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玉米高産新技術
:15.00元
售價:9.8元,便宜5.2元,摺扣65
作者:石德權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8240602
字數:
頁碼:219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159kg
《玉米高産新技術(第2次修訂版)》是《全國“星火計劃”叢書》之一,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玉米育種專傢石德權主編,一版和修訂版共發行23萬餘冊。第二次修訂版根據近幾年國內外新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對該書作瞭較大補充修訂。內容包括:玉米品種類型及特點,玉米的主要優良品種,優質蛋白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等專用型玉米品種的栽培和利用,旱地玉米、夏玉米、地膜玉米等高産栽培技術,以及低溫寒冷年份春玉米抗寒栽培技術,玉米病蟲害的診斷和防治,玉米機械化生産。適閤廣大農戶、農場職工、技術人員及農校師生閱讀參考。
一、玉米品種的類型及特點
(一)我國玉米生産和品種選育概況
玉米在我國榖物生産中占有重要地位,種植的麵積僅少於水稻和小麥,居第三位;總産量和單位麵積産量則僅次於水稻,居第二位。1995年全國玉米種植的麵積為2270.7萬公頃,平均667平方米(1畝)産327.8韆剋,總産量1120億韆剋,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産國。玉米屬於高産作物,具有食用、飼用和工業用等多種用途。目前,我國玉米總量的60%~709,6用於飼料,而人均占有飼用玉米數量的多少,以及玉米轉化為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傢農牧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玉米生産的發展,在我國人民生活由溫飽型嚮小康型轉變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作物種植結構將要逐步調整,今後我國玉米生産必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40多年來,我國玉米生産是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産條件逐步改善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1952年全國玉米播種麵積為1253.3萬公頃,平均667平方米産89.5韆剋,總産量168.6億韆剋。1987年擴大到2046.33萬公頃,平均667平方米産260韆剋,總産量達798.2億韆剋。這35年間,平均每年每667平方米增産玉米4.87韆剋。如以1962年到1987年我國玉米生産采用雜交種期間計算,則25年間平均每年每667平方米增産達7.2韆剋。
……
一、玉米品種的類型及特點
(一)我國玉米生産和品種選育概況
(二)玉米的適應特性及引種注意事項
(三)雜交種為什麼不能種第二代
(四)綜閤品種為什麼可連續種植
(五)玉米雜交種的種子生産
1.玉米雜交種的類型
2.雜交製種
3.種子加工
(六)鑒定雜交種子的純度
二、玉米的主要優良品種
(1)龍單14號
(2)龍單18
(3)牡單10
(4)綏玉6
(5)吉單27
(6)吉單28
(7)吉單29
(8)吉單46
(9)吉單77
(10)吉單103
(11)吉單109
(12)吉單119
(14)吉單180
(14)吉單180
(15)吉單209
(16)吉單222
(17)吉單252
(18)吉單257
(19)吉單321
(20)吉單342
(21)吉單505
(22)吉新201
(23)吉新203
(24)吉新306
(25)吉星702
(26)吉農大21
(27)四單19號
(28)四單115
(29)四單136
(30)四單151
(31)四單152
(32)四單188
(33)四密21
(34)四密25
(35)四早11
(36)四早21
(37)四早121
(38)長單26
(39)長單206
(40)長單228
(41)長單347
(42)長單374
(43)春早14
(44)春早42
(45)銀河2
(46)通單28
(47)通單202
(48)白早2
(49)白早3
(50)白早9
(51)城玉5號
(52)九單50
(53)遼單24
(54)遼單26
(55)丹玉22
(56)丹科2123
(57)瀋單10
(58)瀋單16
(59)東單7
(60)東單8號
(61)東單13號
(62)東單60號
(63)新鐵10
(64)鐵單12
(65)鐵單14
(66)本玉12
(67)本玉13
(68)海禾1號
(69)海禾2號
(70)中單321
(71)中單2996
(72)農大80
(73)農大108
(74)農大3138
(75)京早10號
(76)京早13
(77)冀單29
(78)農單5
(79)魯單1號
(80)魯單50
(81)魯單51號
(82)魯單52號
(83)魯單981
(84)魯單661
(85)魯單984
(86)魯單999
(87)魯單6003
(88)魯單9002
(89)魯單9006
(90)魯單6018
(91)魯單8009
(92)掖單19
(93)登海1
(94)登海9號
(95)招玉2
(96)豫玉15號
(97)豫玉18號
(98)豫玉19
(99)豫玉20號
(100)豫玉22
(101)豫玉23
(102)豫玉25
(103)豫玉26
(104)晉單33:
(105)晉單34
(106)晉單35
(107)晉單36
(108)屯玉1
(109)屯玉2
(110)戶單2000
(111)陝單911
(112)陝單972
(113)西農11
(114)慶單40
(115)新玉4
(116)新玉10
(117)華玉4
(118)蘇玉9
(119)蘇玉10
(120)蘇玉11
(121)鄂玉4
(122)鄂玉6
(123)鄂玉8
(124)鄂玉9
(125)鄂玉10
(126)鄂玉11
(127)湘玉6號
(128)湘玉7號
(129)湘玉8號
(130)成單16號
(131)成單18號
(132)成單22
(133)成單23
(134)川單14
(135)阿七三交
(136)南玉3號
(137)萬單11
(138)萬單12
(139)萬單13
(140)渝單3
(141)渝單5
(142)桂三1號
(143)輻三1號
(144)興黃單892
(145)雲單13
(146)保玉7號
(147)楚白單4號
(148)鄭單958
(149)浚單18
(150)浚單20
(151)唐玉10號
(152)太單30
(153)雅玉2號
(154)京科9
(155)京科15
(156)京科25
(157)京科23
(158)京科345
(159)秦單4號
三、專用型玉米品種的栽培和利用
(一)各種類型玉米主要質量指標
(二)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
1.概述
2.優質蛋白玉米的營養價值
3.優質蛋白玉米的栽培特點
4.優質蛋白玉米是質優價廉的食品原料
5.優質蛋白玉米是優質的畜禽飼料
6.種養結閤,脫貧緻富
7.優質蛋白玉米發展前景
8.目前采用的優質蛋白玉米品種
(三)甜玉米
1.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
……
四、玉米高産栽培技術
五、玉米病蟲害的診斷和防治
六、玉米機械化生産
附錄:玉米育種單位通訊錄
這本書《玉米高産新技術》在內容編排上,我覺得是比較有條理的,能夠讓讀者一步步地理解玉米高産的各項技術。它從最基礎的土壤條件分析開始,講到品種選擇,再到各個生長階段的管理,一直到最後的病蟲害防治和收獲。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各個技術時,都附帶瞭圖示和錶格,比如不同土壤的養分含量圖、不同生長期的需肥量圖錶等,這些直觀的展示方式,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難度,也方便瞭我們對照學習。在病蟲害防治方麵,它不僅僅是列齣防治方法,還會講解這些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和傳播途徑,這樣我們就能從源頭上進行預防,而不是等病蟲害發生後再去治理。而且,它還強調瞭綠色、環保的種植理念,鼓勵使用低毒、高效的農藥,或者非化學的防治方法,這符閤當前農業發展的趨勢。對於我這種比較務實的操作者來說,這樣的書更容易讓我接受,也更容易學以緻用。我打算把我平時種玉米遇到的問題,和書裏提到的解決方法進行一個對比,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應用,我相信這能讓我的玉米種植水平更上一層樓。
評分《玉米高産新技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一個重要啓示是,玉米的産量不僅僅取決於先天條件,更關鍵在於後天的精細化管理。它在這方麵給齣瞭非常係統性的指導,從播種前的準備到收獲後的管理,幾乎涵蓋瞭玉米生長全過程的各個環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玉米田間管理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詳細講解瞭如何進行科學的間苗、定苗,以及如何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調整密度。還有關於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等關鍵時期,如何進行追肥和灌溉,書裏都有詳細的參數和建議,這避免瞭我們憑感覺施肥灌溉,造成浪費或者營養不足。而且,它還提到瞭如何通過科學的修剪、整枝等措施,來提高玉米的通風透光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這本書還有一個優點是,它會結閤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讓你看到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産量提升,這增加瞭說服力。比如,它可能會提到某個地區采用瞭某種新技術,産量提高瞭多少,這能激發我們學習和應用的積極性。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想要獲得高産,必須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並且需要持續的關注和投入。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玉米高産新技術》這本書,我是帶著點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農業技術這東西,實踐齣真知,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適閤我們當地的情況。但翻瞭幾頁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還是挺紮實的,尤其是在玉米的品種選擇和栽培管理方麵,給瞭很多具體而且可操作的建議。它詳細分析瞭不同玉米品種的抗病性、耐旱性、産量潛力,以及適宜的種植區域和栽培特點,這對於我們選擇最適閤自傢地塊的品種非常有幫助。我之前種玉米,有時候就是聽彆人說哪個品種好就種哪個,從來沒係統考慮過這些問題。這本書裏麵提到的關於精細整地、閤理密植、科學灌溉等環節,也都是我之前比較忽略的地方。它解釋瞭為什麼過度密植會導緻通風不良,降低光照利用率,從而影響産量。還講瞭如何根據土壤濕度和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來安排灌溉,避免旱澇失調。這些細節上的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真正考慮到實際生産中的各種情況。特彆是關於玉米的生長發育規律,書裏有很詳細的圖文說明,能直觀地看到不同時期玉米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變化,這讓我對如何“伺候”好玉米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對於《玉米高産新技術》這本書,我個人覺得它在提升玉米産量方麵,提供瞭不少實用的技術指導。它不單單是告訴你“怎麼做”,而是會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這麼做”,讓你從根本上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比如,在講到授粉技術的時候,它會詳細說明影響玉米授粉效率的因素,像是溫度、濕度、風力等等,並且提齣瞭如何通過閤理的播種方式、加強田間管理來優化授粉過程。這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發現有時候玉米結穗不飽滿,很可能就是授粉齣瞭問題。書裏還專門闢瞭一章來講述玉米病蟲害的識彆與防治,這點做得非常細緻。它不僅列舉瞭常見的幾種玉米病蟲害,還提供瞭它們的發生規律、危害癥狀,以及多種防治方法,包括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綜閤防治的理念,鼓勵我們因地製宜,選擇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平實易懂,沒有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比較輕鬆地理解。我計劃明年在實際種植中,重點應用書中關於科學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的一些技術,希望能看到一個明顯的産量提升。
評分這本《玉米高産新技術》我算是翻瞭個七七八八瞭,怎麼說呢,確實給我打開瞭一些新思路。以前種玉米,總覺得靠天吃飯,施肥、打藥都是憑經驗,有時候效果好,有時候就差強人意。這本書裏麵講到的那些關於土壤改良、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確實讓我意識到,原來給玉米“吃”得對,比瞎喂管用得多。它詳細介紹瞭不同土壤類型對養分的需求差異,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檢測來確定最佳的施肥配比。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緩釋肥和生物肥的應用,書裏不僅解釋瞭這些肥料的作用原理,還給齣瞭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玉米的具體施用量和方法,這比我之前自己摸索著來,效率高多瞭。而且,它還提到瞭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策略,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以前打農藥,有時候感覺是治標不治本,還擔心對環境和食品安全有影響。這本書介紹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敵,或者設置誘捕器,讓我看到瞭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種地也需要技術,科學的方法確實能帶來産量上的突破,而且還能降低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我打算明年按照書裏的一些建議,在我的試驗田裏試行一下,看看效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