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尋找銀色光彩:2015中高齡時尚服飾研究
定價:98.00元
作者: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中高齡時尚服飾研究
齣版社:東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69092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上海作為“時尚之都”,時尚産業發展迅速。而《上海市文化創意發展“十二五”規劃》則明確指齣,時尚産業是城市現代化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它摺射著一個城市的曆史與文化底蘊,同時也蘊含著時代氣息。上海的老齡化趨勢嚮社會提齣瞭新的課題,同時也嚮産業與高校提齣瞭新的課題。關注“銀發群體”,建設“銀發工程”,大力推進“銀發産業”是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切實關愛這一社會群體的行動。而本書正是關注電子信息時代下中高齡群體的生活形態、服飾的智能性與功能化、時尚服飾的設計、消費行為與市場現狀等領域。
目錄
001中高齡服飾智能化研究
002銀色的“朝陽”産業
005嬰兒潮一代對太陽能服裝的接受度開究
021論可穿戴設備在中老年服飾中的應用與推廣
025基於“無障礙”理念的老年服裝功能設計
032基於可穿戴設備的中高齡功能性服飾硏究
039老年智能服裝設計要點與現狀分析
046老年智能化服裝探討
053康復治療服裝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059中高齡服飾藝術設計研究
060新韆禧年的流行:中高齡服飾研究
074傳統與時尚在中高齡女裝圖案中的錶現
079高齡男性與時尚——基於藝術資料的解釋現象學分析
092基於城巿中高齡人群休閑方式的服裝設計研究
100中國傳統圖案在中老年服裝中的應用
107淺析明代補子圖案在中老年傢居服設計中的應用
115女書文字的審美意蘊及其在中高齡群體服裝中的應用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剛開始接觸這個主題時,我有點抗拒,總覺得“中高齡時尚”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絲標簽化的意味。但讀完這本書,我的看法完全改變瞭。它成功地將這個群體從一個模糊的“年齡段”提升到瞭一個充滿活力、擁有成熟品味的“審美群體”來審視。作者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深入訪談,揭示瞭他們對品質的執著追求——不是追求奢侈品牌的Logo,而是對精湛工藝和耐穿度的苛求。書裏對“經典款”的再定義尤其精彩,它沒有簡單地重復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經典,而是探討瞭如何通過微小的細節調整(比如領口形狀的微調、口袋位置的巧妙處理),讓一件原本“安全”的服裝,散發齣屬於這個年齡段獨有的優雅和智慧。我感覺作者花瞭大量精力去理解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和生活狀態的變化,而不是強迫他們去模仿更年輕群體的穿搭。這是一種尊重,一種高情商的時尚對話。
評分這本《尋找銀色光彩:2015中高齡時尚服飾研究》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種沉穩而又不失活力的氣息,那種帶著微微反光的銀色調,恰到好處地捕捉到瞭“中高齡”群體在追求時尚過程中的那種既要得體又要彰顯個性的微妙心理。我一直覺得,時尚報道和研究往往過度聚焦於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仿佛過瞭某個年齡綫,人們就自動放棄瞭對美的追求,這太不公平瞭。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束光打在瞭這片被忽視的領域。它不僅僅是羅列瞭當時的流行趨勢,比如A字裙的剪裁在不同身高體重下的適應性,或者羊毛混紡麵料在春鞦過渡期的最佳比例,更深層次地探討瞭“得體”與“時髦”之間如何找到黃金分割點。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色彩搭配的章節,它沒有用那種生硬的理論去套用,而是結閤瞭大量生活化的案例,比如如何用飽和度較低的莫蘭迪色係來提升整體氣場,避免傳統中老年服裝常見的“老氣橫鞦”感。讀完後,我立刻跑去翻箱倒櫃,重新審視瞭我衣櫥裏那些被我長期閑置的配飾,開始思考如何通過簡單的點綴,讓原本平淡的服裝煥發新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尊重瞭這個年齡層消費者的審美升級需求,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導。
評分坦率地說,剛拿到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它會淪為一本枯燥的學術報告集,畢竟“研究”二字擺在那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晦澀難懂的理論模型。然而,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行文流暢,完全沒有那種拒人於韆裏之外的學究氣。我特彆喜歡它對2015年那段時間的社會背景的梳理,比如經濟結構的變化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中高齡群體的消費觀和自我認知。那一年,似乎大傢對“退休生活”的定義開始變得更加積極和多元化,不再隻是廣場舞和含飴弄孫,更多的是對自我價值的重新挖掘,而服飾,正是這種內在轉變最直觀的外化錶現。書中對“功能性”與“美觀性”的平衡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沒有要求讀者為瞭時尚而犧牲舒適度,而是探討瞭如何在保持羊絨的保暖性和真絲的垂墜感的同時,通過創新的麵料科技,實現更輕盈、更易打理的日常穿著。對於像我這樣,工作和生活節奏都很快的都市女性來說,這種務實的探討,比任何浮誇的T颱解讀都來得實在和受用。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得令人贊嘆。它不是簡單地按照季節或者品類來劃分,而是構建瞭一個由內而外的時尚體係。第一部分可能是對目標群體的心理畫像和生活場景的描摹,非常接地氣,讓你覺得自己被理解瞭。我記得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很多中高齡女性在購物時最害怕的是“被推銷”而不是“被引導”,這瞬間擊中瞭我。接著,它深入到麵料、版型、配飾等具體環節,而且非常注重區域差異性,比如對南方沿海地區和北方內陸地區在服飾材質選擇上的氣候適應性差異,都有細緻的對比。我個人對其中關於“鞋履”的部分印象最為深刻,它詳細分析瞭在保障足部健康的前提下,如何選擇一雙既能搭配休閑裝又能應對半正式場閤的樂福鞋或低跟皮鞋,避免瞭市麵上很多“老年鞋”那種一味追求防滑和減震而犧牲美感的尷尬局麵。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堆轉瞬即逝的潮流信息,所以即使是幾年後再翻閱,其指導價值也絲毫沒有減弱,這纔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研究成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本身也體現瞭一種對品質的追求,這和書中的研究精神是高度契閤的。紙張的質感溫潤而不反光,確保瞭圖片展示的服飾色彩能夠真實還原,這一點對於研究服飾類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它在展示搭配案例時,所選用的模特氣質非常自然、真實,她們的微笑和姿態中透露齣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而非那種刻意的擺拍感。它細緻地分析瞭配飾在整體造型中的“點睛”作用,比如絲巾的係法在不同領型上的變化,或者胸針如何平衡一件剪裁相對寬鬆的上衣的視覺重心。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在於建立瞭一種更健康的時尚觀:服飾的價值不在於它幫你隱藏瞭什麼,而在於它幫你自信地展現瞭什麼。它提供的方法論,核心是“自我接納”與“得體錶達”的完美結閤,這比任何快速緻富或速成變美的指南都要有價值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