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武术(第二版)
定价:32.00元
作者:席建平、马宏霞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064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武术》一书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健康、终身体育”这一指导精神,从武术起源的背景开始介绍,涉及武术概述、武术文化、武术技法、武术教学与武术训练,包括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武术套路运动、武术攻防实用动作等内容。
《武术》一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武术体育的教材,也可适用于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体育类专业专科普修,院校各专业选修武术课使用,也可作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外国留学生的自学课本、中小学武术教师培训教材,以及各类武术馆(校)教学用书。
目录
**章
武术概述001
**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001
一、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001
二、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002
三、近代武术发展概况00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007
第二节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008
一、武术的特点008
二、武术的作用009
第三节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011
一、功法运动011
二、套路运动011
三、搏斗运动014
第二章
武术图解知识016
**节 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016
一、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016
二、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018
三、武术音像教材的自学方法及注意事项019
第二节 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021
一、武术动作术语021
二、武术谚语021
第三节 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025
一、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025
二、自学自练武术的注意事项027
三、自学自练武术的方法与手段028
第三章
武术教学031
**节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要求031
一、武术教学的特点031
二、武术教学的要求032
第二节 武术教学法033
一、指导法033
二、练习法036
三、评价法038
四、多媒体教学法038
五、探究教学法039
第三节 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040
一、套路教学的步骤040
二、套路教学041
第四节 攻防教学的步骤与要求042
一、攻防技术教学的步骤042
二、攻防技术教学的要求043
第四章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044
**节 基本功044
一、肩功044
二、腿功047
三、腰功052
四、桩功054
第二节 基本动作055
一、手型055
二、步型056
三、手法057
四、步法059
五、腿法060
六、平衡练习063
七、跳跃练习064
八、跌扑滚翻练习066
第三节 组合动作067
一、弓步搂手冲拳068
二、弹腿冲拳068
三、马步架冲拳068
四、歇步冲拳069
五、提膝穿掌069
六、仆步穿掌069
七、虚步挑掌070
八、并步抱拳070
第五章
套路运动071
**节 初级长拳(第三路)071
一、动作名称071
二、动作说明072
第二节 简化太极拳087
一、动作名称087
二、动作说明088
第三节 少年拳第二套114
一、动作名称114
二、动作说明115
第四节 初级刀术121
一、动作名称121
二、动作说明121
第五节 初级剑术142
一、动作名称142
二、动作说明142
第六节 太极剑158
一、初级太极剑(3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159
二、动作说明159
第六章
散打与女子防身术175
**节 散打175
一、简介175
二、基本技术175
第二节 擒拿与反擒拿195
一、擒拿与反擒拿简介195
二、擒拿基本手法195
三、擒拿与反擒拿实用技法196
第三节 女子防身术206
一、运用女子防身术的策略206
二、了解人体要害部位207
三、女子防身术动作方法207
第七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210
**节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210
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简介210
二、武术套路竞赛裁判法212
第二节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214
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介绍214
二、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216
第三节 武术表演与欣赏217
一、武术表演217
二、武术表演的欣赏218
参考文献220
作者介绍
席建平,中州大学,副教授, 参加工作后,主持与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教育规划一等奖一次、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等奖一次,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7篇。
长期从事体育教学,教学效果,多次获得教学相关奖励。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一直对力量训练和身体控制有着浓厚的兴趣,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武术(第二版)》,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力量”的认知。 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教授观众如何摆出漂亮的动作,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调动身体的整体力量,如何通过协调性的训练来达到更高效的发力。书中对于“劲力”的阐述,让我对力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肌肉的维度,而是上升到了对身体能量的整合运用。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武术中的发力技巧,例如“寸劲”、“抖劲”,竟然与现代运动科学中的核心稳定、离心收缩等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形随心动”,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健身过程中是否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意念和精神的统一。那些关于呼吸与身体协调的练习,我尝试着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训练中,效果显著,感觉身体的控制力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受伤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运用身体,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对武术一直抱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总觉得那些高深的招式离我太远。然而,《武术(第二版)》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我拉进了武术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基础功的讲解,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清晰的图解和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去模仿和练习。书中关于“基本桩功”、“步法”的详细介绍,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看似简单的站桩和迈步,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而且,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并没有回避武术练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反而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克服方法和心理调适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真实,也让我对自己的练习充满了信心。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武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和践行的。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亲切、更可及的武术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武术(第二版)》则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武术发展史的绝佳窗口。 这本书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武术从古代至今的演变过程,让我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特点和发展脉络。书中对于各个时期代表性武术流派的介绍,以及对其技术特点和哲学思想的分析,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近现代武术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论述印象深刻,这让我认识到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地区武术风格的对比分析,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武术的丰富多样性。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武术的认识,从单一的“打斗”层面,上升到了对其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等多维度的理解。它像一本生动的历史画卷,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鲜活的武术记忆。
评分这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原本只是想找本关于传统武术的入门读物,却意外地翻开了《武术(第二版)》。 初读之下,我对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深度感到由衷的赞叹。第一部分对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以及不同流派的介绍,简直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武术世界的大门。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将那些我原以为晦涩难懂的武术术语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对于身体结构、发力原理的讲解,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些看似飘渺的招式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科学的力学原理。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经典武术故事和人物传记,更是让我对武术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击之术,而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哲学和生活方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武德”的探讨,这让我在学习武术技艺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精良,图片清晰,文字流畅,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哲学内涵,而《武术(第二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技法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书中对于“阴阳”、“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等哲学思想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深厚的联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将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的武术动作相结合,让我在理解武术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书中关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讲解,让我明白武术的修炼不仅在于外在的形体,更在于内在的精神和气的修炼。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方式,与我一直追求的身心合一的理想不谋而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了武术的招式,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武术背后所蕴含的谦逊、坚韧、自律等宝贵品质,这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