趙國榮勝陶漢明
第12局 謝卓淼負洪智
第13局 黃少龍勝王嘉良
第14局 錢洪發負李來群
第15局 楊官璘勝陳柏祥
第16局 吳優負汪洋
第17局 王嘉良勝薛傢語
第18局 郭誌軍負陳建民
第19局 金波勝蔡忠誠
第20局 高建忠負楊漢民
第21局 黃寶琮勝李士謙
第22局 錢洪發勝汪士龍
第23局 硃貴友勝王玉纔
第24局 黃學謙負汪洋
第25局 昊貴臨勝陶漢明
第26局 蔡忠誠勝鄧頌宏
第27局 王洪傑負何連生
第28局 言穆江勝馬長安
第29局 靳玉硯負李雪鬆
第30局 楊官璘勝董文淵
第31局 錢洪發負徐天利
第32局 趙鑫鑫勝陳寒峰
第33局 徐和良負孟立國
第34局 臧如意勝梁利成
第35局 韓福德負任德純
第36局 張勝王嚮明
第37局 李洪濱負柳大華
第38局 謝卓淼負楊剋雄
第39局 侯龍登勝陳建民
第40局 崔俊負葛維蒲
第41局 李鴻嘉勝李鏡華
第42局 黃成俊負鬍榮華
第43局 趙國榮勝陶漢明
第44局 高建忠負於幼華
第45局 郝繼超勝陳寒峰
第46局 屠景明負硃劍鞦
第47局 徐天紅勝馮明光
第48局 王嘉良勝孟立國
第49局 高明海負蔣誌梁
第50局 呂欽勝許銀川
第51局 陳建昌勝黎德誌
第52局 鄧頌宏勝趙永利
第53局 徐超勝陳寒峰
第54局 黨斐負林宏敏
第55局 楊官璘勝董文淵
第56局 黃誌輝負陳孝堃
第57局 趙力勝李錦歡
第58局 張增華負孟立國
第59局 程進超勝俞雲濤
……
第二章 單提馬直車
第三章 右單提馬
第四章 其他
黃少龍,中國象棋大9幣,南開大學教授。1984年創辦南開大學象棋研究中心,曆任天津市棋類運動協會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協會主席、中國大學生象棋協會秘書長等職。
1977年獲全國象棋個人賽第3名,以後參加中國對菲律賓象棋賽及中國對法國象棋賽,均取得優異成績。1986年獲香港奧林匹剋金奬。1990年獲倫敦舉辦的世界計算機奧林匹剋大賽銅奬。1997年參加象棋個人國際邀請賽,獲國內組冠軍。2008年應邀赴新加坡擔任亞洲象棋賽棋局講評。
曾齣版《象棋實戰中局譜》、《象棋開局戰理》、《列炮縱橫談》、《象棋對策論》、《象棋秘訣叢書》、《象棋大全》等60多部著作,多次獲全國象棋圖書一等奬。
段雅麗,女,196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喜好象棋,獲得少兒象棋賽奬。20世紀80年代,多次蟬聯天津市成年女子象棋冠軍,達到一級棋士標準。曾獲全國女子象棋賽第13名以及棋友杯全國業餘女子賽冠軍。多年來,熱心投身象棋教育工作,曾任天津市鬆生棋牌藝術學校副校長兼教務主任、天津市高等棋友聯誼會秘書長等職。近年緻力於象棋寫作,著有《象棋速通探秘》、《象棋殘局攻殺法》、《怎樣成為象棋高手》、《兒童棋類教學叢書》等,均已正式齣版。
章 單提馬橫車
第1局 覃劍鞦勝硃劍鞦
第2局 童本平勝陳信安
第3局 蘇文生負陳振國
第4局 硃祖勤負鬍榮華
第5局 張申宏勝周鬆雲
第6局 王嘉良勝任德純
第7局 蔔風波勝硃叢思
第8局 趙國榮勝許輝煌
第9局 曾展鴻勝謝俠遜
第10局 郭瑞霞負鬍明
第11局 趙國榮勝陶漢明
第12局 謝卓淼負洪智
第13局 黃少龍勝王嘉良
第14局 錢洪發負李來群
第15局 楊官璘勝陳柏祥
第16局 吳優負汪洋
第17局 王嘉良勝薛傢語
第18局 郭誌軍負陳建民
第19局 金波勝蔡忠誠
第20局 高建忠負楊漢民
第21局 黃寶琮勝李士謙
第22局 錢洪發勝汪士龍
第23局 硃貴友勝王玉纔
第24局 黃學謙負汪洋
第25局 昊貴臨勝陶漢明
第26局 蔡忠誠勝鄧頌宏
第27局 王洪傑負何連生
第28局 言穆江勝馬長安
第29局 靳玉硯負李雪鬆
第30局 楊官璘勝董文淵
第31局 錢洪發負徐天利
第32局 趙鑫鑫勝陳寒峰
第33局 徐和良負孟立國
第34局 臧如意勝梁利成
第35局 韓福德負任德純
第36局 張勝王嚮明
第37局 李洪濱負柳大華
第38局 謝卓淼負楊剋雄
第39局 侯龍登勝陳建民
第40局 崔俊負葛維蒲
第41局 李鴻嘉勝李鏡華
第42局 黃成俊負鬍榮華
第43局 趙國榮勝陶漢明
第44局 高建忠負於幼華
第45局 郝繼超勝陳寒峰
第46局 屠景明負硃劍鞦
第47局 徐天紅勝馮明光
第48局 王嘉良勝孟立國
第49局 高明海負蔣誌梁
第50局 呂欽勝許銀川
第51局 陳建昌勝黎德誌
第52局 鄧頌宏勝趙永利
第53局 徐超勝陳寒峰
第54局 黨斐負林宏敏
第55局 楊官璘勝董文淵
第56局 黃誌輝負陳孝堃
第57局 趙力勝李錦歡
第58局 張增華負孟立國
第59局 程進超勝俞雲濤
……
第二章 單提馬直車
第三章 右單提馬
第四章 其他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超一般的教學材料,它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和“心理輔導書”的結閤體。作者在介紹完招法之後,花瞭不少篇幅來討論不同棋風的棋手如何應對此譜。例如,如果對手是激進的攻擊型棋手,應如何利用中炮的結構優勢進行反擊;如果對手是穩健的防守型棋手,又該如何通過節奏的控製來尋求突破口。這些關於“人”的分析,比單純的棋理分析更貼近真實的對局環境。我自己在實戰中嘗試應用書中的某些策略後,立刻收到瞭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僅勝率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態變得更加從容。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必須贏”的壓力,而是教會我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中保持清晰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那種將理論與實踐、技術與心理完美融閤的處理方式,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近乎苛刻的嚴謹態度,他對每一步棋的分析都做瞭多重校驗,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漏洞。在講解那些被稱為“定式”的部分時,作者沒有滿足於引用主流走法,而是深入挖掘瞭曆史上的經典對局和近年來頂尖棋手的新穎嘗試。比如在討論某個看似平穩的應對手法時,他竟然能從數百年前的古譜中找到被遺忘的、但如今看來極具穿透力的棄子戰術進行補充說明,這種跨越時代的視野令人嘆服。文字風格上,作者的敘述既有學者的深度,又不失棋手特有的果敢和銳氣,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他善於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復雜的局麵,用生動的比喻來描繪戰場的態勢,讓那些原本抽象的棋理變得鮮活起來。對於那些熱衷於研究變例的深度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內容深度絕對是“夠用”且“超值”的,它提供的研究素材足夠你消化好幾個月。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性強到令人驚嘆,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招法,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有層次的知識體係。作者顯然對中局戰鬥的理解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並沒有直接跳入那些晦澀難懂的高深變化,而是從基礎的應對思路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為什麼這麼走”。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有一個清晰的理論闡述,解釋瞭該布局下雙方的戰略意圖和優劣勢,這對於提升棋手的全局觀至關重要。隨後的變化圖解中,穿插著大量實戰案例的簡析,這些案例的選擇都極具代錶性,覆蓋瞭從新手到高手都會遇到的典型陷阱和絕妙反擊。更妙的是,作者在某些關鍵的岔路口會設置“思維訓練”環節,要求讀者自己判斷後續的走法,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思考深度。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炮開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麵,而是真正掌握瞭其背後的原理和精神內核。
評分從齣版質量和整體呈現來看,這套叢書的編輯團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每一頁的留白、圖注的清晰度、以及章節之間的過渡都處理得極其自然流暢,閱讀體驗堪稱一流。與市場上其他一些倉促齣版的棋譜相比,這本書的“耐讀性”和“常青性”非常高。它不是那種流行幾年後就會被新理論淘汰的快餐讀物,而是沉澱瞭作者多年心血的經典之作。即使未來齣現新的理論突破,這本書所奠定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模式依然是理解新理論的基石。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研究一下這套叢書的其他分冊,因為我已經從這一本中體驗到瞭極高的閱讀滿足感。對於所有希望係統提升自己中局戰鬥能力的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書架上必備的一本“鎮館之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棋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封麵采用瞭一種啞光質感的紙張,觸感溫潤,搭配上燙金的標題字體,低調中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色澤柔和,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排版布局堪稱教科書級彆,每一個棋局的推演都清晰明瞭,符號標注準確無誤,連初學者都能很快上手理解復雜的變著。尤其是那些關鍵節點的分析圖,使用瞭不同層次的陰影和箭頭指示,仿佛大師親手在棋盤上為你演示,那種代入感是其他很多棋譜難以企及的。裝訂工藝紮實可靠,書脊平整,翻閱起來非常順暢,絲毫不用擔心它會散架,這對於需要反復翻閱查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整體來看,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時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從紙張到字體,每一個細節都彰顯瞭對圍棋文化的敬意。這本書的實體感和閱讀體驗,絕對是那些電子版本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