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银证合作——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
定价:30.00元
作者:胡浩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5049396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银证合作具有紧实的理论基础。通过银证合作,可以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协同运作,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大利润蛋糕。就商业很行个体而言,通过银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从面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竞争能力。加强银证合作在改善银行经营的同时,也有利于证券业的发展,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经济理性要求加强银证合作。
本书共分十章,探讨了国内外银证合作的内容和模式,论证了银证合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对国内银证合作的宏观环境分析,指出了国内银证合作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并详细阐述了资金清算、融资、理财以及创新业务合作。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在系统总结现有银证合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理念和理论,对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银证业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监管部门加强银证业务监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节 全球金融全业经营趋势不可逆转
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国内金融合业经营提上日程
第二章 银证合作概述
节 几个概念
第二节 银证合作的内容
第三节 银证合作动因
第三节 银证合作与银行经营——理论模型与绩效评价
第三章 银证合作的历史考察
节 银行业发展溯源
第二节 证券业发展溯源
第三节 银证合作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中外银证合作的比较研究——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第四章 国外金融监管与银证合作
节 金融体系概述
第二节 美国金融监管与银证合作
第三节 英国金融监管与银证合作
第四节 欧洲大陆金融监管与银证合作
第五节 日本金金融监管与银证合作
第五章 国内银证合作的现状
节 我国金融体制的演进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证券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我国的很证合作现状
第六章 资金清算业务合作
节 银行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业务
第二节 银证通业务
第三节 银证转账业务
第四节 管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业务
第五节 “银证联名卡”业务
第七章 融资业务合作
节 同业拆借业务
第二节 债券加购为璁
第三节 股票业务
第四节 法人账户透支业务
第五节 发债业务
第六节 发行短期融资券业务
第八章 理财业务合作
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务
第二节 货币市场基金业务
第三节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第九章 创新业务合作
节 资产证券化
第二节 投资银行业务
第十章 我国银证合作发展展望
附录
附录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附录2:《证券公司股票管理办法
附录3:《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证券公司短期融资证券管理办法》
附录5:《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附录6:《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
附录7:《商业很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作者介绍
胡浩,1962年生于湖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瑞典王国银行工作进修。先后担任国内一家合资银行的总裁,中国工商银行工商信贷部、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太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和出版社信息给我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从“银证合作”这个主题就能联想到金融领域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我本身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融合发展一直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合作模式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风险管理以及整体战略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 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详细阐述银证合作的具体模式,比如银行如何通过设立或参股证券公司,或者与证券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业务的互补和协同。这其中可能涉及到产品创新、客户共享、渠道整合等多个方面。另外,书中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也会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毕竟,金融领域的合作往往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我还对书中可能提到的国内外银证合作的案例分析很感兴趣,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评分我是一位对金融史和金融制度演变有研究爱好的读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对“银证合作”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演进过程有着天然的好奇。这本书的书名表明它属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这可能意味着它会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银证合作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中的位置。 我希望这本书能追溯银证合作在中国出现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在不同的监管环境下,银证合作的模式是如何演变的?又是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背景促使了这种合作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关键事件或政策调整,这些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银证合作格局的?此外,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长远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我也非常期待能从中获得一些历史性的洞察和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我是一名研究金融科技的学者,对金融机构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创新和模式转型非常感兴趣。“银证合作”这个主题,在我看来,与金融科技的应用息息相关。现代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打破传统金融业的边界,促进不同金融业态的融合。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从科技赋能的角度,探讨银证合作的创新路径。 我想了解的是,金融科技,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促进银证合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银行和证券公司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交易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银证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通过智能投顾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或者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证券发行和交易流程?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金融科技在银证合作中应用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启示。
评分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银证合作”无疑是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开放和综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深入分析银证合作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层面的合作,更可能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猜测书中会探讨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资产负_务结构、盈利模式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合作能否帮助银行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证合作又将如何重塑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此外,书中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了解宏观政策导向,才能更好地把握银证合作的发展脉络和潜在机遇。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银行基层从业者,平时接触到的业务主要是零售 banking,对于如何将证券业务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服务中,提升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体验,我一直感到有些困惑。这本书的书名“银证合作——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立刻吸引了我,因为“综合经营”这个词正是我目前工作中最想突破的方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理解银行和证券业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向客户推荐相关的金融产品。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客户分层、产品匹配的实操建议。比如,对于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财务目标的客户,银行和证券的合作能提供哪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例如数据分析,来识别客户在证券投资方面的潜在需求?此外,书中对于如何进行跨部门协作、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也可能包含一些有价值的指导。毕竟,银证合作的成功离不开内部团队的有效配合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而我希望能在这方面获得一些启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