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寻找银色光彩:2015中高龄时尚服饰研究
定价:98.00元
作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中高龄时尚服饰研究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6909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上海作为“时尚之都”,时尚产业发展迅速。而《上海市文化创意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指出,时尚产业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着时代气息。上海的老龄化趋势向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向产业与高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关注“银发群体”,建设“银发工程”,大力推进“银发产业”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切实关爱这一社会群体的行动。而本书正是关注电子信息时代下中高龄群体的生活形态、服饰的智能性与功能化、时尚服饰的设计、消费行为与市场现状等领域。
目录
001中高龄服饰智能化研究
002银色的“朝阳”产业
005婴儿潮一代对太阳能服装的接受度开究
021论可穿戴设备在中老年服饰中的应用与推广
025基于“无障碍”理念的老年服装功能设计
032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中高龄功能性服饰硏究
039老年智能服装设计要点与现状分析
046老年智能化服装探讨
053康复治疗服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059中高龄服饰艺术设计研究
060新千禧年的流行:中高龄服饰研究
074传统与时尚在中高龄女装图案中的表现
079高龄男性与时尚——基于艺术资料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092基于城巿中高龄人群休闲方式的服装设计研究
100中国传统图案在中老年服装中的应用
107浅析明代补子图案在中老年家居服设计中的应用
115女书文字的审美意蕴及其在中高龄群体服装中的应用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对品质的追求,这和书中的研究精神是高度契合的。纸张的质感温润而不反光,确保了图片展示的服饰色彩能够真实还原,这一点对于研究服饰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展示搭配案例时,所选用的模特气质非常自然、真实,她们的微笑和姿态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而非那种刻意的摆拍感。它细致地分析了配饰在整体造型中的“点睛”作用,比如丝巾的系法在不同领型上的变化,或者胸针如何平衡一件剪裁相对宽松的上衣的视觉重心。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建立了一种更健康的时尚观:服饰的价值不在于它帮你隐藏了什么,而在于它帮你自信地展现了什么。它提供的方法论,核心是“自我接纳”与“得体表达”的完美结合,这比任何快速致富或速成变美的指南都要有价值得多。
评分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接触这个主题时,我有点抗拒,总觉得“中高龄时尚”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丝标签化的意味。但读完这本书,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它成功地将这个群体从一个模糊的“年龄段”提升到了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成熟品味的“审美群体”来审视。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揭示了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不是追求奢侈品牌的Logo,而是对精湛工艺和耐穿度的苛求。书里对“经典款”的再定义尤其精彩,它没有简单地重复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而是探讨了如何通过微小的细节调整(比如领口形状的微调、口袋位置的巧妙处理),让一件原本“安全”的服装,散发出属于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优雅和智慧。我感觉作者花了大量精力去理解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态的变化,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模仿更年轻群体的穿搭。这是一种尊重,一种高情商的时尚对话。
评分这本《寻找银色光彩:2015中高龄时尚服饰研究》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气息,那种带着微微反光的银色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中高龄”群体在追求时尚过程中的那种既要得体又要彰显个性的微妙心理。我一直觉得,时尚报道和研究往往过度聚焦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仿佛过了某个年龄线,人们就自动放弃了对美的追求,这太不公平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束光打在了这片被忽视的领域。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当时的流行趋势,比如A字裙的剪裁在不同身高体重下的适应性,或者羊毛混纺面料在春秋过渡期的最佳比例,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得体”与“时髦”之间如何找到黄金分割点。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章节,它没有用那种生硬的理论去套用,而是结合了大量生活化的案例,比如如何用饱和度较低的莫兰迪色系来提升整体气场,避免传统中老年服装常见的“老气横秋”感。读完后,我立刻跑去翻箱倒柜,重新审视了我衣橱里那些被我长期闲置的配饰,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简单的点缀,让原本平淡的服装焕发新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尊重了这个年龄层消费者的审美升级需求,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季节或者品类来划分,而是构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时尚体系。第一部分可能是对目标群体的心理画像和生活场景的描摹,非常接地气,让你觉得自己被理解了。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很多中高龄女性在购物时最害怕的是“被推销”而不是“被引导”,这瞬间击中了我。接着,它深入到面料、版型、配饰等具体环节,而且非常注重区域差异性,比如对南方沿海地区和北方内陆地区在服饰材质选择上的气候适应性差异,都有细致的对比。我个人对其中关于“鞋履”的部分印象最为深刻,它详细分析了在保障足部健康的前提下,如何选择一双既能搭配休闲装又能应对半正式场合的乐福鞋或低跟皮鞋,避免了市面上很多“老年鞋”那种一味追求防滑和减震而牺牲美感的尴尬局面。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堆转瞬即逝的潮流信息,所以即使是几年后再翻阅,其指导价值也丝毫没有减弱,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研究成果。
评分坦率地说,刚拿到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沦为一本枯燥的学术报告集,毕竟“研究”二字摆在那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晦涩难懂的理论模型。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行文流畅,完全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究气。我特别喜欢它对2015年那段时间的社会背景的梳理,比如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高龄群体的消费观和自我认知。那一年,似乎大家对“退休生活”的定义开始变得更加积极和多元化,不再只是广场舞和含饴弄孙,更多的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挖掘,而服饰,正是这种内在转变最直观的外化表现。书中对“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平衡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要求读者为了时尚而牺牲舒适度,而是探讨了如何在保持羊绒的保暖性和真丝的垂坠感的同时,通过创新的面料科技,实现更轻盈、更易打理的日常穿着。对于像我这样,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的都市女性来说,这种务实的探讨,比任何浮夸的T台解读都来得实在和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