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 9787536964471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 97875369644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加延 著
图书标签:
  • 果树学
  • 园艺
  • 农业
  • 种植技术
  • 果树栽培
  • 杏树
  • 果品
  • 实用农业
  • 园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964471
商品编码:2964825097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 作者 张加延
定价 82.00元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6964471 出版日期 2015-06-01
字数 页码 28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 杏》以杏产业技术为主线,针对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技术问题,梳理、确定了若干主题,按照“总结过去、分析现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以应用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在对技术发展演变过程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近年来的技术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我国杏产业发展概论
节 我国杏栽培简历
一、原始自食性零星驯化种植时期
二、当代商品性小规模栽培时期
第二节 我国杏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产现状
二、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三、我国杏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四、发展对策
第三节 区域布局与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一、'三北'西部产区
二、'三北'中部产区
三、'三北'东部产区
四、南方产区
第四节 我国仁用杏产业发展展望
一、我国仁用杏市场供求现状及对策
二、美国加州杏仁商会
三、组建产业商会的设想

第二章 我国杏属种质资源的研究
节 杏的起源、演化与传播
一、中国是杏古老的起源中心
二、杏属各种的演化与评价
三、中国杏资源的传播
第二节 我国杏属植物的种群类型
一、我国杏属分种检索表
二、杏属各植物种的主要特征与特性
第三节 我国杏属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
一、华北温带杏区
二、西北干旱带杏区
三、东北寒带杏区
四、热带-带杏区
五、西南高原杏区
第四节 杏属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二、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三、种质创新与遗传评价
四、杏远缘杂交胚抢救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国外杏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二、我国杏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三、李属果树S等位基因的进化
四、杏花凌寒绽放的基因揭示
五、杏品种'分子身份证'的确定方法

第三章 资源与品种的筛选、应用及改良
节 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一、筛选方法与评价标准
二、优异种质资源
第二节 栽培品种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栽培品种应用现状
二、栽培品种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三、应对策略
第三节 主要优良品种
一、固有地方优良品种
二、新选育的优良品种
三、引进的优良品种

第四章 建园与树体管理技术
节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园
一、节水建园整地
二、抗旱直根苗建园
三、干旱地区的幼树越冬保护
第二节 杏树整形与修剪
一、我国杏树常见树形与修剪技术
二、国外适宜机械化管理的树形与修剪方法
第三节 生长与结果的调控
一、农艺技术调控
二、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第五章 花果管理
节 晚霜的预报与防霜冻措施
一、杏树抗晚霜为害的临界值
二、杏园花期晚霜冻害的科学预报
三、防霜冻措施
四、国外果园防霜措施简介
第二节 保花护果
一、选择和配置授粉品种
二、人工辅助授粉
三、花期放蜂授粉
四、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防止裂果的实用技术
第三节 疏花疏果
一、人工疏花疏果
二、化学疏花疏果

第六章 杏园土肥水管理
节 土壤改良
一、基本方法
二、针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改良方法
第二节 土壤管理制度
一、清耕制
二、间作制
三、覆草制
四、生草制
第三节 施肥
一、目前果树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营养诊断
三、氮、磷、钾供给量的确定
四、肥料选择
五、有机肥与化肥的搭配
六、施肥时间与肥料分配
七、施肥方法
八、叶面喷肥
第四节 灌水
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调节
二、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三、节水灌溉
四、西部干旱地区的集雨措施

第七章 杏园管理机械装备与应用
节 我国杏园机械化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一、制约我国果园机械化管理的因素
二、我国果园管理机械应用的趋势与措施
第二节 果园管理的机械与设备
一、苗木种植机械
二、植保机械
三、除草机械
四、修剪与碎枝机械
五、施肥机械
六、灌溉机械与设备
七、防霜设施
八、采收机械
九、果实分级处理机械设备

第八章 鲜杏的周年供应
节 利用自然因素延长果实供应期
一、利用品种成熟期差异
二、利用南北纬度差异
三、利用海拔高度差异
第二节 利用设施栽培填补市场空缺
一、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
二、我国果树设施结构的研究进展
三、内保温组装式温室的创新
第三节 杏树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促早栽培
二、延迟栽培
三、盆树移动控温栽培
四、台式基质栽培
五、CO2气肥施用技术
第四节 未来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的改进
一、限根基质栽培
二、调光、促早、防虫栽培
三、蒸腾凝结灌溉
四、雷电增氮
第五节 应用贮藏保鲜技术延长供应期
一、适时采收
二、采后处理
三、贮藏保鲜

第九章 有害生物防控
节 主要害虫
一、杏仁蜂
二、桃红颈天牛
三、杏树小蠹虫
四、介壳虫
五、杏象甲
六、其他害虫
第二节 主要病害
一、流胶病
二、杏疔病
三、杏叶焦边病
四、疮痂病
第三节 鼠、兔、鸟害防治技术
一、鼠害
二、兔害
三、乌害
第四节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
二、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三、对杏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展望

第十章 加工增值技术与食品安全
节 杏的营养成分与加工增值效益
一、杏肉的营养成分
二、杏仁的营养成分
三、加工增值效益
第二节 杏汁饮料加工工艺与安全保障体系
一、我国杏汁饮料的生产现状与未来
二、杏汁饮料
三、李与杏仁蛋白复合饮料
第三节 酒与醋类的加工工艺与安全保障体系
一、杏酒
二、杏与沙枣复合果醋
第四节 杏脯与蜜饯类的加工工艺及安全保障体系
一、国际市场杏脯(干)贸易与潜力
二、杏脯与蜜饯类
第五节 杏仁与杏仁油的加工利用
一、杏仁露饮料
二、杏仁罐头
三、杏仁粉
四、杏仁霜
五、杏仁酪与琼脂杏仁豆腐
六、杏仁油
七、脱衣杏仁
八、杏仁油化妆品
九、苦杏仁深加工利用的研究
第六节 杏壳活性炭的应用与加工
一、杏壳活性炭的质量与应用领域
二、杏壳活性炭的生产与利用现状
三、杏壳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四、杏壳活性炭活化炉的改进
五、中国活性炭之都——平泉县

第十一章 观赏杏及杏文化
节 杏花的观赏价值
一、我国人民对杏花的喜爱
二、缺梅的遗憾
三、'类梅花'
第二节 观赏杏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观赏杏的古籍记载
二、现代观赏杏资源的挖掘与创新
三、观光采摘杏园
第三节 杏文化拾零
索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 编著者: (此处应为该书实际的编著者姓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姓名) 出版信息: (此处应为该书实际的出版信息,如:某某出版社,XXXX年X月出版) ISBN: 9787536964471 前言 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经济果树,在中国拥有着深厚的栽培根基和重要的地位。从古代诗词歌赋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到现代餐桌上酸甜可口的鲜食果品,杏的身影无处不在,其价值也日益凸显。然而,要真正实现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和实践的探索。《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系统梳理和呈现中国在杏的科研、生产、管理、加工及市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宝贵经验。本书汇聚了国内多位在果树科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各自的知识、研究成果和实践心得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力求为广大杏产业从业者、科研人员、技术推广者以及果树爱好者提供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 本书的出版,恰逢中国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杏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特色水果,其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与此同时,杏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品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防治难题、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工利用率低、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等。本书的编写,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深入探讨杏的起源与演化、品种资源及其评价、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从分子生物学到田间实践,力求为读者呈现杏品种多样性的全貌,并指导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择和培育最适宜的品种。 在栽培管理方面,本书将详尽阐述杏的建园、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我们将重点介绍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如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并结合中国不同产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困扰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本书将系统梳理杏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其发生规律、危害症状以及最科学、最环保的防治技术,强调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杏果实的采后处理与贮藏技术,以及杏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杏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以及如何通过深加工,开发出果汁、果酱、果干、杏仁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杏的产业链,也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 最后,本书还将对中国杏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希望,《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杏》能够成为广大杏产业工作者手中的“金钥匙”,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我们也希望本书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更希望通过本书的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杏,热爱杏,共同推动中国杏产业迈向新的辉煌。 目录 (此为图书内容的大致框架,具体目录会根据书籍实际内容有所调整和细化) 第一篇 杏的理论基础与资源研究 第一章 杏的起源、演化与生物学特性 1.1 杏的起源与传播历史 1.2 杏的分类与系统研究 1.3 杏的形态学特征 1.4 杏的繁殖生物学(花粉学、授粉受精等) 1.5 杏的生长发育规律 1.6 杏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国杏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2.1 主要杏种质资源库介绍 2.2 地方特色杏品种资源的发掘与收集 2.3 杏种质资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2.4 主要杏品种的性状特点分析(早熟、晚熟、耐寒、抗病等) 2.5 杏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第二篇 杏的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 第三章 现代杏育种技术与理论 3.1 传统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3.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杏中的应用 3.3 基因编辑技术在杏育种中的前景 3.4 育种目标与选育策略(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 第四章 中国主要优良杏品种介绍与应用 4.1 鲜食加工兼用型优良品种 4.2 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 4.3 耐寒、抗旱、耐盐碱等特色品种 4.4 不同区域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组合 4.5 品种更新换代的趋势与策略 第三篇 杏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五章 杏园的建园与初建管理 5.1 园址选择与立地条件分析 5.2 苗木繁育与嫁接技术 5.3 园圃规划与土地准备 5.4 栽植技术与密度配置 5.5 定植后的幼树管理 第六章 杏的整形修剪技术 6.1 树形的选择(自然开心形、疏层形、主干疏层形等) 6.2 幼树整形(促进骨架形成) 6.3 成年树的修剪(生长季修剪与休眠季修剪) 6.4 结果枝的培养与管理 6.5 衰老枝的更新复壮 第七章 杏的施肥与水分管理 7.1 杏树的营养需求与生理特点 7.2 土壤肥力测定与诊断 7.3 施肥的种类、时期与方法(基肥、追肥、叶面肥) 7.4 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搭配 7.5 杏树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喷灌) 7.6 节水灌溉技术与措施 7.7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杏园的应用 第八章 杏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8.1 杏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8.1.1 褐腐病 8.1.2 流胶病 8.1.3 缩叶病 8.1.4 穿孔病 8.1.5 炭疽病 8.1.6 其他重要病害 8.2 杏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8.2.1 杏瘿螨 8.2.2 杏小实蝇 8.2.3 桃蚜 8.2.4 卷叶蛾 8.2.5 介壳虫 8.2.6 其他重要虫害 8.3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8.4 绿色防控与生态防治措施 8.5 农药安全使用与残留控制 第九章 设施栽培与特色管理技术 9.1 杏的温室/大棚栽培技术 9.2 杏的避雨栽培技术 9.3 矮化砧木在杏栽培中的应用 9.4 晚熟杏的促成与延迟成熟技术 9.5 应对气候变化的栽培技术(如防霜、防涝) 第四篇 杏果实的采后处理、加工与利用 第十章 杏果实的采收与采后处理 10.1 适时采收标准与方法 10.2 采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0.3 预冷技术与保鲜措施 10.4 包装与运输技术 10.5 采后病害的防治 第十一章 杏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 11.1 影响杏果实贮藏的因素 11.2 低温贮藏技术 11.3 气调贮藏技术 11.4 涂膜保鲜技术 11.5 气体处理(如臭氧、乙烯吸收剂) 11.6 贮藏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 第十二章 杏的深加工与产品开发 12.1 杏果汁、果浆的生产工艺 12.2 杏果酱、果膏的加工技术 12.3 杏干、蜜饯的制作方法 12.4 杏仁的加工与提取(食用杏仁、药用杏仁) 12.5 杏的果酒、果醋酿造 12.6 杏的保健品与化妆品开发 12.7 新型杏加工产品的研发趋势 第五篇 中国杏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杏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3.1 产业规模与区域布局 13.2 优势产区与特色品牌 13.3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品种老化、技术瓶颈、市场波动、品牌建设不足等) 13.4 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 第十四章 杏产业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4.1 消费者需求分析与市场趋势 14.2 品牌定位与策略 14.3 营销渠道与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社群营销等) 14.4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 14.5 国际贸易与合作 第十五章 中国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15.2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15.3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15.4 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15.5 面对未来挑战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此处为感谢和说明性文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设计来看,就充满了对中国果树科学的热情与钻研。我对于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作者在序言中就表明了其研究的严谨态度,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数据支撑其论点。我随机翻阅了书中关于杏树栽培环境的部分,发现作者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方面的要求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如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杏树品种,以及在不同季节如何进行科学灌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并不枯燥,作者善于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杏树病虫害防治的论述,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病虫害,还详细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防治方法,从源头控制到后期治理,可谓面面俱到。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对于所有热爱果树种植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从中汲取更多关于杏树科学种植的知识。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种植果树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宝贝”,而杏子绝对是其中的代表。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足够吸引我了,那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质感,仿佛就能闻到杏子的清香。翻开书页,更让我惊喜的是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插图。每一个章节都精心设计,从杏树的基础知识到具体的栽培技巧,再到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杏树不同生长阶段的详细描述,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进行精细化管理。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流畅易懂,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也能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清楚,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提高杏子品质的章节,里面提到的很多方法都非常实用,比如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来增加糖分,如何通过套袋来提高果实的光洁度等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娓娓道来,分享他的宝贵经验。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一定能在家中种出令人垂涎的杏子。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各种果树种植技术的书籍,而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我被它详实的目录和丰富的章节标题所吸引,这表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大量的心思,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信息。我翻阅了其中的几个章节,发现它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例如,在介绍杏树的生长习性时,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杏树对光照、水分、土壤的要求,还结合实际种植经验,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在不同地区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或者在干旱季节如何进行科学灌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另外,书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和常见问题解答,更是让读者感到亲切,仿佛作者就在身边手把手指导一样。我特别注意到关于杏子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常见的病害和虫害,并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这让我对如何保护我的果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未来的果树种植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通过学习其中的知识,我一定能更好地打理我的果园。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上的杏子插图色彩鲜艳,质感逼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拿到手里,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即使是细小的文字也能轻松辨认。我尤其喜欢它的排版方式,章节划分清晰,逻辑性很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混乱。书中的插图和照片更是锦上添花,不仅有精美的杏子照片,还有许多关于杏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示意图,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这本书涵盖了杏树种植的方方面面,从选种、育苗到修剪、施肥,再到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几乎无所不包。我一直对自家院子里的几棵杏树感到困惑,总觉得它们的生长状态不如预期,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提高杏子产量和品质的章节,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术,让我的杏子树也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杏子知识的百科全书,充满着专业性和艺术性,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果树专家,他对杏树的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我随意翻看其中的几页,就被作者的严谨态度和细致入微的讲解所折服。书中对于杏树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萌芽、开花、结果到落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依据和实践的经验。例如,在讲述杏树的修剪技术时,作者不仅仅给出了“何时修剪”、“如何修剪”的指导,还深入分析了不同修剪方式对杏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甚至还配有清晰的示意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杏子品种的介绍,它详细列举了不同品种的杏子在口感、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特点,并给出了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建议,这对于我选择合适的品种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对杏树病虫害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病虫害,还详细讲解了其发生原因、危害症状以及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强调了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这让我非常赞赏。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进行果树种植的宝贵参考,它不仅能指导我如何种植,更能让我深入理解杏树的生长规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