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图学练习 9787030252784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图学练习 97870302527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洁 著
图书标签:
  • 组织学
  • 胚胎学
  • 实验指导
  • 医学
  • 生物学
  • 图学练习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医学教材
  • 实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52784
商品编码:296579268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图学练习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柳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030252784

字数:214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指导与习题集两部分。实验指导共分十六章,包括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皮肤、眼与耳及人体胚胎早期发育等,每章均附有实训练习;习题集共有习题600余道,后附标准答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与应用 本书聚焦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在基础研究与生物医药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生物技术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手册。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核心技术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关键和常用的技术平台,并详细阐述了其原理、操作流程、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第一章:核酸分离、纯化与定量分析的进阶方法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酚氯仿提取法,重点介绍了高效快速的商业化试剂盒在不同样本(如石蜡包埋组织、血液、细胞培养物)中的应用细节。详细讨论了液相与固相提取技术的优劣势对比,特别是微量样本(如单个细胞或低拷贝数DNA)的超灵敏纯化策略。在定量分析方面,详细解析了荧光定量PCR(qPCR)的内参基因选择、标准曲线的构建与数据分析中的误差控制。此外,对数字PCR(dPCR)的原理、设备操作及其在绝对定量和罕见突变检测中的独特优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二章: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研究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本章着重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详细介绍了二维电泳(2DE)的优化参数、质谱技术(MALDI-TOF/TOF与LC-MS/MS)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流程。特别关注了SILAC、iTRAQ、TMT等标记定量技术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要点。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深入探讨了酵母双杂交(Y2H)系统的构建、共免疫沉淀(Co-IP)在体内验证的可靠性增强措施,以及生物信息学工具在预测和验证蛋白质复合物结构中的作用。 第三章: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的原理、操作与多维应用 CRISPR/Cas9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工具。本书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Cas酶(如Cas9、Cas12a、碱基编辑器、先导编辑器)的作用机制。在实验操作层面,提供了高效率sgRNA的设计原则、体外转录与递送策略(病毒载体、脂质纳米粒、电穿孔)。重点讨论了如何使用CRISPR系统进行基因敲除、点突变、基因编辑的精确调控,以及在构建复杂疾病模型(如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应用案例。并对Off-target效应的检测与最小化策略进行了详尽说明。 第二部分: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与生物信息学整合 本部分旨在系统介绍下一代测序(NGS)技术从文库制备到数据解析的全流程,强调数据产出与生物学解读的有效结合。 第四章:各类NGS文库的构建与质量控制 本书详细对比了全基因组测序(WGS)、全外显子组测序(WES)、RNA测序(RNA-Seq)、ChIP-Sequencing(ChIP-Seq)以及单细胞测序(scRNA-Seq)在文库制备上的技术差异。对于RNA-Seq,重点区分了poly(A)捕获法与rRNA去除法的适用场景。针对scRNA-Seq,详细介绍了3'端捕获(如10x Genomics)与全长测序方法的流程与数据特性,强调了捕获效率和去双胞问题(Doublet Removal)的控制。所有技术环节均配有详细的质量控制指标说明(如DNA/RNA完整性系数、片段大小分布)。 第五章:生物信息学数据预处理与差异分析 NGS数据分析是整合生物学知识的关键一步。本章侧重于数据预处理的规范化步骤:序列比对(使用BWA、Bowtie2)、序列比对质量过滤(Q值、MAPQ)、变异检测(SNV、InDel使用GATK工具包)。对于RNA-Seq,详细介绍了表达量计算方法(FPKM、TPM)及其在不同平台间的可比性。重点讲解了差异表达基因(DEG)的筛选流程,包括统计模型选择(如DESeq2、edgeR)、多重检验校正(FDR)及显著性阈值的确定。 第六章:高阶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注释与网络构建 在识别出差异分子后,如何进行生物学解释是研究的终极目标。本章教授如何利用GO(Gene Ontology)、KEGG通路富集分析工具(如DAVID、Metascape)对差异分子进行功能注释。深入讲解了如何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如使用WGCNA分析共表达模块),以及如何利用Cytoscape等软件对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可视化和关键节点(Hub Genes)的筛选。针对表观遗传学数据(如ATAC-Seq),介绍了染色质可及性区域的鉴定与功能注释方法。 第三部分:前沿应用与临床转化 本部分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解决重大疾病和推动生物医药发展中的前沿应用。 第七章: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与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正成为癌症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的重要工具。本章详细阐述了ctDNA的提取、富集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超灵敏的NGS方法(如BEAMing、Droplet Digital PCR)检测低丰度肿瘤特异性突变。讨论了ctDNA在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多组学数据(如cfRNA)构建更完善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面板。 第八章:细胞疗法(CAR-T/TCR疗法)的分子构建与质量控制 细胞免疫疗法是癌症治疗的新希望。本章从分子层面剖析了嵌合抗原受体(CAR)和T细胞受体(TCR)的设计原理,包括连接子、共刺激结构域的选择。详细介绍了病毒载体(慢病毒、腺病毒)的包装、转导效率的优化,以及体外功能验证(如细胞毒性测定、细胞因子分泌分析)。特别强调了基因编辑技术(如利用CRISPR去除内源性TCR以增强CAR-T细胞活性)的整合应用。 第九章:单细胞多组学整合分析 单细胞分辨率是理解组织异质性的关键。本章超越了基础的scRNA-Seq,深入探讨了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遗传组学(如scATAC-Seq)技术的最新进展。核心内容聚焦于如何通过计算方法将不同模态(RNA、蛋白、表观遗传状态)的数据进行整合配对(如CITE-seq、MULTI-seq),以建立更精细的细胞图谱,并用于疾病进展和细胞命运决定的研究。 附录:分子生物学通用安全操作规范与试剂配制 附录部分提供了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最新指南,包括高风险试剂(如放射性同位素、高毒性化学品)的处理流程。提供了一系列常用缓冲液、培养基、分子生物学级酶试剂的精确配制方法与储存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准确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实验指导”的精髓——它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实践的桥梁。其中关于实验方案设计的几段论述,我感觉受益匪浅。它没有给出唯一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变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论。比如,在探讨如何优化免疫组化染色时,它分别从抗原修复液的选择、一抗的稀释比例、封闭液的成分等多个维度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实验矩阵。这促使我不再死板地遵循某一个既定的Protocol,而是学会了根据自己手中的样本特性去灵活调整参数。这种培养独立科研思维的引导方式,是任何单一的实验手册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它教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告知“该”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科研路上的指路明灯!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身边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我特别喜欢它详尽的图解部分,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即便是初次接触组织切片制作的新手,也能迅速掌握要领。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某个特定组织的染色实验,按照书上的步骤反复操作了好几次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心灰意冷的时候,翻开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发现我漏掉了一个非常细微但关键的预处理步骤,调整后效果立竿见影。这种在细节处体现专业素养的书籍,是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圣经”。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的实践,变得生动形象,让人真正理解了组织是如何形成的,细胞是如何分化的。它的价值远超一本书的本身,它代表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探索的热忱。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清晰地划分了基础技术和高级应用两个层次。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上手进行日常教学和基础研究的老师来说,前半部分关于固定、包埋、切片和H&E染色的讲解已经足够详尽和实用。我尤其欣赏它在“常见问题与排除”这一模块上所花费的心思。很多教材只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这本书却细致地列举了“如果出现XX情况,可能是因为YY原因造成的,你需要这样调整”。这种前瞻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极大地节省了我们在实验室摸索的时间。每次遇到新的实验挑战,我都会习惯性地翻阅这本书的索引,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或者至少能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框架去构建新的实验方案。它的厚度与其内容的深度是成正比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干货,没有丝毫的赘述。

评分

作为一名刚踏入胚胎学领域的学生,我对那些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总是感到无从下手,那些图片往往是静态的,难以想象其动态变化。然而,这本书的图学练习部分,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动态视觉工具”。它不仅仅提供了标准的组织切片图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用极其巧妙的方式将不同时期的胚胎发育阶段进行对比和串联,仿佛在翻阅一本“生命演化的时间轴”。我发现,通过跟着书上的图学练习去描摹和标注,我对于不同物种间胚胎发育的共性和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远比被动地观看幻灯片要有效得多。我甚至把书里的部分图样打印出来,贴在我的学习桌旁,时常对照着思考,那种感觉就像是拥有了一位全天候的私人导师。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纸张的选用也值得称赞。在实验室环境中,实验指导书难免会沾染上各种试剂和污渍,一本装帧精良、纸张耐用的书本才能经受住长期的考验。这本书的印刷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需要观察细微结构和颜色差异的染色切片图,色彩过渡自然,颗粒清晰可见。很多其他图册的图片看起来总是灰蒙蒙的,根本无法分辨出核质的细微差别,而这本指导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需要进行高精度形态学分析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从物理层面到知识层面,它都体现了对使用者体验的尊重和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